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家国情怀培养的教学初探
——以《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教学为例

2022-11-21 03:13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实验中学吴晓朋
中学政史地 2022年6期
关键词:海战北洋黄海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实验中学 吴晓朋

家国情怀作为新课程提出的历史课程核心素养之一,学界对此多有关注和论述。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笔者在本文以统编历史八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教学为例,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史料实证、总结反思三个方面论述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

一、课程标准引领家国情怀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课标要求是知道主要战役,教材中也用大量笔墨来叙述主要战役及战役中的主要人物。现摘取教材的部分表述如下:“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教材内容并没有凸显黄海海战的激烈,对北洋将士的爱国情怀和邓世昌也是用简单语言描述,导致学生通过教材内容并不能深刻理解战争的激烈及北洋将士的爱国情怀。针对这个问题,有的教师直接用教材语言来描述,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在家国情怀的培养方面,笔者总觉得还有所欠缺。为此,笔者翻阅了大量著作与文章,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路:用史料来实证战争的激烈及北洋将士的爱国情怀,用史料来尽可能还原战争场景及人物心理。

二、史料实证推进家国情怀

史料实证也是一种隐形的家国情怀,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黄海海战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海战。黄海海战前,清政府有些官员认为中国海军实力远超日本海军,而实际情况呢?笔者根据陈悦的专著《中日甲午黄海大决战》与《沉没的甲午》,制作了黄海海战前中日海军实力对比表,并设置问题:研读表格,如果从军事角度考虑,黄海海战会有怎样的结局?为什么?

学生分析史料后,普遍认为日本的海军实力远超中国,清政府会在黄海海战中战败。笔者顺着学生的思路呈现黄海海战中关键数字材料。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4艘军舰沉没,日本无军舰沉没;北洋海军4艘军舰遭受重创,日本舰队4艘军舰遭受重创;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他45岁生日当天与舰同沉,日本无高级将领牺牲;1000多名北洋官兵在这场海战中受伤或罹难,日本仅298人伤亡。

中日双方战争伤亡情况对比印证了学生的设想。顺理成章,学生根据实力与伤亡情况来猜测结局,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北洋海军会失败,但结局却又在学生意料之外。紧接着,笔者出示战争最终结局:在北洋舰队损失惨重,日本舰队明显占优势的情况下,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下令舰队停止前进并解除战斗状态,首先撤出战场。笔者根据结局设置了“为什么战争结局出乎同学们的意料之外”这个问题。为解答这个问题,笔者选取了陈悦的专著《中日甲午黄海大决战》中的战争细节进行史料实证。

学生从材料中概括出北洋将士英勇作战、将领带伤坚持指挥,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令日本胆寒,最终首先撤出战场。黄海海战的惨烈及北洋将士的英勇在材料中不断呈现,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史料“神入”历史,感受并理解黄海海战的波澜壮阔,进而培养了家国情怀。

三、反思总结提升家国情怀

课堂教学结束后,笔者对这个教学片段比较满意。课后与学生就以上教学片段进行交流,甚至有学生在看到北洋将士牺牲名单时忍不住落泪。这样,家国情怀就在教学过程中内化,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

历史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扣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载体来渗透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强历史意识,培养家国情怀。

猜你喜欢
海战北洋黄海
海战中的蒙面杀手——隐形舰艇
刻舟求剑
人民海军首次海战
东方湿地 黄海明珠
五行真经(16)
新北洋打印未来
北洋海军为何会输
从报刊角度探北洋时期的民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