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玉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教学思想,摒弃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注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在实际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得教学氛围更加的融洽,教师也能通过个人魅力调动起学生的运用兴趣。
1.1 加强学生的体质。在高考场上,除了考察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也在考察着学生的心理心态与身体素质,总有学生因身体原因退出高考,也有学生因心理原因无法考试。随着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推行,如何切实加强学生的体质成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性问题。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从小学阶段开始打基础,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心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育在五育中是人日后发展的重要物理基础,体育教师能高效的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培养学生道德意志品质的一种方法。
1.2 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在新课改最新的教育观上,明确的指出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持续的学习上增进自身的专业素养及专业能力。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出,不仅突破了以往教育体制的限制,也有利于帮助教师建立创新意识,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反思与教学经验的积累,善于利用理论化知识来融入实践,切实的在问题中解决问题,在创新与反思中突破自身的教育阈值,积极的响应新课改的要求。随着时代大潮流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的投资比也越来越大,对于体育领域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体育教师必须树立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做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推进者。
1.3 有利于体育教学的科学化与有效化。体育教学的有效化从小切口入手,细化到体育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最终落脚点于学生个人的教育需求上。体育的教学结果不仅要符合教师的心理预期,也要同时符合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心理预期。这些严谨的地方都有利于体育教学的科学化,根据实际处理、根据真实情况进行教学,满足了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关注了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切实的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上来。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是从固有的教学体制中脱离出来,经过长期的实践推动教学的改革,实现新课改的总体目标,这都有利于体育教学的科学化与有效化,继而推动整个小学体育的实质性突破与发展。
2.1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加强师生沟通。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都十分地急切,教师设计本次课程重点,然后让学生听教师的口令进行动作模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途径就是教师的口令,遇到有困难、不标准、不会做的动作不会寻求帮助。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保持平等的状态,运用鼓励的语言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的开始环节,教师就可以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调动自身的真情实感,然后教师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升身体素质。
例如,在开展“400米跑步”活动时,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前为学生介绍一下跑步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跑步的发源与来历。然后再进行动作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动作,在做动作时教师要进行巡回指导。在进行动作教学后教师可以加入到学生跑步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胜负欲,鼓励学生在跑步过程中超越老师,这样类似于比赛的游戏不仅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再者,教师要时刻的观察每一位同学的跑步姿势,认真的分析好每一位同学能够进步的地方,为学生查漏补缺。体育教师在以往一般以一节课跑一次的训练为主,主要都是需要学生自觉的去训练跑步。为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师必须要细致入微的勘察每一位学生的跑步情况,根据他们的身体素质、跑步姿势来进行适当的点拨与指导。体育训练不是一蹴而就,但也不是死板训练,教师要灵活的处理好各种状况,切实的根据实际状况来进行教学调整,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2.2 创新教学设计,做好课前筹划环节。首先要立足于学生学情,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思想,仔细研究班级学生的知识及能力水平并将其进行分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维果茨基的教学观念,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能力及可以达到的能力设计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去进行指导,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求。
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准确把握“期望目标”与“行为目标”。所谓的期望目标就是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最后实现的目标。“期望目标”可以体现在教师的学期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以及周工作计划上。但是在每节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上应当用行为目标来表述。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对本次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体验到了什么,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方面的体验,这些都属于行为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充分地运动项目提升学生的技能,使学生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在一学期的学习积累下保证“期望目标”的实现。
