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2-11-20 14:08:39夏玉华罗振明王瑞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8期
关键词:叶斑病红蜘蛛花生

夏玉华,罗振明,王瑞芳

(安丘市农业农村局,山东安丘 262100)

0 引言

花生品种、土壤条件、温湿度、灌溉条件等是种植过程中容易导致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不仅会影响花生的正常生长,严重时还会出现植株死亡的情况,导致种植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为了确保花生种植高产丰产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在花生种植过程中加强花生栽培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相关工作,降低病虫害对花生植株正常生长产生的影响。

1 花生栽培现状

花生是安丘市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0 000 hm2左右,主产区集中在柘山、吾山、大盛等山区乡镇。其中,柘山镇种植面积约6 700 hm2,其余约20%分布在景芝、金冢子、新安、凌河等平原镇街。我市花生以春直播为主,播种时间集中在4月下旬~5月上旬。目前,主要栽培品种包括白沙系列、潍花8号、鲁花11、花育33等,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90%左右。配方施肥、高起垄、播后盖膜、合理密植等高产栽培技术得到广泛采用,70%以上的面积实现了机械化播种作业。

种植户在选种过程中,大多会挑选单一品种,并未按照要求筛选种子,大量晚熟贪青的种子混杂在花生种子中,不仅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率,而且给产量和质量埋下了隐患。此外,部分花生种植户为了节约种植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成本,采用粗放种植方式,增加了后续田间管理工作的难度。花生分散种植不利于集约化管理,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浪费,增加了种植成本,影响了经济效益。

2 栽培管理技术

2.1 选种

花生品种较多,不同品种的花生抗病能力或产量质量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选种是提高花生种植产量和质量的基础。因此,须在花生种植前,严格科学选种,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和种植要求,选择相应的花生品种。种植抗病能力强、产量高且符合本地区气候与土壤条件的花生,才能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益。

2.2 整地施肥

花生是种植,对土层厚度的要求相对较高。种植户在花生种植过程中,必须保证土层厚度达到相关要求,为花生提供良好生长环境,确保花生种植高产丰产目标的顺利实现。

首先,确保土地保持上松下实的状态,在每年冬季或来年早春时节开展土地深耕作业,完成花生种植地的平整工作,确保后续花生种植地排水和灌溉作业能够顺利进行。其次,严格按照先浇底水造墒的原则给花生种植地施肥,为后续播种作业做好充分准备。再次,花生属于喜欢生茬地种植的作物,如果重茬种植,不仅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率,而且对花生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也有影响。此外,还应按照花生种植的要求,使用花生专用肥料,避免因为肥料选择不合理或施肥环节出现问题影响花生植株的正常生长。

2.3 播种

通常情况下,虽然每年的5月中上旬是花生种植的最佳时间,但农户在播种花生时还应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确定播种时间。如果土地表面5 cm深度的土壤温度变化不大时,需在保证气温达到15℃左右时,开展花生播种工作。种植户在花生播种开始前,应按照要求处理花生种子,如人工穴播,盖上一层厚厚的土即可。目前,为了提升花生播种效率,一般采用机器播种的种植方式,一次性完成花生播种、腹膜、培土起垄及喷施农药等相关工作,大大提高了花生种植的效率,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

2.4 田间管理

2.4.1 放苗、补种、清枝等

如果种植户使用地膜覆盖花生,须在花生出苗前,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花生出苗过程中,幼苗破土漏出一点绿色后,须将覆盖在幼苗上的土进行清理,以确保花生叶子的正常生长。如果幼苗过小无法破土,种植户应根据花生幼苗破土的实际情况,采取人工挖土方式,帮助幼苗破土。

进入幼苗期后,随着花生花蕾的生长,根据花生种植要求制定田间管理策略,加强幼苗地上部分生长状态的控制,保证幼苗的茁壮生长。

2.4.2 除草覆膜

目前,我国花生种植常用的播种方法主要有播种后盖膜及盖膜后播种2种。如果土壤墒情较好且满足花生播种要求,种植户应采取先盖膜后播种的方式开展花生播种工作。根据种植要求,应采取开沟浇水、先播种再覆膜的播种方法,为花生幼苗的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为了避免杂草对种子正常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须在花生播种结束后,及时开展除草工作,然后覆膜,避免因为花生播种后除草工作不及时而影响花生的正常生长。

2.4.3 防旱、防涝管理

花生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也不同,比如,幼苗期的花生需要的水分较少,甚至应保持土壤半干旱状态,以促进花生幼苗根系的正常发育。生长中期,花生对水分的需求量随之增大,此时,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案,营造良好的植株生长环境,防止出现枯萎的情况。生长后期,花生对水分的需求量也逐渐减少,如果遇干旱,可采取小水润灌方式补充正常所需的水分。

2.4.4 追肥、培土

花生种植过程中,根据生长的实际情况,可以同时进行追肥和浇水的相关工作。追肥期间,选择KH2PO4等肥料为种植地追施肥料,保证花生生长的养分需求。在开展封垄作业前,应先在两行花生植株间穿沟培土,确保花生根系深入到土壤中。当花生主茎及次茎长度达到30 cm左右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与水混合,进行花生植株叶面的喷施作业,以促进花生植株生长。

