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伊
(江苏省宿迁市第一高级中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新课标背景下的群文阅读,必须以议题统领,否则群文阅读就没有意义,议题的概念可大可小,要聚焦教学内容,形成关键的教学点,议题决定着学习目标的指向。《新课程标准》强调“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可见学生思维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可借助阅读教学通过唤醒、培养、提升三个环节,层层递进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形态,突破单篇阅读教学,回归阅读教学本真,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取向,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与提升。长期阅读,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在某一刻回过头,课外书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虽然其内容没有课本知识好,但是也能锻炼高中生的阅读水平,提升阅读能力。
1.1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实际上阅读本身就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进行阅读时,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会得到较为显著地提升。所谓的群文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集合式的阅读方式,通过这一阅读形式的开展,能够让学生们阅读到更多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可以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能够帮助学生们培养出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1.2 提升学生阅读质量。以往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学生们所阅读的内容主要存在于书本之中。实际上,课本中的内容虽然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但其内容还是有一定限制的。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如果仅仅是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阅读,显然是不利于开阔自身视野的。基于此,群文阅读模式的有效性就凸显出来了。通过群文阅读这一模式,有效提升高中生的阅读量,使教师能够把一些课外的阅读内容引入到课本之中,并把双方建立起一定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的阅读数量,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质量。
1.3 优化学生阅读效果。所谓的群文阅读就是把一些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文章放到一起,让学生对此类文章进行一个较为系统性地阅读。通过这样一种阅读形式,在积累了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对于信息的筛选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自身的阅读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认为“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思维发展对于语文学科的意义,在于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让学生在潜心读书、咬文嚼字、品词赏句的过程获得美感、提升情操的。
语言实践,是让学生进入课文,在关键字词句品析过程中领悟课文意蕴,所谓的关键词语就是集中表现作品焦点、兴奋点的紧要词语。
近年来举办的语文论坛专家预测,高考的语文阅读理解题目会大大增强。再加上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攀升,大众对于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有利于训练和促进学生能够进行快速删选有效信息的能力。阅读理解题目一般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让学生能够在固定的时间内,对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致概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式,比如插叙法、倒序法等,并且将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应用在今后对我阅读之中。并且群文阅读强调的是对于阅读材料的把握和模拟。教师通过阅读训练,使得学生能够提升联系文本的能力。再次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提升总结和反思的能力。在单篇阅读教学方式中,虽然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中考考试中多篇阅读篇目的解答,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渗透群文阅读教学法,让学生能够在多篇文本的阅读中,展开联系和对比,并且在较为开放的阅读环境下,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这不仅符合现今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念,还使得学生能够对文本知识进行迁移,将阅读文章中所学习的阅读技巧和能力转换成自身进行习作的能力,使得自身语文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作为课文的群文,比较性阅读是最常见的方式。我们可以对群文进行相同点、不同点的比较,内容方面的比较,写法方面的比较等等,在比较中引导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深度思维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阅读能力一定程度上说是孩子语文素养的核心。审视当下学生的阅读现状,课堂单篇阅读投入大,收效小;课外阅读量小速度慢,且内容零乱无序,彼此割裂,缺乏指导,导致整体理解力偏弱。此等高耗低效的阅读现状,实在令人堪忧。在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目的并非是让学生们进行大量文章的阅读,而是要让学生们通过这种群文阅读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可以不断增强自身对于文章信息的处理能力,从而可以在进行完群文阅读后,产生自己的观点与认知。总而言之,对于教师而言,在进行群文阅读的时候,还需要对各类文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且需要在完成群文阅读后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们能够通过群文阅读切实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
高中群文阅读的过程中,重视静态阅读,所谓的静态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环境上的静态以及学生心理上的静态。无论是进行一般的阅读,还是在进行群文阅读,环境的构建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们可以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平心静气更为投入,还需要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较为静态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对文章中的一些相似之处以及文章的风格进行比较与分析。当然,教师也可以尝试对学生们设置一些引导性的提问,让学生们带着疑惑去进行阅读,学生们往往能够更为投入。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实现创新,针对所教学的内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诠释出更加精彩的课堂。基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教师针对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也应当实现革新,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保证群文阅读教学质量,在追求教学速度的道路上,也要注重群文阅读的质量,实现速度与质量的相统一,更好的安排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情景教学法是近年来新生成的一种教学方式,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沉浸其中,也可以称之为沉浸式教学。