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莉
(江西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发展的网络教育正在风靡全球,在线教育极大地缩小了时空的距离,使得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成为可能。国家开放大学不仅要和国内的高等教育机构、培训机构争夺生源,而且要和国际上的优质教育机构争夺生源,未来会面临生源流失之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并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对人们学习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引发了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
混合式教学思想逐渐引发了国外教育学界的关注,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混合式教学下了定义,“混合式教学”主要分为三类:教学方法的混合、网络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混合和教学模式或传输媒介的混合,当然还包括教学中混合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或教学理论。“混合式教学”(blended teaching)最初源于国外出现的20世纪末混合学习理论(blended learning),最初是用于微软、英特尔等企业的公司内部培训,用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最终使企业获得较大的收益。各种教学平台和应用程序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了各种学习需求,新的教学方法也应运而生。如在教学中运用PPT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输出导向教学法、延续教学法等。在信息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外语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大学英语混合式模式具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分散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包括课程内容讲解、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然而,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依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偏好参与网络课程互动和课程评估。第二,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分布性和实时性。第三,学习资源配置灵活高效。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利用线上的网络教学资源,以更低的成本利用海量的优质网络资源,使学习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高效合理。文章所依托的混合式教学是融合了三种类型的混合式教学,包括线上、线下授课时空的混合、信息技术使用的混合以及各种教学方法的混合。本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三版)视听说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Life is a learning curve教学过程为例,从而探索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和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给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以教材为支撑,在英语课堂中进行教学改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大学英语课程的时间,最终走出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突出的尴尬局面。
我国外语界对外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方式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和研究。有以某门课程为例阐述如何实施课程思政的,有从课程内容方面提出落实外语课程思政的[1],有从体系建设角度来论述的,有从宏观上谈外语课程思政的,也有从学校的类型方面提出建议的。但总体来说,在大学英语听说与课程思政融合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欠缺的,研究深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大多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结合具体课例进行混合式模式教学研究,落脚于实施的意义、可行性和实施措施的较少。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之一,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2]。
在英语听说学习方面,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重读写而轻听说,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一直被忽视。大学英语课程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高校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之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任何语言都是用以表达其背后潜藏着的文化的。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即语言是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外国地理、历史、风俗、社会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英语。学生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英文材料,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政治文化、风俗等内容,这些素材涵盖了思政教育的各个方面[3]。因此,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听说能力,更应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网络时代,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有所改变,在网络教学模式基础上保持继承和创新。改变思维模式,保持教学模式的先进性。以教学重点及教学目标为依托,深度挖掘材料和语篇的思政元素,将中国经典、国家政策、时事新闻、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采取线上与线下并重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有效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思政育人的目标。大学英语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运用问题启发、情景互动、反思性讨论等方法,推动学生学习。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郑重宣言。教师应在语言和文化教育中引导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是一门通识课程,在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应注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更应注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输入,因此,在教授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时,教师必须融入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通过介绍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勤劳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知晓好学是中国人民的良好品德。引导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同时,帮助他们建立对国家的忠诚和文化自信。课程教学内容按话题共分为:探寻过去、休闲娱乐、人生阶段、进入社会、探索、运动、户外活动、金钱八个单元。每两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课程持续十六周。文章以Life is a learning curve为主题,进一步探讨了学生应该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同时应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勤学苦练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做到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是对自己使命和责任的最好诠释。助力构建尚学、好学、学习强国的社会风气,同时将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传统美德、思想素质等德育要素融入课堂,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做到知行统一,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1.知识传授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内涵表达,如promote, martial art, confirm, negotiation, Mandarin Chinese,advocate等词汇,达成思政语境下的语言教学目标,进行中国特色词语的巩固训练。
2.价值引领
