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

2022-11-20 09:33熊丽丽
读与写 2022年30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核心

熊丽丽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临河初级中学 江苏 泗阳 223700)

前言

在新课改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和理念需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使其能够更好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现阶段初中美术教育中,需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也提出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目标,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使学生审美理念不断优化,进而使初中美术教学水平和质量有效提升。

1.初中美术教育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关系分析

作为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核心素养概念涉及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才所应具备以及需要不断完善的品质和能力,也是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教育中主要表现在理解美术知识及掌握绘画技能技巧等方面,并需要使学生学习及审美意识增强,提高学生思维主动性等。另外核心素养还能够直接体现在对社会岗位的适应能力及掌握水平,需要就业人员通过不断学习以及知识积累,使其相应品质能够在工作领域中充分发挥和表现。因此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核心素养培养需要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加强重视,并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1]。智育与美育的有效融合,是德育教育开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新课改对学生核心素养中涵盖的关键能力及必备品质进一步明确,确保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其中包括: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国际视野、身心健康、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审美情趣等九大要素。通过与艺术教育特点的有效结合,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学习习惯、艺术基础知识、艺术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效提升,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将其内化为审美素质,学生的想象力及情感更为丰富。因此美育需要重视美术核心素养培养,其作为美育的核心及关键环节,也具有优先性。同时美术核心素养能够对个体需求及社会需要予以反映,也是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素养。另外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综合能力有效提升,初中美术教学能够对学生阅读图片能力加强培养,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予以激发,并使学生能够与其他学科加强融合,更好地进行知识吸收、情感宣泄以及抽象思维能力训练等。

2.中学美术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2.1 突显文化自信。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及文化资源,其中艺术文化作品能够对基本或深刻的真理进行反映、象征或传达,具有可识别性,也是文明及整个民族文化的象征。因此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解读,我们能够对民族的文化及历史进行了解。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使学生能够对其文化内涵有所了解,有利于学生民族认同感、历史责任感的培养,进而使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自信心增强。

2.2 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随着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明确,教育领域对个体内在素质塑造加强了关注和重视,同时为了使基础教育政策更能体现人文精神内涵,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有利于国民综合素质有效提升[2]。

2.3 生活品质提高的社会需求。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快速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其中视频、图片等手段在信息传播中成为了重要的表达工具和途径,同时新媒体元素及流行文化的盛行,学生极容易对其进行仿效,进而对学生的认知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其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予以忽视。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及心理特点,加强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使其对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促进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的同时,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2.4 促进创作中新思想的形成。初中阶段的学生已普遍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同时伴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美术教育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思想,作品创作中难以将学生自身理解融入其中。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新课改要求,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创新,需要充分利用美术创作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对绘画主题进行传递,进一步促进学生自身理解及思想的形成,能够使初中美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2.5 提高学生鉴赏与审美能力。在学生美术素质教育中,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对提高学生鉴赏及审美能力加强引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对部分美术作品中的闪光点进行挖掘和探究,并通过多方位呈现的方式,使美术教学思维更加具体,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使美术应用技巧更加直观。另外在初中美术教育中,需要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美进行发现,进一步培养其美术素质,使美术教育的有效性切实提高。

3.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3.1 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其中通过对学生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加强重视,在此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技术的同时,不断积累美术学习经验。首先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在美术作品观看过程中,借助自身的观察能力,充分激发自身视觉感受,并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对作品进行欣赏的同时,能够对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及主题进行更深入的体会。因此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可组织学生对部分美术作品进行自由观赏,并对自身直观感受或看法进行表述,通过视觉感受的训练,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视觉敏锐度,有利于学生实现具体内容向抽象思维的转化。除了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外,还需要为学生营造思维自由性空间。作为主观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美术来源于生活,而每一个学生因自身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等各不相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也存在差异性,在进行同一幅美术作品欣赏时,每一个学生所产生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也各不相同,同时鉴赏的角度的差异,也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了充分体现。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个性予以尊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能够对自身感受大胆表达,进一步激发其观察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对学生个性化审美加强培养和提高,进而完成艺术作品的再创造。

