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华
近视眼中有98%为单纯性近视眼,产生近视眼最主要的原因有:不良的视觉环境(用眼环境的采光照明条件不佳等)、不健康的视觉行为习惯(高强度的近距离用眼、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睡眠不足、缺乏户外活动等)。
近视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影响孩子的记忆力,导致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效率低下,也会对学生将来的升学和择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若发展为高度近视,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而致盲。
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 《国民健康视觉报告》 指出,如无有力控制措施,未来我国在军事、精密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将严重缺乏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这无疑会对国家安全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威胁。[1]
学生近视呈高发、低龄化趋势引起中央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早在2018 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了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目标任务。2021 年,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 年)》,其中列出八项主要任务和三项保障措施,全面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经过2018—2021 年间的不懈努力,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有所下降。[2]
武汉市在政府主导下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青少年学生近视防控工作,融合多学科对近视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干预措施与效果进行研究与评价,对视力健康服务模式、工作体系与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健全了组织管理与保障机制,建立了一套科学、系统、便捷、高效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模式与体系,实践证明效果明显。总体来看,“武汉模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市政府工作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委员会的技术指导下,充分发挥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预防控制)中心(公益性专门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武汉视防”)的作用,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视力健康管理公共服务,变 “治” 为 “制”。
近视防控必须注重治本,源头管控。武汉市已建立了以学校为平台,以视力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的学生群体为对象,以不近视为最高目标,健全了一体化、多层次、多方位、多环节、全周期的 “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和动态管理” 的学生视力健康全过程管理服务模式与网络。[3]
武汉市通过专门防控机构、学校、家庭三方共同管控,共同筑牢青少年学生视力健康的 “四道防线”:一是以健康教育为 “前线”,努力提升健康素养,树立 “健康第一,预防为主” 的理念;二是以监测预警为 “底线”,通过视力监测,促进学生自我健康行为的形成;三是以综合干预为 “保障线”,做好影响视力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综合干预指导;四是以动态管理为“监控线”,实现动态监管,持续维护学生视力健康。[4]
武汉市整合相关的研究资源,研发了有专利、有知识产权的视力健康智能监测设备与学校、家庭、视力健康管理专门机构全过程智慧化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 “四道防线” 全过程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依据统一标准,在全市建立了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实现了全覆盖、动态管理的目标,以方便家长查询。此外,管理者还可通大数据管理平台定期或随时出具分析评估报告,以此来促进和指导中小学校工作精准开展。
2019 年,武汉市运用教育资源与社会公益力量,搭建了市、区、校三级近视防控体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作为责任主体,主要负责组织管理、政策支持;武汉视防负责提供技术指导、专业培训及公益性服务,武汉视防与各区教育局体卫艺站联合组建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区级工作站,指导学校规范开展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示范学校建设,学校以保健室为基础,建设智慧化学生健康管理校长工作室,学生可在校随时进行视力自测及健康素养自我评价。
“武汉模式” 的主要经验如下:一是变 “防治” 为 “防制”,“养人” 转变为 “养事”;让专门的机构做专业的事;行政管理与专门机构职能分开,达到了防控费用降低、科学性增强、工作效率提升的三重效应。[5]二是通过成立市视防中心、区学生健康管理工作站、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校长工作室,进一步完善了近视综合防控体系,明确了各方责任。三是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通过多方式多渠道普及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健康素养提升及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四是联合多学科专家及专业队伍,通过入校指导、线上咨询等服务方式,解决了学校专业人员短缺、技术能力不强的问题。五是大力开展视力健康教育与风险监测,实现健康教育与促进,确保全体师生与家长视力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监测建档率达95%以上。六是运用智能监测与智慧化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实现监测建档全覆盖。
根据2019 年与2018 年标准近视率对比,不同学习阶段(小学、初中、高中)标准化近视率分别下降了3.31、2.50、2.26 个百分点。[6]
一是防控关口前移。树立 “健康第一、预防为主” 的教育理念,重视科学用眼习惯养成,提高视力健康管理意识,抓早、抓小、抓源头,从小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全面实施视力健康管理。
二是防控环节前移。从预防、治疗前移至预测、预警,落实早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三是防控目标前移。以视力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学生全人群为对象,以 “不近视、迟近视、慢近视、低近视” 为目标,分类管理、精准防控、综合施策。
四是防控意识前移。对视力健康的学生进行早期干预,实施零级与一级预防,守住学生视力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一是注重教(教知识)。以学校为阵地,多渠道、多方式、全方位加强视力健康教育和学生行为教育,大力普及视力健康知识,通过教育学生、家长,协同社会各部门实现视力健康素养共同提升。
