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育人 追求本真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型之路

2022-11-21 08:47:36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高新区长山中心小学吴静霞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30期
关键词:习作育人学科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高新区长山中心小学 吴静霞

课改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可是,一些语文教师提到课堂还是很头疼,语文教学现状也的确不容乐观:整堂课没有教学主话题,串讲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学生昏昏欲睡;教学环节琐碎繁杂,人文感悟简单粗暴,教学效果不够明显;教学中不能正确地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应试教育仍占有一席之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其实,最根本的就是教师们还没有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课程,工具性指向的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人文性指向的是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与其他学科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文字之美、生命之美、世界之美。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呢?教师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尝试走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型之路。

一、一个目标: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

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韩军指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丰富自我精神经验、培育自身精神、形成自我个性生命的过程,是本民族的一个教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教育”和“文化教育”。可见,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人、培养人方面的作用。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要从教书走向育人,其实也意味着从知识传递走向生命价值。具体来说,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从学科本位来说的;②语文学科要关联学生的健康成长,充分体现生命成长的完整性,着眼于生命价值;③着眼于国家意志,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综合这三方面的价值,好的语文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应注重学生外在语言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应该注重丰富学生的精神经验,加深文化内涵。也就是说,语文课堂应发掘教材中的育人价值,并将这种价值转化为学生的生命价值,最终实现其社会价值。

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周恩来年少立志,原因是耳闻目睹中华不振的现实,这是文本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出这一主要内容。但教学时不能戛然而止,教师应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旧中国的落后,感同身受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愤懑与痛心,转化为学生的生命价值。延伸到今时今日国家已经振兴,我们要做的就是立志让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这就实现了课文的社会价值。

二、一种实践:从单篇教学到单元整合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改变单篇教学的价值取向,而是要具有多篇、大单元的思路。以习作单元为例,大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单元整合,读写贯通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本单元包含两篇精读课文《麻雀》《爬天都峰》,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再加一个“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板块的内容有“跑步比赛”“奶奶的生日会”“做家务”,最后是习作“生活万花筒”。通常,精读课文更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习作例文选取的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仿写。“初试身手”板块和习作则围绕本单元写作要素,以训练为主。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指向写作的目标没有层次,导致精读课文成了机械地阅读课文,习作例文等同于扩充的阅读材料。“初试身手”与习作安排在一起,让学生不停地写、没有提升地写,导致学生烦不胜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学会整合。

抓住核心目标就是整合的关键。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整合:“交流平台”直接与课文内容整合,学中交流,水到渠成;习作与课文整合,如学完《麻雀》之后,完成“初试身手”之一有关跑步比赛的写作,抓住动作,把比赛经过写清楚;学完《爬天都峰》之后,完成“初试身手”之二有关奶奶的生日会的写作,把人物对话写清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然后完成实践写话“做家务”。学完两篇习作例文后,则可以二选一,选择一篇进行仿写。最后,综合各种方法,再完成习作“生活万花筒”。这不仅是内容上的整合,更是形式上的整合,彻底打通了“读”和“写”。

(二)梯度练笔,学习方法

内容和形式的整合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有层次的训练。从习作方法来看,“初试身手”都注重片段的练习,可以训练学生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从习作内容来看,如果说《麻雀》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观察他人做的事情,《爬天都峰》则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写自己做的事。所以写做家务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可以是以第三人称观察家人做家务,也可以是以第一人称写自己做家务,而在写作方法上可以综合运用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把过程写清楚。这些都是本单元习作训练的基础。

然后是第二板块习作例文的学习。两篇例文一起学,会发现习作例文并不是写一件事,而是多件事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比精读课文略有提升,教师要提醒学生在习作时要围绕中心选材,内容要详略得当。

习作完成了,还得评改。对“跑步比赛”“做家务”“过生日”进行讲评,找到不足之处并修改,这是第一层次。模仿《我家的杏熟了》写作“她收到了礼物”,这是第二层次。而《小木船》的仿写,可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是综合描写,完成习作“生活万花筒”。像这样有层次的训练,是逐渐加大习作难度的,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三)自主实践,形成技能