3 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叶斑病防治措施

3.1.1 主要症状

目前,常见的花生叶斑病主要有网斑病、褐斑病、黑斑病等几种。在花生种植过程中,可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分析导致叶斑病发生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叶斑病防治策略防治叶斑病,避免叶斑病影响花生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3.1.2 防治技术

1)清除病残体。种植户在花生收获季节,应采取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作业方式,收集所有发病的植株,将其作为牲畜饲料使用。花生播种开始前,彻底清理土壤中堆放的花生秧垛,消除病害感染源。

2)轮作倒茬。针对花生叶斑病菌具有的可在子座或菌丝团等植株病残体上越冬及浸染花生的特点,可根据花生种植的要求,采取花生与甘薯、玉米等秋季作物隔年轮作倒茬的种植方式,提高花生病虫害的预防效果。

3)药剂防治。在花生发生叶斑病的初期,根据发病情况,及时采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药剂,间隔10~15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4次,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叶斑病。

3.2 白绢病防治措施

3.2.1 主要症状

花生白绢病大多集中发生在花生生长后期。发病初期,花生茎基部组织出现软腐状,发病后期,不仅表皮会出现脱落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花生整株死亡。此外,如果花生种植地属于沙质土壤、种植密度过大或当地阴雨天气较多,则白绢病的发病率较高。

3.2.2 防治技术

1)深翻耕地,改善花生种植田地的土壤性质。花生收获前,应及时将田地中的病残植株清除到田地外。收获完成后,通过深翻土壤的方式,杀灭田间越冬期间的病菌,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2)药剂防治。到结荚阶段后,可通过向花生喷施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或扑海因1 000倍液等方式防治花生病虫害。

3.3 茎腐病防治措施

3.3.1 主要症状

花生茎腐病主要发生于花生根茎的中上部及第一、二侧枝上。在发病初期,其植株茎基部位往往会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斑块,随着病斑的迅速发展和蔓延,最终形成绕茎的褐色病斑,破坏花生植株的输导组织,导致花生植株因地上部分严重失水萎蔫而腐烂死亡。

3.3.2 防治技术

1)晒种。花生成熟后,须及时收获并晒干,然后按照科学贮藏的方式保存,避免因种子发生霉变影响来年的播种。

2)药剂防治。播种开始前,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发生病虫害后,应根据发病的实际情况,及时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开展田间喷施防治工作。

3.4 病毒病防治措施

3.4.1 主要症状

常见的花生病毒病主要有花叶型及丛枝型良种型等几种。花叶型病毒病主要出现在花生顶部嫩叶部位,花生植株发病后,沿植株侧脉会出现绿色的斑驳条纹。根据植株生长情况的不同,发病后叶片的病理表现也各不相同;丛枝型病毒病主要发生在花生落针阶段,病害发生后,植株基部叶腋处抽出部分小叶,然后沿植株继续向上发展,最后到达植株顶梢。

3.4.2 防治技术

花生病毒病的防治应严格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在花生种植过程中,不仅要充分重视选择无病地留种的重要性,还应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花生品种,才能确保高产丰产目标的顺利实现。

3.5 蚜虫防治措施

3.5.1 主要症状

蚜虫作为一种翅目蚜科害虫,在我国河南、河北等地的花生栽培中经常发生。由于蚜虫一年可繁殖20~30代,如果种植地区干旱少雨,且常年高温,则会大面积暴发。蚜虫主要是以吸取花生植株顶端或嫩叶背面的汁液为生,在开花后聚集于花萼管及果针上,最终导致花生植株出现矮小、叶片萎缩的情况,降低结果率。

3.5.2 防治技术

蚜虫是花生生长过程中常见的虫害。针对蚜虫的防治,须在花生齐苗、蚜株率达到20%~30%、穴蚜量30头左右时,根据实际情况,使用10%吡虫啉150 g/hm2或50%抗蚜威75~150 g/hm2,兑水450 kg喷雾,或者使用10%氯氰菊酯2 000倍液进行喷施。

3.6 红蜘蛛防治措施

3.6.1 主要症状

红蜘蛛也被花生种植户称之为火龙,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8月份。红蜘蛛大多采取群集的方式,刺吸花生叶背面的汁液,导致受害叶片正面出现失绿的情况。发病8~10天后,花生叶片会出现全部干枯脱落或整株枯死的情况。红蜘蛛虫害不仅严重影响花生叶片的光合作用,阻碍花生的正常生长,还可能造成花生大幅度减产。

3.6.2 防治技术

红蜘蛛是一种寄主广泛、繁殖能力强、抗药性强的害虫。如果花生生长过程中发生了红蜘蛛虫害,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开展虫害防治工作。根据花生种植和生长的特点,每年春季花生幼苗出土前,清除田间杂草,可有效降低虫源,为后续红蜘蛛防治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

4 结语

为了提高花生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应根据本地区气候、环境等因素选择优良花生品种,做好整地施肥、播种及田间管理的相关工作。针对花生生长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叶斑病、青枯病、根腐病、茎腐病及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才能根治病虫害,促进花生种植产量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叶斑病红蜘蛛花生
掏花生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栗红蜘蛛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
河北果树(2022年1期)2022-02-16 00:41:32
玉米红蜘蛛防治建议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26
240g/L螺螨酯悬浮剂防治柑桔红蜘蛛试验效果简报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13
杜鹃红蜘蛛的防治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17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雨后的露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