二是实施管(管行为)。通过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严格控制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同时做好眼保健操,坚持课间远眺,保证膳食营养均衡,睡眠时间充足,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达到2 小时以上。指导学校要管好电子白板使用,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指导教师、督促学生、促进家长共同管控好学生的视力健康。
三是加强防(防发生)。抓牢、抓实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全覆盖工作,加强对影响学生视力健康的危险因素的监控管理,家庭、学校要共同守住监测预警底线,学校必须按照教育部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学生视力健康状况监测,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做好半年1 次的眼屈光发育与眼生理功能检查,建好管好用好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努力实现源头控制近视的发生。
四是综合控(控加深)。加强对学生视力健康的动态管理、综合管控,为学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方便快捷、科学规范的视力健康管理服务,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控制已近视学生视力快速下降趋势,持续维护好学生视力健康。
一是完善学生视力健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中小学校为主阵地,从组织管理、职责分工、支持性环境、工作任务、考核评价等方面制定政策和工作标准。
二是完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专项技术服务工作体系。编写专著、团体标准与培训教材,建立和培养专业队伍,努力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三是完善智慧化视力健康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向智能化、智慧化迈进,实现各项工作考核评议数据化、规范化。
一是健全政府主导的政策引领机制。在政府主导下,将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融入政策制定、工作任务、社会动员和考核制度,保障各项相关工作能正确、高效、科学地开展。
二是健全社会共建的责任共管机制。构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学生、专业机构共同参与的社会共管责任体系,建立联防联控队伍。
三是健全科学研究的指导机制。组织多学科专家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指导与科学决策。
四是健全社会公益事业的服务机制。成立非营利性专门技术服务机构来全面承担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保障学生近视防控公共事业的公益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五是健全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的工作责任机制。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导,以学校为阵地的市、区、校三级管理责任机制,将视力防控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视力保护意识和科学用眼习惯,[7]筑牢学生视力健康管理“防护墙”。
一是健康教育全覆盖。面向社会、学校、家庭,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二是风险监测全覆盖。通过运用智能数字化系统,对学生视力健康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读写姿势、课间远眺、户外运动等视觉行为)实施动态监测与预警。
三是个体档案全覆盖。家长通过查阅电子档案可及时了解孩子的视力健康现状,知晓干预建议。
四是行为管控全覆盖。以数据分析为依据,依托社会责任共管体系,提升联防联控的效果。
当前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是社会共管体系还不够完善。某些政策落实不到位,目前保障学生视力健康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短缺,维护学生视力健康的专门机构空缺,学生健康教育与促进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联防联控队伍不够,齐抓共管的局面还未真正形成。
二是大健康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目前,仍未建立起良好的视觉健康文化体系和健康生态,“重治轻防” 的理念和错误的认知仍然存在。一部分商业机构更把近视防控工作当成商机,把学校当作市场资源。近视防控工作重心仍放在已近视人群,重筛查和已近视人群转诊,并未从源头和本质上去解决问题。
三是视力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专业队伍人员不足,未能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二是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不健全,未能实现学生视力健康建档与及时应用数据进行预警与健康促进的作用;三是技术指导不规范,没有针对不同视力健康水平的学生制定全过程连续性监管的科学规范干预方案;四是社会终端服务不足,针对全体儿童青少年提供视力健康维护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缺乏。社会功利驱动仍依靠陈旧的 “查病治病” 的治疗模式,影响健康消费与服务生态的形成。
以上这些问题在武汉市也存在,也制约着武汉经验的推广应用,建议有关部门对此组织调研论证,落实 “健康中国” 相关政策,对青少年学生视力健康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有力保障,扶持学生近视与体质健康管理公益服务机构的建立,为全体学生提供科学规范系统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服务,让更多视力健康的孩子 “不近视”,让已有视力不良现象的孩子“慢近视”,已近视的孩子 “低近视”,让武汉市已探索验证的成功案例与经验为全国各地提供借鉴。
武汉示范区始终牢记教育部要求——为全国其他省市开展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模式。按上述要求,我们完成了全国学生视力健康管理首个团体标准的制定并通过审核在全国发布,武汉市依据团体标准推进视力健康智慧化管理学校的创建,让学校科学规范、轻松高效开展学生视力健康教育、监测建档、风险监控与全过程监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学校自主常态化管理。通过学校、家庭、专业机构全过程智慧化管理平台,全面促进三方共管责任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近视防控是项系统、长期、艰巨的工作,通过一代人的健康生活习惯的改变才能真正取得实效。目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全国各地开展近视防控工作热情高涨,如何更好更快地推进近视防控工作,是摆在各级政府和部门面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相信在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在 “武汉模式”的积极助推下,青少年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定能形成新常态,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