课程中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将课文内容跟思政元素结合起来,如社会责任、勇于担当、思想品质等。学生的第一使命是学习,教师应在本单元的学习中督促学生在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从而促进尚学、好学、学习强国的风气的形成。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学有所成是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最完美的诠释。作为一名高校的学生,应该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安排时间,进行团队协作,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刻苦勤奋的学习取得优良的成绩。
3.能力培养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的应用能力。通过对labor on one's own,study together等主题目标词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阐述中西文化差异,引导学生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课堂分为线上教学部分和线下教学部分,这两种教学的时间比例各占百分之五十。
1.课前任务(Before Class)
在学习通平台,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观看课程视频、接收微信推送等,并在学习通平台发布闻鸡起舞典故(中英双语)和鲁迅的“三味书屋”文章,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活动,学生也能了解中国文化和优秀思想,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奠定基础。教师根据具体的教材单元主题,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将文章、语篇与中国思想进行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丰富的资源,考虑课文单元主题特色或文本内涵,设定合理的和思政目标和教学目标。
上课前,学生需要通过学习通平台阅读教师发布的资料和文章,自行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预习,同时完成教师在线上平台发布的线上任务。
2.课堂教学(In Class)
大学英语听说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政治因素;开设课程思想专栏,关注思想政治热点问题;传播中国文化,展现文化自信。在建设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把握建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素质。
在导入部分,请学生思考话题:“想象中大学的学习是什么样子?”并进行分组讨论,邀请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并引导学生用英语比较现实中的大学生活和想象中的大学,意识到进入大学后,在这一重要的转折时期,大学生更应该努力学习、奋力拼搏、脚踏实地、学有所成。教师采用基于个人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完成导入部分的教学任务。该教材内容较多,课堂上讲授时间远远不够,教材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全部吃透;另外,虽然教材思政主题丰富,但是缺乏配套的思政教辅;听说教材在口语方面教材设置不够合理,需要依靠教师的充分备课来组织课堂。
在语言和文化部分,任何一门自然形成与发展的语言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和社会知识的重要载体。英语这门语言也不例外,英语教学的目标并不仅仅指简单的语言点讲授,更应注重语言综合能力的运用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西方国家,学生喜欢在课堂上采用讨论式的学习方式,而在中国,课堂上一般主要是教师讲、学生以听为主,很少进行提问。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被分成两组,并就这两种教学方式进行讨论,并请学生就小组讨论和独自学习的优缺点进行辩论,教师给出辩论的句式和提示关键词。西方国家是低语境文化,中国是高语境文化典型,认清中西文化差异具有重要意义,应该认清差异并在差异中寻求平衡。教师推荐学生阅读《跨文化交际案例与分析》,拓宽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针对该教材内容较多、课堂上讲授时间远远不够的问题,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针对思政材料不够的情况,教师加强备课,以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为依托,深度挖掘材料和语篇的思政元素,教师采取“课内”与“课外”并重、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形式,在提升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在课堂授课方面,教师应做到:首先,更新学科专业知识,在授课之余,广泛阅读专业文献,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外教老师、英语同事多练习口语,努力提高专业能力。在教学中不能犯经验主义错误,勇于创新教学形式。诚然,教学不能光看表面上的风光热闹,更要注重课堂的核心内核即授课内容。其次,不断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及线上平台技术,为自己的教学扫除技术障碍。最后,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时事政治。如利用学习强国、新闻平台等积累思政素材,不断拓宽自身的视野,为课堂做好准备。
3.课后练习(After Class)
在课后,教师督促学生完成线上任务,培养学生每天用英语写听力日志的习惯,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批阅。同时发布录制视频作业,以“College is Not an Ivory Tower”为题,录制英语视频(1~2分钟),训练学生口语,在学习通平台上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性评价占绝大部分,而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将形成性评价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减少总结性评价在客观性和促学性方面的局限性。整个课程的教学评价评定比例为:期末考试40%,单元作业10%,课堂演练20%,在线讨论占30%。期末考试占40%,而在线讨论和任务的完成占30%,混合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更加注重线下学习的过程,更加注重过程的考核。尤其是线上学习和讨论占有很大比重,督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利用好课下时间,提高英语学习的自主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发现如下问题:①学生的听说水平有限,提高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前预习效果不佳,导致听力部分的讲解大部分是教师在讲。②教师的思政理论知识储备不足,课程跟思政像是“两张皮”,有些思政内容融入的不够自然,课程内容安排需要更加合理。③由于学生知识面比较窄,思政环节的设计仍然高出学生的水平,比如对跨文化交际的探讨,学生的理解仍然不够透彻。
根据以上问题,提出如下改进措施:①加大学生形成性评价的比重,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完善学生过程性评价,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②向学生推荐学习强国App、中国日报双语新闻、英语点津网站、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外研社Unipus等提升学生学生的信息素养、知识面,拓宽学生阅读面,不断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③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应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提升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
文章在介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思政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情况,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应用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实践。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实现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知识引领和价值引领的目的。同时,通过混合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将传统文化、优秀思想、时事政治等融入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增强课程思政的说服力,避免生搬硬套,要润物无声、如盐在水,掌握融入技巧,使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由枯燥的英语课堂转变为生动活泼、品格塑造和价值引领的主阵地[4]。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可以相互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充分、融入不够自然等,这些问题仍是今后教师主要应该关注并解决的问题。针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教师除了应具备卓越的个人品质,包括广阔的学术视野、高超的临场智慧和不断的创新思维外,还需在深入分析教学素材的基础上,教师可形成团队,群策群力,邀请思政课程的教师对思政元素进行把关,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进行大学英语听说混合式课程思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