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2-11-21 06:21闫莹雪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闫莹雪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精炼深刻地总结了我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高度总结和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的历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的应用于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让它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百年的砥砺前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又一次飞跃,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取得了很多重大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磨难,各方人士用各种办法救亡图存,旧式农民战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等等均以失败而告终,都不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作为19世纪中叶产生自欧洲的学说,在二十世纪初作为革命理论传入中国并被中国人民所接受的起点正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P64)。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2](P224)。在救亡图存的革命实践中,先进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使旧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神奇变化。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性与中国社会的需求性高度契合,这种契合不仅体现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时间节点上,也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作为主权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类的历史,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活动才产生了历史必然性的结果。马克思主义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热潮传入中国,虽然有其本身的历史必然性,但也是当时中国少数先进知识分子对客观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后做出的正确抉择。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满目疮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扛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担,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改革、建设的过程中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更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的主体能动性的认识,对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的深刻认识,对人民群众尊重和爱护重要性的认识。人民群众选择马克思主义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的选择,恰恰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伟大的思想武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精神的契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两者的社会理想具有相通性,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与中华传统文化追求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社会目标是一致的。两者的人文关怀具有互通性,马克思主义关切人的本质需求,目标是实现全人类的全面发展、自由解放,关切劳苦大众无产阶级的切身利益;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等。两者的实践观具有相通性,马克思主义重视通过实践改变世界;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大量的关于知行关系的探讨,在传统实践观的影响下,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实践精神已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里。两者的辩证法思想具有相通性,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绵延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些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有高度的一致性,都能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话语,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物极必反,剥极必复”。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描述方式不同,但它们对世界客观规律的认识、对人类社会活动的认识的本质是相通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这些内在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层逻辑。

二、从中国道路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路的每一段历程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我们从四分五裂到独立自主、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革命的新道路不同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道路,这条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方法的伟大实践,是党带领人民在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国情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符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学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因为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善于总结斗争的实际经验,实事求是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的中国化,才能够在中国革命的生死攸关时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革命特点,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开天辟地的伟大首创精神,显示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担当,他们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思想,为复兴中国革命和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革命胜利后,新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时期中国道路的选择如同为大厦奠基,要为中国未来的发展选择根本政治方向和制度基础。在这关键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例如如何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我们还建立起真正让人民做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利于民族统一和各方团结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为全国人民大团结、为综合国力迅速增强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这些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共和国大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很多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实践经验,引导中国坚定的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使社会主义中国快速发展,彰显社会主义国家优势,让国家经济富起来。面对巨大的人口基数、面对还不富裕的广大人民,党中央英明决策力挽狂澜,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提出“改革开放”的国策,从此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它使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过去40多年,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时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待改革发展中的各种急难险重,将平凡化为神奇,将“不可能”转变为“可能”,才造就了现在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涉身处险,一路披荆斩棘、接力前行,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维和实践要求审视不同时期的总体国际形势,总结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成败,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各种矛盾,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过程中的得失,进行正确分析,作出科学判断,得出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是让人民群众富裕起来的必由之路,是让国家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是让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长远目标和短期规划相结合的方式谋划发展,经过长期的接力奋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展现出耀眼的光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胜利、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在不断的发展中,奏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最强音。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3](P38)这里所说的自信,就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四个自信”,我们之所以最有理由自信,是因为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让我们感受着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感受着生活日益奔小康的幸福优越,感受着作为古老民族越发复兴的文化优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现代化强国之路上飞奔驰骋,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越来越近。在这条道路的进程中,我们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无论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产生的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中国方案”,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4](P301)党的百年奋斗史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历史地、系统地、具体地分析了中国社会不同时期的矛盾以及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不同于传统理论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道路,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剥削道路的人间正道,以其科学性、人民性、开创性的优势,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里程碑,也必将实现人类文明史上新的飞跃。

三、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需要用更加睿智宽广的眼界审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要通过反复深入的研读经典,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要通过反思现实,以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和实践作风将马克思主义这伟大的思想武器运用到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运用到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运用到我们伟大民族复兴的征程的实践中。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导力量,没有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无从谈起。我们要通过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深刻认识历史和现实,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才得以在中国大地上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有了政治上的组织性、理论上的自觉性、实践上的创新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才有了权威性、连续性和规范性,才有了《决议》中生动描绘的四个历史时期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实现的四个伟大飞跃,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正是在这些理论的指引下,让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穷二白的东方大国迈进社会主义、奔向全面小康,一步一步坚实地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这些历史和现实的成就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力量,在追求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仰征途上,要坚定拥护党的领导,是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所系前途所在。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之变,在延续“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实际需要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5]《决议》中这一重大论断,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既是推进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也是未来继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理论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际、国内的复杂环境向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也向我们党提出来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我们只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才能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只有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才能用真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才能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实事求是地把握发展中的具体实际。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党遵循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党正是在实事求是地准确把握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才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创新和飞跃。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本身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着眼未来,我们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仍然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特别是反应未来世界局势及我国内部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具体的时代特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思想来不断应对新形势、破解新问题、提出新理论,用发展的眼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未来。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继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通过艰难探索和艰苦奋斗,不断通过对中国各个阶段的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的总结研究才有了不断推进的理论创新,把零散的理论创新总结并上升到理论形态的高度,再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这样周而复始便形成了不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真理探索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最近,但同时面临的新的风险和挑战也更多,这些风险和挑战给我们党提出全新的时代课题,要求我们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解决办法,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不断的实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再以我们理论的创新推动下一步新的实践的变革发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就要在不断回答时代课题的同时增强我们理论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思想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力量,不断地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诉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并不是历史的巧合,这与它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观念上的相通性是密不可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们一辈辈的智慧传承,是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深沉的自信源泉。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中国一个是终极信仰一个是精神命脉,二者需要在相互融合中传承,在彼此促进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的文化标识,最终实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只有凭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赋予其时代价值,才能激活中华文明力量。党的百年奋斗史印证着我们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在未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我们要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实践性、人民性运用到传统文化的时代转化当中;也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智慧、精神价值、历史经验、语言表达运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中。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在延续中没有断裂、始终保持传承发展的文明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定会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的耀眼之光。

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同侵略者、同反动者、同各种艰难险阻进行了无数艰苦卓绝的斗争,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其中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既充满艰险又充满神奇,既历尽苦难又辉煌迭出”[6](P204)。我们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奇迹般的使一个四分五裂、动荡不安、积贫积弱的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同时,也正是通过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极大丰富、发展和实践,让马克思主义闪耀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展望未来,我们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用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丰富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向全世界绽放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试论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