□福建省连江县实验幼儿园 陈仰清
课程游戏化理念是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重点教育方针,要求教师照顾到儿童的实际需求与主观感受,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坚持“以游戏为基础教育”的方针。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活教育及游戏化课程的教育优势,为幼儿打造更高质量的教学课堂。本文对生活教育视野下的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展开了讨论,整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纲要》)的教育理念,简述生活教育及课程游戏化内涵,阐明了生活游戏化课程的独有教育优势,从自然、社会、学习生活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教育建议,以期对幼儿教师有所帮助。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落实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将生活中的情境、资源、事件运用到教学中来,通过生活情境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及知识技能,促使其身心得到综合性的成长。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提出,是《指南》文件中对教育课程的要求,坚持“以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的理念。此外,在《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其他活动之中”。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的工作,教师通过游戏的途径能够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技能与知识储备。因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活动的开展,对幼儿身心发展及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生活教育与游戏化课程的融合,要求教师将生活中的情境及教育资源,运用到幼儿园的课程中,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经验及学习技能,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综合素养。幼儿园生活游戏化课程的教育优势,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讨论。
第一,生活游戏化课程能够提高幼儿对自然生活的理解。“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教师在利用自然生活资源创设各类活动时,能够拉近幼儿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使幼儿主动探索、发现、观察自然知识及现象,满足幼儿对外界环境及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丰富其知识经验储备,促使幼儿在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中理性地面对各种现象,提升幼儿综合素养。
第二,生活游戏化课程能够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受生活环境、年龄因素的影响,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在开展生活游戏化课时,幼儿能够通过情境再现感悟到游戏、生活、社会规则,逐渐改善自身的不良行为,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
第三,生活游戏化课程能够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及社会技能。幼儿年龄处于3~6岁,对外界环境具有极强的探索欲及学习兴趣,常常询问教师“为什么”。教师将社会中可利用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中,能够让幼儿了解到简单的社会规则及生活现象,丰富幼儿自身的知识储备,促使其能力、技能得到提升。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想要让儿童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教师需要了解其对知识内容的需求,将教学内容建立在幼儿的需求上,这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最佳途径。在生活游戏化课程的构建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中的弊端,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强对幼儿个体需求的关注,将满足幼儿需求放在教育活动的首位。以中班幼儿为例,该阶段的儿童具有好奇心重、探索欲强、求知欲高的特点,对自然现象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在平日生活中常常会问身边的长辈和教师问题“为什么花朵的颜色不同?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黄?为什么松树永远都是绿色的?”等。对此,教师可以从幼儿特点出发,丰富其认知水平及感官体验,利用自然生活构建游戏化课程。
以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大自然”为例,在平日的学习生活及户外活动中,幼儿常常被自然环境所吸引,也会询问教师有关自然生物的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是“小鸟的窝是怎么搭建的?”“花朵颜色为什么不同?”“蚂蚁的家在哪里?”……因此,教师从儿童对自然探索的角度出发,在其需求上开展课程活动“神奇的大自然”。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对幼儿讲到“小朋友们,我们生活在美好的社会环境中,每天按时起床、吃饭、上学……那你们知道大自然中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植物和动物们是怎样度过一天的呢?”利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快速激发其讨论的兴趣,“大公鸡每天会叫植物起床的!”“不对!太阳会把植物晒醒的!”“动物们会不会也有幼儿园呢?”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后,教师便可展开下一步的引导,“既然大家都如此好奇大自然的生活,那就请小朋友们去植物园中参观,看看自然界中的生物是怎么生活的吧!”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来到雨林园、大自然体验园中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触摸、观察、对比发现了一些现象,如“蚂蚁搬家、飞翔的蒲公英、不知道名字的小花、没成熟的桃子”……在幼儿观察完自然生活后,教师可以展开更深层次的引导“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现象呢?有哪些全新的发现吗?”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寻找到的答案。最后,在幼儿分享交流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幼儿能力,在其他活动中引导他们翻阅图书、资料,让其获得更多关于自然生活的知识。
在上述活动中,教师从“自然生活”角度出发,立足于幼儿需求,创设实践类的活动,整合了自然环境的教育素材,并让儿童不断地深入探究学习、充实知识储备,展现了生活游戏化课程的优势,落实了“课程游戏化”与“生活教育”理论的要求。
