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后备人才教学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2-11-20 11:49段雪松赵雪纯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27期
关键词:后备专项研究生

段雪松 赵雪纯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的通知,目的是为了使广大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学生学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同时也是为高校储备人才,保持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绝对领导的重要举措。为此,教育部办公厅在通知中指出,该计划为国家非定向培养的、国家急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年的招生培养计划中单独划出博士和硕士的招生指标并向各学校分配名额,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考试成绩,招收符合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后备教师。除此之外,该通知还明确指出了教学实践对于该专项计划研究生的重要意义,要求“博士研究生担任助教不少于一年,硕士担任助教不少于半年”。[1]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最为重要的教学实践出现了诸多问题,而教学实践无法高效地开展,也会对该群体的其他活动形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实践对于高校思政课后备人才的重要作用

(一)教学实践是高校思政课后备人才增强教学本领的关键步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要使命。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总书记的讲话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解析: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使命光荣,承担着传播政治知识、建构学生正确政治信仰的光荣使命;另一方面,总书记也指出了思政课教师的中心任务,就是要传播思想和真理,只有把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运用多种手段传播出去,才能实现对客体的教化,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作为培养高校思政课后备人才的专项计划,也必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从这类群体的学生阶段开始,全面提升其传播能力和教学水平。因此除了开展研究生日常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之外,锻炼这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应该放在重要位置。经过博士或硕士阶段的教学锻炼,最终成为语言表达流畅、讲课艺术高超、知识储备丰富、立场信仰坚定的思政课后备人才,否则将不符合这一计划初衷。加之思政课教学活动和教学对象思想状况的复杂特点,也需要未来的思政课教师有充分的预判和处置能力,这就决定了教学实践不是步入工作之后再去打磨雕琢的事情,而是要在硕士、博士阶段通过老一代思政人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练就的一项游刃有余的技能。由此可见,必须把教学实践能力作为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的重要培养目标,这将有效保证未来走上教师岗位的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能够迅速转变身份,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收获良好的授课效果。

(二)教学实践是高校思政课后备人才提升科研能力的高效手段

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培养重点上存在着不同之处,由重视考试成绩向重视科研能力转变,这不仅体现了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工作重点,也是能否毕业的一项具体要求。但科研工作的高效完成,离不开教学实践的高度协同。二者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实践激发科学研究的思想火花。提出研究问题,做好科研工作,不是天天凭空想象就能产生的,而是要从书本和实践两个方面去挖掘。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完成对人的改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在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诸多以人为核心的教学问题,而发现的问题则更具有直接性、现实性、深刻性和价值性。第二,科研工作中的主观认识要放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检验。科学实验作为实践活动的一项具体表现,得出的结论体现了科研活动主体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主观认识,具体成果表现为发表论文、翻译出版著作、申报课题等多种形式。但这种主观认识必须要到现实中去寻找现实支撑,去检验是否符合客观的正确认识,单纯地闭门造车是难以令人信服的。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3]思政专项计划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科研工作得出的结论和认识,体现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必须做到严谨、准确、服众,必须放到实践中去检验。通过有计划的课程安排得出最真实的一手结论最为可靠,如果与先前主观认识一致,则佐证了自己的观点,如果不一致,必须以教学实践的结果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修改。第三,教学实践与科研工作是高度统一的。教学实践的进行其实就是在进行科研,科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复写,教学实践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大量写作素材。无论是作为授课主体的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还是作为教学客体的学生,抑或是传播媒介等多个方面,都是生动的科研写作素材。“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4]这也说明教学实践是做好科研工作应有的题中之义。

(三)教学实践是高校思政课后备人才学会正确对待各类关系的有益举措

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指出,“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物”。[5]教学实践活动必然会帮助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正确处理各类社会关系:一方面,是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和授课对象的关系。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在授课的过程中会逐步认识到,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造学生主观世界才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因此必须学会处理好本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授课教师通过分析授课的具体环境,通过亲近、真诚、耐心地授课方式,通过持续不断地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这一行为亦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反向促进授课研究生与学生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是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与实践导师的关系。研究生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在授课的初始阶段,存在着知识储备和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为此要有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建立好与实践导师的关系,获得实践导师的帮助。通过对实践导师授课的多次观摩学习和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加之授课方法和授课内容向实践导师的充分请教,必然能够使该群体迅速成长起来。除此之外,教学实践帮助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对自身主观世界的改造,必然会认识到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个人的发展必须融入社会发展之中。通过学习并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认识到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了解了党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的各项政策,从而坚定自身对于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励该群体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二、当前高校思政课后备人才教学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初始阶段的准备不足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必须要在准备阶段做足文章,才能保证授课的质量并收到良好的教学反馈。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一些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没有在态度上重视教学实践活动,认为在上学阶段,其重要性远远低于科研工作、日常上课和理论研读,认为是可有可无的环节。有些研究生错误地认为这是学校布置的一项作业,想办法应付过去即可,并没有把它和个人未来发展以及自身所肩负的神圣使命联系起来。因此,在心理层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必然会表现在前期的备课阶段:首先,对授课内容准备不足。上好一堂课需要授课主体对授课内容透彻理解,无论是课本的知识点还是运用的课件,需要转化成自己的授课语言和授课风格。但某些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的授课,只是从其他地方把课件拷贝过来,粗略地浏览一遍,缺乏对知识的识记和授课语言的揣摩,这样导致了授课过程的生硬死板,同时更不能准确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其次,课程设计准备不足,思政课体现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要充分设计环节,合理匹配各部分时间,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合理加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人物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而部分专项计划学生在授课以前,认为这样浪费个人宝贵时间,没有花心思进行设计,长此以往,必然达不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育人理念。最后,对教学对象了解不足。没有做到具体对象具体分析,具体专业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安排,这也导致了授课内容的无差异性,最终造成学生无法参与进来,而“没有受众的参与,传播活动等于没有发生”。[6]