经过单元整合、梯度练笔,最后的习作就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综合考验。

首先是选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材给出的八个主题中选择一个,而选择的依据就是真实。当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教材之外的主题,可以选择跑步比赛一样的校园生活,也可以选择做家务这样的家庭生活,还可以选择社会实践生活。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谋篇布局,明确写作顺序,重点段落的描写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写具体。学生完成全文后,教师还要给出评改标准让学生自主修改、同桌互改、教师点评,最后成文。至此,习作单元的教学方可告一段落。再次碰到类似题材的习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前后勾连、温故知新。

习作单元的设计是为了探索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的联系,构建相对独立的习作教学体系,呈现学生习作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果每一个习作单元都能这样明确目标、整合资源、分层训练,又何愁学生的习作能力不能提升、人文情怀得不到滋养呢?

三、一种样态: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

过去的语文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词法、句法、篇法,讲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而且要求讲深、讲透。其实教师都知道,语文教学绝不是在一讲一听中就能完成的,语文课堂应从以教为中心,转型为以学为中心,让学习真正发生。

(一)任务驱动,适学而教

任务单是“学为中心”课堂上的常见物。任务单上通常会设计查找类、字词类、课文类、拓展类等任务。课堂上,教师借助任务单,以“预学分享”为教学的切入点,依循“课前预学—课堂分享—课后反思”的路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为中心,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为例,任务单上第一项任务是书写,如“搏”第六笔是横折,教师提醒后再让学生写一写,学生就能加深印象;第二项任务是梳理课文内容,让学生写出关键动词,这样,学生自然也就清楚了小麻雀、猎狗、老麻雀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项任务是仿写,将片段写作安排在课堂上,实时写、实时评,学生就能实时掌握方法、学到本领。以任务驱动,再由学生带着疑问参与教学,这样的课堂正是从学生的基点出发,真正做到落实学情、以生为本、学为中心。

(二)以法为核,夯实能力

教学方法应当是课堂转型最重要的因素。教师应该将一系列的语文知识、方法学习、读写策略等设置为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充分实践,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与言语智慧,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认字之后,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写好每一个字,这是以学为中心。中年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尝试再指导,接着进行小结,教给方法,让学生按方法去练习,这也是以学为中心。高年级习作让学生先写后评,在自我修改中提高习作能力,这更是以学为中心。

总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必须做到以学的基础定教的起点、以学的规律定教的内容、以学的目的定教的活动、以学的需要定教的策略,这样既解放了教师,更服务了学生,让课堂成为学堂。

四、一种回归:从纷繁杂乱到紧扣本真

多年来,语文教师一直在抱怨语文难教:字、词、句、段、篇,什么都要教。中心、情感、品行,模模糊糊一大片,真的是面面俱到,却又“一面不到”。其实,抓住“育人价值”这一核心,就可以回归最纯粹的语文课堂。

(一)仔细分辨,探寻价值

语文教学处处隐藏着育人价值。从教学工具来看,语文学科中与汉字、汉语有关的内容以及独特的媒介等,都蕴含着某种育人价值。从教学方法来看,小组合作探究、体验与表演等也蕴含着育人价值。从教学内容来看,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等内容中的师生对话内容,其实也包含着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

作为语文教师,当然要仔细分辨、努力探寻,根据“育人价值”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效。

(二)一课一得,真实育人

抓住育人价值这一本真,做到一课一得是最重要的。如今天写字词,明天造个句,实现教材的文本价值;今天学说话小组合作,明天练写作静思默想,让学生真实感受生命的拔节;今天口语交际走上社会,明天综合学习采访社区干部,将社会形态的价值个体化……在实践中转变语文教学的课堂形态,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语文教育要还语文自身独特的育人魅力,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对各种言语作品反复“涵泳”体会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发展思维和情感,形成语感,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人生得以完美、生命得以精彩。

以育人价值为核心,统编版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更系统了,阅读单元、策略单元、习作单元、学科活动等篇章,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人文主题,围绕这一人文主题,安排了阅读要素和写作要素这一双线结构。在教学时,教师要以人文要素设定育人目标,尊重教材体系,巧妙地进行单元整合,始终坚持以学为中心,就能转变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

猜你喜欢
习作育人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习作展示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14: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