生活教育理论中明确地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在生活游戏化课程的构建中,教师可以从社会发展角度出发,选择一些优秀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了解、学习不同的规则,在游戏中提高儿童的社会能力,利用生活中的不同情境,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及技能掌握,有效拓展儿童思维,这对其未来的小学生活及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以中班区域活动为例。该阶段幼儿年龄处于4~5岁,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意识较弱,情绪自控能力不强。在构建生活化课程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区域游戏的优势,让幼儿模仿社会生活中的情境,教师并加以引导,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社会规则及交往能力。如在区域游戏“规则文明我最棒”中,让幼儿扮演社会中不同角色的人,如过马路的行人、指挥交通的警察、出租车司机……在区域游戏展开前,教师投放了红绿灯、斑马线、人行道等多种微型活动场地、材料。在活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创设讨论性的话题,如“行人在过马路的时候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呢?司机要遵守哪些规则呢?交警叔叔要做哪些事情呢?”等,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在展开游戏后,幼儿通过在与同伴共同游戏的情境中逐步感知、了解到“红灯停绿灯行、礼让行人、听从指挥”等简单的社会规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开创了全新的情境游戏,如“医院看病、超市购物、鱼市买卖”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了社会性能力,通过模拟社会情境,强化幼儿对规则的了解与意识,进而保证活动内容的有效性。
幼儿园课程学习涵盖五个领域,分别是语言、艺术、健康、社会、科学,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游戏化课程,能够让幼儿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领域课程作为幼儿获得生活经验及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将其与生活教育融合到一起,让幼儿在玩中提高综合素养,为未来的成长与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1.丰富语言素养
语言领域是培养幼儿语言素养、口语表达、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语言领域以发展幼儿语言系统为主,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促使儿童身心得到良性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取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以大班语言领域课程为例。该阶段幼儿表达能力强,能够准确地运用语言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及建议。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故事,让其扮演其中的角色,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提高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其在玩中获得经验及能力的增长。以绘本故事“萝卜回来了”为例。在这一故事中,每一位好朋友都想到“天气这么冷,xxx一定没有吃的东西,我要带去和xxx一起吃”。通过生活情境向幼儿传递了好朋友相互着想及分享的意识。教师引导幼儿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到互相帮助、分享的传统美德,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也要向小动物一样。将绘本故事作为教育媒介,立足于游戏展开领域课程,让生活与学习紧密相连,能促使幼儿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2.提升艺术素养
艺术领域包含内容丰富,如手工、欣赏、韵律、歌唱等多个方面,以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为主,重视其审美感受与艺术表达能力。在生活游戏化课程背景下,教师可以挖掘艺术领域的课程,将其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幼儿善于发现美、欣赏美,通过玩耍的方式提高儿童艺术素养,达成游戏化课程的教育目标。
以大班艺术领域课程“一年级”为例。该阶段儿童面对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及观念,对其未来的小学生活具有积极的影响。《一年级》课程活动以音乐和律动为主,教师将创编舞蹈动作的自主权交给幼儿,让其以小组为单位与同伴合作创编动作。如在歌词中“当我背上书包出发,第一次离开家”中,幼儿会将双手放在肩上,并作出原地踏步的动作;而在歌词“小小问号举手报告,有礼貌说声老师好”中,幼儿做出了思考、举手、鞠躬的动作。在幼儿自主创编动作,和同伴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对小学生活有了简单的了解,突出了幼小衔接工作的特点,也达成了课程游戏化的要求。
3.强化社会性能力
社会领域教学内容丰富,如自我认同感、共情能力、社会规则、生活环境等,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活动。在开展活动的时候,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社会生活中的情境、现象展开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外界社会,提高幼儿综合素养。
以中班区域游戏为例。在构建生活游戏化课程活动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不同情境融入区域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社会生活。如班级游戏中,教师可以在区域中设置“医院、警察局、服装店、蛋糕店、书店”等多个社会场景,让幼儿在区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利用模拟游戏提高幼儿对外界社会环境的认知。这种教学方式能够通过生活场景的还原,让幼儿感受到环境的独特魅力,促使其在游戏中逐渐形成与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掌握人际交往技能,提高自我认同感及对生活规则的了解。
4.提高身体素质
健康领域与幼儿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相关,同时也与各个领域相关联。在《指南》中将幼儿在健康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三方面,并明确强调“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应与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内容的挖掘,构建深度学习课程。在构建生活游戏化课程活动时,教师要满足幼儿对生活经验及游戏的需求,将生活习惯与游戏活动妥善融合,让幼儿在玩中学,通过游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以小班健康领域课程“我是运动小健将”为例。在户外活动中,教师从儿童的需求出发,设置了扔沙包、爬草地、走独木桥、钻山洞等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一边引导幼儿玩耍,一边对幼儿讲述运动、锻炼的好处,一边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超越自己,感受体育游戏的快乐。在户外游戏中的健康领域课程,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形成愉快的情绪,慢慢建立每日锻炼的好习惯,对其未来的运动素养和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着生活教育及游戏化课程展开了讨论,简述其独有的教育价值,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其生活能力、发展特点、成长阶段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几点教育建议。生活教育要求教育源于生活,而游戏又是儿童的天性。身为幼儿教师,在构建课程活动时应当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及教育资源,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游戏中成长,将生活经验与游戏活动完美融合,不断地丰富幼儿生活知识储备及经验技能,贯彻落实理念教育的要求,促使其身心健康、全面地成长,为未来的成长和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