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苏省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 朱倩瑾
小时候,我的家乡最时兴的就是香料,大街小巷里充盈着各种卖香料的手艺人。小时候的老街,都是香的。
爷爷喜欢闻些香味儿,他常带我去一家开了几十年的老香料店买香、闻香。这家香料店里卖得最好的香,名叫三香散,每次我和爷爷一起去,总会欣赏到主人做香包的情景。
这款三香散的味道十分独特,有着淡淡的三色堇的香味。主人也是个和爷爷一样喜爱香料的老人,他拿取香料的动作总是轻轻柔柔的,好像生怕碰坏了它们,在他手里,陈皮、冰片,都仿佛活了过了。老人见爷爷来了,笑道:“来了?还是老规矩,一包三香散?”爷爷也笑着点了点头。他们总是有一种莫名的默契。
首先陈皮就位,在老人的刀下,窸窸窣窣的声音格外悦耳。老人将一片一片的陈皮浸泡在半碗净水中冲洗。他的眼神中透着坚毅。我打趣地说:“您就像战场上的战士一样。”爷爷摆了摆手说:“你不懂,制香对于我们‘50后’的人来说,就像是在战斗。”我似懂非懂。
老人没有说话,低头将瓶子里的冰片取出几块,洗净后,缓慢地用平头刀在冰片上按压着,一边按压一边旋转着刀子,让冰片受力均匀。
此时,老人略有些被晒黑的双颊上已经有了汗珠。他没有理会,拿出白芷、山奈等材料一步一步精细地切碎,仿佛在打磨一件玉石饰品一样,深邃的双眸中充满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时,我好像突然明白了爷爷刚才说的话。香料人家境并不富裕,现在的年轻人也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想要将制香技艺传下去,可不就像在战斗一样吗!
接下来是这三香散制作中的重头戏了。老人将三色堇的花瓣涂抹上霜剂,放在烤架上用微火烤制,直到三色堇略带焦味的香气透出,老人才用夹子将花瓣夹到托盘中,用碾子碾碎。
最后,老人将所有材料放在一起,用小夹子把它们拌均匀,装进绛色的小布袋里,系上袋口,郑重地交给爷爷,憨厚地笑了。
对于老一辈的手艺人来说,传统文化和传统手艺就是他们坚持这么多年来的信念,他们想在新的时代里洒上些老一辈的光辉,点缀些古老的文明。
真巧,前不久我又在惠山古镇看见那个卖香料的老人。他已经80多岁了,却仍然守着那家香料店,他双眸澄澈,初心不改,孜孜不倦地书写着文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