3.2 与其他学科知识加强融合。所有学科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在美术教学中需要与其他学科知识加强融合,起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如在初三美术教材中,针对其中所包括的我国传统艺术,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能够对中华传统艺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首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点进行全面挖掘,比如将语文中的《山居秋暝》《归园田居》等诗歌与水墨画相结合,可通过两者共同讲解的形式,借助水墨画中的大量山水田园主题作品,使学生能够从墨迹的浓淡变化中,对其中所共同蕴含的意象表现的文化韵味进行感受,并对其主题加深理解,同时有利于学生通过水墨画的意境,对语文大量的田园诗进行深入理解和体会。

3.3 对学生审美及感知能力加强培养。为了使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有效提升,教师应对学生审美及感知能力培养加强重视。随着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通过大量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经验的积累,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审美观,鉴赏不同美术作品,能够发现其中的艺术价值。另外通过感知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充分调动自身感官感受能力,对美术作品进行观赏时,能够发现其中的美感,并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时,教师通常通过美术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创作过程介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作品创作主题进行了解和把握,其讲解内容较为丰富,但对于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和吸收。为了更好地顺应新课改教育要求,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教师需要对美术教育特点加深理解,对学生审美及感知能力加强培养。其中教师可利用语言描述与情境创设、提问等方法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美术魅力进行感受,进而形成自身感知。如在欣赏《夯歌》《纺织女》两幅美术作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对作品进行观察和对比。前者主要表现的是年轻女子一边建设水库,一边唱歌,后者呈现了纺织女辛勤劳动的场面。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观察,能够对劳动艰辛有所感受,并通过具体的描绘手法对比,进一步感受艺术的魅力。其中前者对人物形象进行呈现时,通过明媚的阳光与年轻女子黝黑的皮肤进行鲜明的对比,使人物形象较为饱满,也能够使学生对年轻建设者们的艰辛有深刻的感受。在后者的创作中,作者采用了对比手法进行刻画,通过神话故事与现实生活的对比,对纺织女工的健康体魄及劳作中的艰辛予以充分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对两幅作品进行观察和对比,能够对两者不同之处加深理解,同时对两者所呈现的赞美劳动人民质朴和勤劳的主题予以揭示,有利于学生感知能力及审美能力有效提升。另外在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对艺术美感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感受,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4 美术作品创作与历史背景关系。任何美术作品创作都与其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无论写实或写意,都带有一定的时代印记。比如在进行文艺复兴时代作品欣赏时,教师可从历史层面入手,对当时的建筑、雕塑、绘画作品,以及当时的艺术家,如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进行介绍和讲解,使学生能够对其中的文艺复兴特色及宗教色彩进行感受,同时通过历史进程的不断演变,使学生对其中美术成就的评价进行引导,运用历史的眼光,对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艺术价值进行挖掘,同时也对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及美术底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更理性地看待美术作品,运用不同的眼光,以及秉持百家争鸣的理念进行鉴赏,进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

3.5 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上,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图片、视频等方式,使美术绘画知识或技巧能够更直观地呈现,使抽象化的知识点更加具体化,同时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充分融入美术理念,使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氛围有效改善,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效调动。同时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对学生学习加强引导,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氛围更加活跃、轻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等技巧。其次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创作的趣味性,利用各种新鲜事物,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并利用娱乐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美术创作表现过程中,对新知识、新方法进行学习和掌握。除了增加趣味性,借助有效的方式引导之外,还需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对美术有更深刻的认知。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要想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就要改变以往的美术教学方式,开设手工课堂来让培养小学生的亲自操作,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制作出不同的物品。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开发,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6 回归生活进行资源有效整合。教师应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同时可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对美术作品信息库进行建立和完善,能够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搜索所感兴趣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对符合自身学习的艺术风格或创作形式进行摸索和实践。另外,教师也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课堂学习有效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美术知识或绘画技巧的学习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开展个性化作品创作,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加强培养,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结束语

现阶段美育教育受到关注和重视,不少初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及审美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创新自身教学方式和手段,对学生主体地位及个性特点予以尊重,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加强引导和启发,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进一步提高。综上所述,国家未来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美术人才,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借助兴趣激发来帮助学生对美术更有热情。只有兴趣具备,才能帮助学生深入地进行美术的学习和探索,在美术艺术的海洋中进行畅游。小学美术的学习离不开想象力。培养学生想象力需要老师的有效引导,老师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相融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将其与美术教学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在构建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中,让学生的想象力不断提升。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需要老师的有效引导,借助趣味化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美术篇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