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情景教学法也具备了成熟的教学理念,能够组建成一个有效率的课堂,教师可以将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到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当中,实现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将在群文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各个方面,实现知识的输入→输出,能够做到精准的应用才是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在进行实际的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群文阅读应用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将群文阅读当中总结的内容进行使用,发现使用的渠道。进行课外群文阅读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也能够增加学生的汉语词汇累积,使之运用到谈吐或者写作当中,丰富学生的内在涵养,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更多的方面。以读促写向来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重点项目,写作教学与群文阅读教学本就是不可分割的,当二者合一,进行共同的教学,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教教材文本虽优美,但篇幅很有限,而课外书里的知识浩如烟海。教师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应当加强对教材的重组、补充,使教材真正“活”起来,“厚”起来。紧扣教材,寻找群文阅读课堂单篇教材和课外读物的结合点,就能把课外群文阅读引入课内,以一带多,使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群文阅读横向链接法很多,教师可依据文本特点灵动操作。(1)同一对象的群文阅读。比如,教《海伦·凯勒》一文时,教师可给学生补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有关珍爱生命的章节,让学生加深对主人公坚毅乐观性格的感受。(2)同一作品的群文阅读。如教学《三打白骨精》时,教师可提供《西游记》中精彩的语言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3)同一题材的群文阅读。如教学散文《望月》时,教师应对文本进行延伸拓展,链接月文化中的其他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古诗、童谣、当代美文,让学生切身体会文人墨客的月亮情怀。(4)同一作者的群文阅读。如教学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时,教师可让学生吟哦《夏日 绝句》。这样学生就能感受词人前后期词风的迥异,并可以根据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判断其写作阶段,进而提高阅读欣赏力。(6)同一写法的群文阅读。如《孔子游春》一文中孔子论水言志,运用了学生陌生的“比兴”手法,这时教师就可以介绍以“比兴”为主要特色的国学经典《诗经》等,引领学生了解这一写作手法。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基于对问题的思考与实践。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群文阅读活动中,指导学生阅读,批注,思考,并形成个性化阅读体验,进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动物游戏之谜》这篇课文时,主要的知识教育目标是让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结构,在阅读过程中能体会到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在阅读时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领悟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观、价值观。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阅读时的疑惑提出来,将自己的质疑和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和同学进行分享,同学们和教师也根据学生提出的质疑深入探索文章内容,然后进行有效解答,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中的知识内容,促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学生们通过阅读分享,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情感。
例如:在阅读《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林黛玉本事人物刻画就是具有悲情特点的,林黛玉是社会统治阶级中人,出生于世袭侯爵、支庶不盛的书香门第,从小体制纤弱。教师可以引导学会对文章中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对比,首先让学生自行阅读分析,然后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设计巧妙问题:“林黛玉和王熙凤的人物形象上的区别是什么?”“都具有什么样的人物特点?”等问题,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能更好的进行阅读,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使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高效课堂构建具有实效性。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群文阅读中,从而有效的构建高效群文阅读课堂。
笔者认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应该聚焦不同作品的“价值错位处”,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推理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素养。在《鸿门宴》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认为项羽是个优柔寡断、难成大事之人,他应该听从亚父的建议,杀掉刘邦,一统天下。很明显,学生的认知是片面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学生的思维认知和审美素养都停留在浅表层面。对于学生的认知,笔者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阅读《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高祖本纪》,让他们在群文阅读中去寻找答案,提升思维和审美素养。
通过阅读讨论,学生认为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怀王之约,先入关中者为王,此时杀掉刘邦,是为失信;
(2)刘邦主动示弱,将功劳和荣誉拱手相让,此时杀之,是为不义;
(3)叔父项伯替刘邦求情,如果不顾伯父的感受杀掉刘邦,是为不孝;
(4)鸿门宴时,项羽26岁,拥兵40万;刘邦50岁,只带百余骑兵赴宴,此时杀之,是为恃强凌弱……
在学生得出以上答案的时候,笔者并没有让他们停下思考的步伐,而是继续引导学生阅读孙绍振先生的文章———《真善美的“错位”》,为学生的思维进阶、审美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支点。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最终形成如下意见:
6.1 杀不杀刘邦,其实是情感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博弈。杀掉刘邦是实用价值的胜利;放掉刘邦,选择信义和美德,是道德情感价值的超越。因此,放掉刘邦不仅成就了项羽,也铸就了鸿门宴的经典。
6.2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史记》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史记》有着崇高的史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聚焦在审美价值上。从作者的视角来看,项羽虽有种种缺点,但仍不失为一位英雄好汉。他的身上既有情感与道德的错位,也有情感与实用的错位。正是这种种错位,才造就了如此丰满鲜活的项羽形象。
学生的观点也许有不妥之处,然而,结果并不重要,阅读和思维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的思维更深刻,比较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乃至审美素养都得到了有效发展和提升。
聚焦群文阅读,彰显语文魅力。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曾讲:“群文阅读理念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阅读的希望之光,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思想来打造阅读课堂,将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群文的深度阅读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促使语文深度教学走向深入,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