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失禁病人心理体验定性研究的Meta整合

2022-11-20 11:04周玉洁
全科护理 2022年32期
关键词:质性类别产后

周玉洁,支 慧

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是常见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1]。其定义为尿液不受控制,自行外溢的现象[2],其中压力性尿失禁为常见类型。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出现此类疾病,妊娠、分娩是导致尿失禁的高发原因。由于其长期和不易治愈的特点,对病人身心健康和社交活动产生严重困扰,病人常伴有焦虑、抑郁、自卑等负性情绪。研究显示,89%的病人存在焦虑抑郁,若病人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中,会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也会对疾病治疗效果造成影响[3]。而且病人存在就医时间较晚的情况,这可能与病人羞于诉说以及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因此产后尿失禁病人的心理体验更值得关注。近年来,有关产后尿失禁病人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数量逐渐增加,但单一的质性研究结果无法全面地反映病人的心理体验,而且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单项研究结果对病人心理体验的诠释较为局限。因此,本研究对产后尿失禁病人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进行整合,以全面反映病人的心理体验与需求,以期为后期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从而提高产后尿失禁病人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Wiley、Scopus、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等数据库,收集有关产后尿失禁病人相关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及混合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以来至2021年12月。

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英文检索词为“postpartum urinary incontinence/urinary incontinence/incontinence/incontinence of urine”“feeling/response/emotion/perceptions/experiences”。中文检索词为“产后尿失禁/尿失禁/失禁/双失禁”,“感受/反应/情绪/看法/经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基于SPIDER模型[4]制订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sample):患有产后尿失禁的女性;②感兴趣的现象(phenomenon of interest):产后尿失禁病人的心理体验;③研究设计(design):包括现象学研究、民族志/人种学研究、扎根理论研究;④评价内容(evaluation):心理体验、事件影响等;⑤研究类型(research type):质性研究,或含有大量质性描述的混合性研究。排除标准:①无法获取全文、重复发表或信息不全的文献;②二次研究;③非中英文文献。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名受过循证方法培训的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若出现争议,则咨询第3方,共同商议后决定。通过Endnote软件去除重复文献,阅读题目和摘要后排除与本研究主题、研究对象不符的文献,之后通过阅读全文进行复筛,最终确定是否纳入。提取内容包括作者、年份、国家、质性研究方法、感兴趣的现象和主要结果。

1.4 文献质量评价 由2名经过培训的研究者采用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5]进行独立评价,若双方出现分歧,则咨询第3名研究者讨论决定。共包括10个条目,每条以“是”“否”“不清楚”“不适用”来评价。研究质量分为3个等级,其中完全符合质量评价标准、发生偏倚可能性较小为A级;部分符合质量评价标准、发生偏倚可能性中等为B级;完全不符合质量评价标准、发生偏倚可能性较大为C级。本研究剔除文献质量为C级的文献。

1.5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该方法关注研究的本质,汇集性的整合收集主题、隐含的意义、分类等研究结果,在理解各质性研究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的前提下,研究者反复阅读、充分理解并合理解释纳入研究,将相似结果进行归纳组合,形成新的类别,再将类别归纳为整合结果,形成新的解释[6]。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 912篇,删除重复发表和交叉文献730篇,阅读题目和摘要后排除604篇,阅读全文后排除570篇,最终纳入文献8篇[7-14]。包括1篇现象学研究,2篇扎根理论研究,4篇探索性研究,1篇描述性研究,见图1。文献基本特征见表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续表)

2.2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表2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2.3 Meta整合结果 整合提炼出26个明确的研究结果,归纳组合形成7个新的类别,进一步整合成3个类别。亚组整合提炼出2个类别,结果表明,宗教信仰和国家类型可影响病人的心理体验。

2.3.1 整合结果1:打破生活常态

2.3.1.1 类别1:产生消极情绪 发现产后尿失禁时会加重病人心理负担,产生焦虑情绪(“我感觉很焦虑,不知道是产后激素的影响还是漏尿的影响”[7])。病人还会产生羞耻(“第1次漏尿的时候感觉特别崩溃,哇的一下就哭出来了,觉得特别丢脸”[7])、内疚(“我无法避免它,有时候会感到内疚,不知道我做了什么事情才会经历这些”[9])、恐惧(“尽管我年龄大了,但面对可能在其他人旁边小便这种情况,仍然会害怕和恐惧”[8])等消极情绪。若治疗效果不佳,病人会出现悲伤(“医生不建议我做手术,因为我还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他告诉我不做手术更好,但这个很麻烦”[8])的情绪,对疾病预后丧失信心。

