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游戏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以《大象与小蚊子》音乐游戏教育教学活动为例

2022-11-21 05:16刘露露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示范幼儿园
家教世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蚊子大象规则

◆刘露露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示范幼儿园

音乐游戏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是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之一。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当听到节奏鲜明欢快或者旋律轻柔的音乐时,他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在幼儿时期接受音乐教育,可以让幼儿的情感更为丰富,协作能力得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也会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而我在组织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时,却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教师语言不够精练

问题的产生: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当我们想要向孩子们进行音乐教育时,往往会加入一些故事作为依托,让抽象的艺术形式形象化,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幼儿感知乐曲的快慢、强弱变化。我们在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时,会花费一些时间去讲解一段故事,让音乐依托于故事上。但是这个度并不好把握。往往我们在讲解故事上花费的时间要比孩子欣赏音乐、进行音乐游戏的时间还长,一节音乐游戏活动被上成了一节语言活动。

我对《大象与小蚊子》音乐的设计,就是用一个故事贯穿其中。一节30分钟的音乐游戏活动,在第一次整理流程试课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透彻乐曲的变化,讲述故事就用了17分钟。虽然孩子们在后期玩游戏时有条不紊,但与其说是孩子们完成了一个音乐游戏的表演,不如说孩子们只是把故事听懂并表演了出来,这完全脱离了音乐教学的要求。

解决策略: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艺术领域中有所表述:“幼儿对艺术作品要先学会感受,只有真正在‘感受与欣赏’中获得经验,才能更好地去‘表现与创造’”。想要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孩子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就要先给孩子们感受和欣赏音乐的机会。

于是我把教案做了调整:依然是故事贯穿,但是讲述故事的语言精练,细节方面就交给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去感受。比如在感受和欣赏第一乐句时,让孩子们来讨论表示的是谁,为什么。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应该表示大象。这时候我对乐句进行小结:大象开心地在森林里散步呢,有点累了,睡一会吧。接着鼓励幼儿惟妙惟肖地创编动作,再听音乐,按节奏表演创编的动作。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引导者,要学会适当地“闭嘴”,用精练的语言引导,才能激发孩子们主动去思考、去想象。

二、注重游戏的组织而忽略了音乐在活动中的作用

问题的产生:

音乐游戏教学活动,依托于音乐,表现在游戏。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活动的开展就是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动起来,但长期的经验,让老师们更在意的是安全问题。在组织音乐游戏活动时,老师会反复强调游戏规则:不要碰撞到其他小朋友,要轻轻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上等。这种想让孩子动起来和对规则一遍遍的强化之间的矛盾,就会导致孩子们要么横冲直撞,要么畏首畏尾,幼儿完全忘记了去倾听音乐,从而导致音乐和游戏脱节。游戏的有序进行需要规则,但是教师不应该把这种有序寄托于对游戏规则的反复强调上。当你用束缚的方式让孩子玩游戏时,这个游戏活动本身就失去了快乐的味道。

我在试课《大象与小蚊子》时,进行到听音乐玩游戏的环节,我和大多数教师一样,预想到可能会发生的混乱,音乐播放前,我特意强调了两个要求:不要碰撞到其他的小朋友;认真倾听音乐。当游戏进行到大象赶小蚊子走的时候,场面一度混乱,差点出现了踩踏,我及时叫停了这一场游戏。接着又试图再次强调规则进行游戏,效果仍然不尽人意。在后来的反思中,我发现大多数孩子并没有去倾听音乐,而是在注意不要碰撞到其他小朋友。当大象赶小蚊子,扮演小蚊子的孩子们慌忙转身逃跑时,由于人数过多,才发生了混乱的情况。

解决策略:

音乐本身是存在节奏和强弱的,只有遵守音乐里包含的节奏感和强弱感,才能很好地把音乐想要表达的东西呈现出来。所以教师要做的不是反复强调游戏规则去约束孩子,而是有意识地去引导幼儿倾听音乐中节奏、强弱的变化,让孩子自发遵守音乐给他们传递的规则。

当听到乐曲大象出门散步,在林间小路上蹦蹦跳跳处,孩子们主动拉开了彼此的距离,因为在拥挤的“道路”上散步并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当小蚊子悄悄飞过来叮大象的时候,怕被大象发现,他们小心翼翼地、动作轻柔地走;当蚊子叮醒大象,被大象赶走,还没叮过瘾的蚊子依依不舍飞走的时候,避免了一窝蜂你推我挤的场景出现。音乐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幼儿所遵守的规则不再是教师反复提醒的被动性的规则,而是幼儿为了玩好游戏,倾听音乐,从音乐旋律和故事情节中获取的主动遵守的规则。

三、关注教学内容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的认同需求

问题的产生:

幼儿是课程的主体。但是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的内容和活动规则才是教师们所关注的。当老师们拿到一节音乐课,首先想到的是我的目标是什么,怎样来设计好这节课,而忽略了孩子的特点、需求和能达到怎样的一个水平。当活动进行时,孩子们的积极回答和教师的预设方案有出入时,教师们往往采取的是限制或者转移孩子想法的措施。这种处理方法,可以让老师迅速把话题重新引入到原先设定好的轨道上来,但同时也打消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大象与小蚊子》的分段欣赏部分,大象去森林里散步,跑跑跳跳,很是开心。我的图谱显示的是两个脚印三条线,表示踏两步跳三下,对应音乐节奏。当我请幼儿根据音乐创编动作时,连请几个孩子,动作都是踏步。于是着急的我直接要求孩子们,跟着我的动作随音乐来做。当大象被吵醒,要赶走小蚊子,我同样对动作进行了示范。结果,孩子们听音乐做动作时,真是“整齐划一”。课程继续往下,可孩子们对创编动作有些兴致不高了,因为他们察觉到,好像老师有自己的想法,不知道自己的创编动作会不会被老师采用。在后来的反思中,我注意到,孩子们在感受音乐时,对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节拍的感知非常棒,动作虽然五花八门,但是丰富多彩。为什么我一定要固化孩子们的动作呢,他们完全可以用自己创编的动作完成这个乐句的表演。

解决策略: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学会认同幼儿需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建议,“理解和尊重孩子们在听到或看到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时‘情不自禁’的表现或模仿行为;支持孩子们自发的艺术活动行为;鼓励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对艺术的感受”。

于是,在孩子们随乐创编动作时,我引导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乐句进行肢体表达,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动作完成创编。进行到小蚊子飞过来想叮大象的时候,有的幼儿飞飞停停,他们解释说,如果大象没睡着,我们可以转身就飞走;有的幼儿挥动着翅膀,小心翼翼围着睡着的大象飞,他们解释说我想确认一下大象睡着了没有。当进行到大象赶小蚊子的时候,在我的鼓励下,有的幼儿用大象的鼻子赶,有的幼儿用大象的耳朵赶,有的用尾巴赶,还有的通过摆动身体进行驱赶。活动氛围越来越欢乐。

通过反思,我明白了孩子在课程中的主体性的重要程度。只有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尊重不同幼儿发展情况,做一个灵活多变的教师,才能让孩子们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孩子们是幸运的,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能够及时反思、反馈,并运用信息化技术向孩子们展现丰富的艺术形式,相信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

猜你喜欢
蚊子大象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蚊子叮人
让规则不规则
蚊子爱叮哪些人
大象无形
熏蚊子
认真的大象
肚有蚊子等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