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阮梅(作家)
2003 年,我工作所在的县级报社,因中央报业整顿,必须撤销。那时,一部分报社人员是外面招聘的合同工,只能回归到社会重谋职业;一部分是有编制的国家工作人员,有对等安排的优惠政策,如我。也就是说,报社撤销对于我而言,只是换一个单位,即使有一段时间没有工作,每月尚可拿到财政工资。
可当看到平时在一起工作的记者们一个个疲命地奔波在人才市场,我突然想,如果我是他们,该怎么办?如果仅以写作,我可不可以养活自己?——这成了我当时给自己的一个命题。很快,我决定试一试。
第一个月,我天天想这个问题。我跑遍报刊杂志摊点看征文栏目,记下所有可以投稿的地址与邮箱,一一列出写作计划,开始写作。后来,针对《报告文学》《北京文学》等杂志里纪实文学栏目的征稿,我还花上整周的时间,一次次跑去贫困地区的学校去做学生成长问题调查。
半年后,这样的尝试,还真有了效果。我的写作收入从月入三百、五百元到一千多元,初步达到了以文字养活自己的目标。一年之内,十多个省市报刊开始发表我的作品。第二年,我的稿费收入达到了四万多元。我终于在自己给出的命题前,交上了满意的答卷!如今,我也能以版税养家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次有趣的尝试,一次脱胎换骨的尝试。这影响了我之后的写作,也成就了我后来新单位的工作。就在报社撤销一年之后,我以对等的职务调到了科技管理部门,没出一个月,我撰写的软科学研究成果报告上交后,很快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凭什么呢?凭我手上有从事社会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社会调查与问题思考可以运用于文学创作,当然也可以运用于软科学研究成果呀!
此刻,我们坐在宁静的课堂里,不知是否想过:在今后的人生中,困境,逆境,都会是命运出其不意地给出的命题。它们不像高考,来了就是来了,不管你是否为迎战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能凭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战胜它。
是啊,人生的命题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