2.3.1.2 类别2:生活方式改变 在生活中,产后尿失禁会限制她们作为母亲的角色,无法通过多种方式和孩子一起玩耍(“我女儿现在8岁了,我不能陪她到处乱跑,和她一起玩”[11])。而且总是要为意外做好准备,甚至避免某些活动(“我以前经常做有氧运动,但现在没法做了,而且也不会去游泳,如果我要外出一天,我需要提前做好保护”[11])。做事情无法集中精力(“在我做祷告的时候我总觉得内裤脏了”[13])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夫妻性亲密关系(“我在性交时想上厕所,所以就被迫停止了,我老公也觉得这是一个麻烦”[13])。

2.3.1.3 类别3:影响社交活动 产后尿失禁病人会使用尿不湿,更换内衣或沐浴,根据尿失禁持续时间,相应的行为频率会增加,因此大多数病人会避免社交,花更多时间待在家里(“我不能控制我自己,所以我就尽量避免社交”[13])。病人在谈论尿失禁时会产生尴尬、纠结的心理,因此病人会回避社交,避免提到产后恢复情况(“我周围的人生完孩子都好好的,怎么就我漏尿了,朋友跟我打电话,我也不想多聊,就怕她们问我恢复得怎么样了”[7])。一些病人甚至恐惧外出(“我甚至都没有伙伴,我害怕出门,也不能出门”[8])。

2.3.2 整合结果2:心理支持的需求

2.3.2.1 类别4:渴望亲友的支持 产后尿失禁病人会在其周围环境中寻求支持,如已经分娩的女性亲戚或朋友(“有几个女性告诉我,她们有时候也会出现漏尿的情况,所以我不是唯一的一个”[10])。部分病人会与亲友诉说自己的感受(“我老公还比较好,我哭的时候他就陪着我,漏尿了就帮我把裤子脱下来,给我洗睡衣,让我很感动,很有安全感”[7])。但有部分家人对病人表示不满、嘲笑甚至将她排除在家庭活动之外(“我丈夫说我小便像小孩子一样,他嘲讽我身上有臭味,他不太愿意和我一起出去”[13])。

2.3.2.2 类别5:寻求专业支持 病人缺乏相关知识(“产前班没有教这些东西吗,只谈论分娩和怀孕,孩子出生之后,所有人都围着孩子,只做对孩子有益的事情”[12])。希望能得到专业的帮助(“护士每次来病房看我,我都会问要怎么做,怎么锻炼,怎么康复”[7])。部分病人会因为羞耻而不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我的医生是男性,所以我没有问过他这个问题”[12])。病人不知应如何向医生寻求帮助(“我本来想提的,但很尴尬,就没有提”[12])。病人不知道做盆底锻炼可以改善症状(“我不知道为什么做盆底锻炼,我以为是收缩肌肉是放松身心的”[14])。

2.3.3 整合结果3:正性情绪

2.3.3.1 类别6:积极应对 病人适应了之后会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我已经适应了它,出去的话我会提前找好厕所在哪里,这样如果我紧急要去厕所的话,就可以知道它在哪里了”[9])。转变自己的健康观念,积极治疗来促进身体恢复(“我产后刚发现漏尿的时候,已经在病房里接受了电刺激理疗和针灸治疗。漏尿以后我才体会到很多观念在孕期就要改变”[7])。

2.3.3.2 类别7:加强教育 家庭泌尿习惯教育和性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母亲应该知道这些,以便能够向我们的女儿解释,教她们健康的卫生和清洁、小便的习惯,告诉她们上一次厕所用2~3 h是有问题的”[9])。教育孩子不要有情绪负担(“应该告诉她们在你感觉不舒服的时候,不用感到羞愧,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9])。

2.4 亚组整合结果

2.4.1 按国家类型划分 根据国家类型可划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2个亚组,结果发现,发达国家的女性发生产后尿失禁的心理负担与发展中国家相比稍轻,对预后更为乐观。

