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晶
生命之神奇在于人与人之间总在遇见,有些遇见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而有些遇见却能让我们的人生走出不一样的轨迹。我就属于后者。走上讲台至今已有11 个年头,工作也算兢兢业业,但日复一日地重复,心中不免生出一些迷茫、一丝倦怠——我不知道这样重复的意义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正当我迷茫度日的时候,我遇见了张召永老师,加入他领衔的教育名师工作室,我的很多困惑终于有了答案。
在工作室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引领下,我对成长的意义、生活的意义、教育的意义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张召永老师常常告诉我们:要用积极向上的姿态对待我们的生活,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要像成尚荣先生那样去做“人生意义的追求者和创造者”,要用“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素养、广博的仁爱之心”去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学生成长,要把理想信念深刻心中,把责任担当扛在肩上。与一群向美而生、向善而长的人在一起,我明白了为师者的价值与意义。
王阳明《示弟立志说》中有语:“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加入工作室不久,张召永老师根据自身的成长经历,为大家开设了专题讲座《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目标与实践路径》,指导我们制定三年、五年和八年成长规划,提出了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篇读书笔记或心得、上一节示范课、整理一个优秀课例、发表一篇优质论文、参与一项研究课题的“六个一”要求。这让我这个“井底之蛙”第一次明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和路径。同时,张召永老师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立场是扎根课堂,只有深深地扎根课堂,才能更好地向上生长”。在他的指导下,围绕“扎根课堂”的要求,我为自己制定了课堂教学、读书、科研、写作等方面三年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让我对工作和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专业成长的认知边界也得以拓展。
奋斗目标总是让人热血沸腾,但在实现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隔着千山万水,经常遭遇困惑和迷茫。幸运的是,我们有张召永老师的细心呵护和精心指导,这为我们的专业发展注入了动力。张召永老师为工作室的每个成员精心挑选书籍,订阅专业杂志,购买知网账号,开设研修活动,鼓励我们撰写年度成长总结……为了大家的进步,他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每一次的电话沟通。因为不在同一所学校,张召永老师经常通过电话或微信为我们解答专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从备课研讨到论文写作再到课题研究,甚至是成员们的心理疏导,事无巨细。张召永老师像慈父一般给予我们青年教师无数的帮助,这让我不敢在舒适区“躺平”。虽然和工作室的其他教师相比,我的成长速度缓慢了很多,但是我始终不敢懈怠。一个人能不能干成一件事情,不仅取决于他的能力,还取决于他的意愿。张召永老师的答疑解惑、同伴们的优秀表现既给我带来巨大的压力,也是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动力,这正是我迫切需要的。很庆幸我遇见了一群优秀的人,从此不愿再做低头的教书匠,也想做教改的排头兵。
纵然立得志,也要致知笃行。不经历,永远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行动,永远不可能改变什么。在张召永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接受各种历练与挑战:第一次为工作室公众号写研训活动推文,因为文笔功底不够,撰稿困难重重,感谢工作室妙语连珠的徐振伟老师的悉心指导。我至今都还记得当时的感受: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正是这样的经历,我深刻明白了阅读与积累的重要性。为了提升书面表达能力,我开始写读书笔记。张召永老师的“主题活动型教学”主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领航杯”比赛时,我用张桂梅老师的故事作为情境主线串联了《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基本功大赛时,我用模拟人大代表活动作为主线串联了《关心国家发展》一课。因为设计思路清晰、教学结构简约,教学效果也在不断提升,这让我在几次大赛中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功夫在平时”是我赛后最大的感触。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扎根课堂,提升能力,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独行快,众行远,有方向地前行,有选择地坚持,才会遇见更美的风景,成为更好的自己。回首自己加入工作室的这段时光,虽然没有光芒万丈,却也实现了新的成长,愿未来继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