(二)开展阶段的能力不足

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在授课时的具体表现,是检验其教学实践环节成败的关键要素。当前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在心理层面,很多学生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不敢上讲台,认为讲台之上自己的缺点就会暴露出来,会被很多人嘲笑。即使登上三尺讲台,由于心理层面的准备不充分,也会出现出汗、不敢与学生眼神交流以及不敢运用肢体语言等紧张情况;在知识储备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有宽广的视野,除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之外,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7]但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储备上还存在不足,一旦出现学生问问题很容易被问住,甚至出现了下课立刻离开班级、躲避学生等现象;在语言表达和神态方面,开展教学实践的部分研究生不能声音洪亮、激昂慷慨、抑扬顿挫、满含深情地把自己的知识和价值观表达出来,这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学生获取的信息量也将大打折扣;在神态方面,需要敢于和学生眼神交流,淡定自信,透过自己的眼神,让学生感受到授课教师对国家、社会的忠诚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所在班级的学生,而这也是一部分该专项计划研究生所欠缺的。

(三)总结阶段的落实不足

教学实践的伊始,思想政治传播者便已经有了课程如何开展的主观认识,但认识的正确与否,要到实践环节去检验。通过实践,得出了更深刻的认识,进而调整教学活动策略,更好地服务于之后的教学实践活动。当前部分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事后的总结反思,这包括使用的课件是否需要修改完善,授课中的话语是否存在不严谨,自己的授课知识点是否存在欠缺,授课的内容学生是否仍然存在疑虑。整合这些问题并积极地寻找对策,不采取消极回避的、恶性循环的方式,才能使自己真正地在授课能力上获得提高;当然“如果不存在反馈,或者迟迟才做出反馈,或反馈是微弱的话,那么这种局面就会引起传播者的不安。传播者必须认真对待受众的反馈信息,甚至有必要进行社会调查征求受众的想法和意见”。[8]由此可见,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要了解教学实践是否存在问题的另一个直接来源,就是课后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听取学生反馈意见,而这恰恰是一些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所忽视的。

三、提升高校思政课后备人才教学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

(一)营造重视思政课后备人才教学实践的整体氛围

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在心理层面重视实践环节,需要自上而下地引导。作为学校而言,要在招生简章上突出思政专项计划学生的教学实践性,强调此专项计划培养的是新时代高校后备思政课教师。要在学生入学之后的各种会议上,强调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搞好科研,更要重视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让该计划研究生明确自己立德树人、“拔苗孕穗”的光荣使命,真正明确自身教学和科研的双重责任。导师也要鼓励学生开展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向学生说明其对未来择业的重要帮助。专项计划研究生培养学校要和教学实践单位做好沟通,做好实践活动的接待工作和课程安排,让专项计划研究生不被轻视和冷落。每个阶段的教学实践结束之后,学校要组织座谈会,关心并询问学生的教学实践情况,对于存在的困难和困惑也要及时帮助和解答。要组织评优评先活动,通过多方评价,发现教学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要通过学校广播、报纸、“三微一端”等多种媒体形式,宣传和报道思政专项计划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各个教学实践单位教书育人的情况,也可组织该专项计划学生做专题报告,让更多在校师生了解这一群体承担的重大责任,充分激发思政专项计划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作为省级政府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要进行政策引导,整合本地教学资源,在就业方面对思政专项计划学生开辟绿色通道,对于教学实践活动中表现极其突出的个人,各招聘单位要予以优先录用。

(二)强化思政课后备人才教学实践的各项保障

第一,组织保障。要以学校的名义,联系本专科院校作为实习单位,对于符合上课要求的学生要保证教学时间,做好课程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得到锻炼。第二,物质保障。落实专项计划研究生课时费以及外出补助,让学生有一定的物质收入,和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一样有获得感。第三,师资保障。培养学校要建议实践单位为学生配备本教研室最有经验的老师作为实践导师,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严格把关,提出改进意见。第四,科研保障。在科研立项申报指南上,要更多地列出关于教学实践的申报方向,鼓励学生在这一方面多做研究,形成具有可推广性的教学经验。第五,培训保障。省教育厅要组织本省优秀教师对该群体进行集体培训,学习授课方法,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要组织该群体开展红色研学,激发授课研究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

(三)提高思政课后备人才的整体素养

高校思政课专项计划研究生要从自身做起,自我激发内在教学动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在备课方面,不仅要学习公共政治课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更要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对于自己举例子存在疑虑的,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掌握真实的一手资料。只有自己真正对理论和现实社会问题有了深刻把握,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被学生接受,真正入脑入心,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政治信仰方面,要通过对红色文化和先进人物的学习,感悟红色经典的时代力量,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当前时事热点问题,以理服人、细致耐心地给予学生透彻地讲解,帮助学生辨别错误的意识形态。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整合集体的力量,经常性地进行集体探讨、集体备课,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要主动提出,借助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寻找解决的办法,更要学会借鉴其他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的成功经验。在语言表达和神态方面,要向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请教,学习正确的发音与表达,并尽可能地利用公开场合锻炼自己。在科研工作方面,要多研究教学实践全过程,不断总结反思,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指导新一轮的教学实践。除此之外,思政专项计划研究生还要重视教学实践环节自身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带动学生。

猜你喜欢
后备专项研究生
奔驰车后备厢盖故障2例
公 鸡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