2.4.2 按年代划分 根据年代划分,结果发现,随着年代的发展,病人对于产后尿失禁的治疗欲望越高,会和别人探讨病情变化,寻求医护的专业帮助,更有治愈的信心。

3 讨论

3.1 Meta整合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质性研究因较量性研究更能体现人文关怀而在卫生保健、健康教育、卫生服务及护理等领域广泛开展[15]。本研究系统地检索了产后尿失禁病人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通过严格的筛选及质量评价,对所纳入的8篇文献进行理解、分析、归纳,最终形成7个类别,并整合成3个整合结果。本研究整合过程严谨,整合结果科学可靠,可使医护人员更好地为产后尿失禁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提供理论参考。

3.2 Meta整合结果启示

3.2.1 重视产后尿失禁病人并给予关注和支持 初产妇产后面临身体恢复、角色转变及婴儿养育等问题,由于经验不足、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加之产后尿失禁的困扰,是影响产妇情绪变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发现,焦虑、抑郁、恐惧、内疚等负性情绪会对产妇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影响婴儿发育,缺乏心理支持,增加产妇心理压力,这与Fultz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面对产后尿失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妇均会经历焦虑、恐惧、羞耻等情绪,因此医护人员需加强对产后尿失禁病人的心理疏导。部分西方国家或地区病人由于宗教信仰不会和他人谈论尿失禁的问题,她们会隐藏自己的行为不被人注视,这类病人的抑郁、悲伤情绪会高于其他病人,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加强对产妇的关注程度,结合病人的社会文化背景,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治疗,缓解病人症状[13]。同时在病人出院后,通过微信、电话为病人提供延续性护理支持,并且及时提供心理疏导。

3.2.2 强化产后尿失禁病人社会支持系统,满足心理需求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存在亲属、医院、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社会支持需求,产后尿失禁病人大多处于社交回避的状态,较少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家属、亲友为其提供疾病信息、情感、物质等方面的支持,减轻病人心理压力[17]。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具体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支持。在医院层面,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引导病人积极参与并配合治疗,指导病人加强康复训练如盆底肌锻炼、肛提肌训练等,并且教会病人使用合适的尿失禁用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应在妊娠时就告知病人产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如何提高病人的心理弹性[18]。在家庭层面,亲属加强与病人沟通交流,增加对病人的关注,同时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在社会层面,组织病友聚会,互相沟通治疗效果,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有宗教信仰的病人,应在尊重其信仰的基础上给予支持。

3.2.3 重视产后尿失禁病人正性心理体验,维持积极心理情绪 正性心理特征能够帮助个体形成积极的心理体验。本研究结果表明,病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转变健康观念、接受健康宣教、积极锻炼等方式来应对尿失禁。盆底肌锻炼可以有效改善尿失禁现象,但部分病人对盆底肌锻炼的认知不足,故医护人员应加强这方面的知识讲解,帮助病人采用更有效的方法进行机体恢复。受文化差异影响,家庭对女性泌尿习惯教育和性教育不到位,这也是导致病人发生产后尿失禁的原因之一,故加强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女性儿童时期就应加强这类教育,同时医护人员也应加强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根据文化差异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宣教,减轻心理压力,帮助病人树立积极心理情绪[19]。将病人的正性心理体验与相应的应对方式相匹配,帮助病人身体恢复。

3.2.4 亚组整合的启示 通过对国家类型、年代进行亚组整合发现,这些都会影响产后尿失禁病人的心理体验,结果发现,发达国家病人与发展中国家病人相比,病人的心理负担稍轻,对于预后更为乐观,这可能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民心理素质较好,较为乐观,对于这种私密病情的接受度稍高。近年来类似的研究越来越多,说明人们对于产后尿失禁越来越重视,随着时间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而且人们的思想更为开放,对产后尿失禁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人们对于产后尿失禁的治疗欲望更高,也更渴望有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同时也会与其他产后妇女讨论病情,相互分享经验。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汇集性整合方法对产后尿失禁病人心理体验进行分析,认为病人存在负性心理感受,同时对病人日常生活也造成影响,需要多层面的心理支持。但本研究由于语言限制,只纳入了中英文文献,而且部分文献未提及研究者自身情况,可能会对整合结果稍有影响。在后续研究中,可对我国产后尿失禁病人的心理体验进行探索,同时医护人员也应重视病人的信息需求和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健康宣教,以改善病人症状,缓解病人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质性类别产后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护士工作安全感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女性自杀未遂患者自杀动机的质性研究
论陶瓷刻划花艺术类别与特征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一起去图书馆吧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选相纸 打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