以“前滚翻技巧”教学为例。前滚翻技巧是小学三四年级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能让大部分学生掌握前滚翻技巧,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前教师要提前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包含目标的设计、环节的设计两个方面。首先是目标的设计,教师在设计目标时可以从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进行预设。将“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了解前滚翻的方法要领,掌握翻滚时团紧身体的动作技巧。”作为认知目标;将“大部分学生能初步掌握前滚翻技术动作,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及灵敏、协调能力。”作为技能目标;将“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作为情感目标。在进行目标设计后紧接着就是教学活动内容的设计,教师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可以设计团队竞赛的环节“教师准备10块海绵垫,分别铺成两条长路,将学生分为两组,第一名学生翻滚完后跑回队伍中与后面的队友击掌,然后下一名队友继续翻滚,看哪一队的学生翻滚得最快”。教师运用竞赛、游戏等趣味性强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体育教学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就是对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要作为基本的目标概括,对于教学形式的创新还需要进一步的考量与设计。不仅是竞赛与游戏,体育教师还可以定期的举办“体育周”,让学生来参与大型的体育活动,来亲自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体育分为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教师可以就这二者的分类来设置体育周赛事的规格与分类,让学生各取所需,共同将体育周打造成一个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参与的体育活动,积极的推动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2.3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生性活泼,身体正处于生长状态,所以日常所需的运动量也比较的大,教师恰巧可以抓住这一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开展体育课程。小学生学习新鲜事物都是基于兴趣之上的,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生只有动起来才能有所创新,才会有真正的体验。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优化课堂结构,可以利用整洁、安全、美观的教学环境,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始环节,教师可以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导入,在帮助学生热身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环节,教师则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具有激励作用的练习内容,学生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层面上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仅如此,教师巩固训练环节,还可以采用一些竞技性的比赛内容,让学生提升参与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课堂开始前的热身环节,教师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大部分教师会选择跑步、做操等方式进行热身,长此以往使用这两种热身方式会使学生逐渐丧失运动兴趣。针对此现象,教师可以在热身环节加入游戏的元素,教师发号口令学生根据口令变换跑步时的姿势,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能达到热身的效果。
还例如在“学习篮球的传球和接球动作”时,本次课程教学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张伟传接球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激发学生对篮球的热爱。教师通过示范传球和接球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初步掌握接球和传球的方法,然后再加入游戏环节,将学生以两人一组的形式进行划分,让学生自由练习传球和接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发现动作不规范或者动作错误的学生进行单个辅导教学。在练习后再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教师要适当的进行考核与检验,但不以硬性指标为标准,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来具体断定他们的合格与否。缺少了硬性指标,能够更加因材施教,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能让学生脱离应试教育的限制,更为自由、自主的进入体育活动的参与与训练上,把握好学生体育学习的最佳时期,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与品格。
教师评价也是体育课程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小学体育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运用评价提高教学效率,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动作接受情况以及个人体能进行适当的评价,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好的现象,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能运用过于激烈的言辞损伤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运用积极的鼓励的语言,给予学生公平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在评价中要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与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扮演一种被评价的角色,对于评价的结果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为了有效地提高评价效率,让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的运动不同的评级方法。一方面,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所有的活动他们都拥有感知与体验,针对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兴趣等内容都比教师更有发言权,学生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另一方面,学生在自我评价与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想法、表述的语言都是学生自我调控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评价技能,还能学会他人的学习方法,取长补短。
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的练习发现学生手臂摆动姿势或者是身体过于前倾等问题时,教师就要及时地进行评价指导,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一问题进行再次教学,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避免错误姿势对学生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花样跳绳”的过程中。每当学生成功跳过跳绳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说“你跳得很好,动作也很好”运用积极鼓励的语言内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而当学生不能成功完成动作时,教师则可以帮助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加上鼓励的语言“别泄气,再来一次,你会行的”使学生拥有面对失败的勇气,避免学生在运动失败的过程中丧失信心。通过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新课改正改善着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比如延缓评价。新《课程标准》指出:“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学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多运用启发式教学。体育教师要积极的利用延缓评价,根据学生能够达到的与经过教师点拨后达到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相应的评价。除此之外,体育教师也要制作成长记录袋,切实的记录好学生的运动状况以及优劣势,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小学阶段还是较为懵懂的阶段,大多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与赞美有极强的激励作用,教师一定要谨慎的做出评价,多赞美、多鼓励、多肯定,以积极的态度去鼓舞学生,将学生的潜能充分的激发出来,做一个善于教学、也善于发现的体育教师,树立关怀学生的教学观念,真正的重视到学生本身上。
体育课堂应是学生放松身心、快乐发展的地方,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内容,提前为学生设计好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运用趣味性强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不仅要为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更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为学生的成长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