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祥和小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通过对影响小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发现除了智力因素以外,非智力因素同样会对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之间的差距,智力水平上差距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其根源在于非智力因素方面。这就为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开发与培养,使当代小学生的心智获得全面发展。
动机的根源来自于需要,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从根本上就是要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需要。首先我们可以为学生讲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这么科目的基础下和工具性,是提高我国全民素质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其次再对学生进行数学目的的教学,数学这门科目的应用广泛,因此老师也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能够意识到学习数学处处有用这一思想,从而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激烈的小火花;随后还要向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学到哪种程度等,有些研究表明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更能够增加学习的动机;最后,老师要时刻的激励和表扬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得到他人的夸奖和赞扬,并且获得的夸奖越多,那么动力就会越大,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学生的鼓励,让学生随时可以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机。
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发与培养的过程当中,可以以设计疑难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根本起源于疑问,疑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黄金钥匙,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巧设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举例来说,我们在学习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相关课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迅速猜测第三个角的度数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调节课堂气氛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老师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手段,比如多媒体技术,一些教学用具的使用,或者将一些问题变成故事,配合一些数学游戏等,再加上老师风趣幽默的话语,从而达到调节课堂气氛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最后老师要做的是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学习数学上来,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高,而通过诸多经验证明,老师如果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自然平等的师生关系更容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数学兴趣,学生更容易在学习数学上获得成功。
在非智力因素中,兴奋中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当中,即便对一件事物具有较强的兴趣,一段时间之后,也会出现起伏。这主要是因为人的兴奋中心不会长期地固定在大脑皮质中的某一个部位上,而是会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多表现为活泼好动、自制力不强,其注意力不可能一节课始终保持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偶尔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犯困等现象。一旦出现这些现象,就表明小学生的兴奋中心已经发生了转移。通过情况下,在一节课当中,小学生的兴奋中心会呈现出这样一种变化规律:课前5分钟,其兴奋中心还停留在下课休息期间所形成的那个兴奋点上;上课之初到接下来的30分钟以内,他们的注意力基于上都集中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每节课的最后10分钟,学生的兴奋中心将逐渐向课外转移。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把握住这三个关键点。在第一个关键点,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并且逐渐将兴奋点转移至即将开始的课堂教学当中;在第二个关键点,教师要将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的吸引到课堂上,始终保持认真听课的状态及较高的思维活跃度。第三个关键点也是学生最容易出现疲劳的阶段,此时,教师一定要找到新的兴奋点,再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已经分散走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时间的充分有效利用。
无意注意力是指没有一个固定的目标,无须刻意努力的注意,也可称之为不随意注意,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较为显著的学习特征。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认识还停留感性思维的层面上,习惯于用无意注意力去认知事物。但是,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学习者的逻辑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基于这一原因,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非常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力求尽早帮助小学生构建起较强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难以达到最初的教学目标,反而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甚至会导致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当代小学数字教师必须对这一教学策略进行改革与创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活形象的认知活动,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力,进而数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发和培养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中,要客观认识小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个性化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力争做到因材施教。比如班级中有些学生平时数学成绩较好,但是却在某一时间段内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究其原因,可能因为没有处理好自己的骄傲情绪,从而对学习有一定松懈心理。针对此类学生,数学教师首先对其内心想法有一定了解,并对学生成绩及其努力给予充分肯定,但也需了解其不足,并进行指出,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鼓励其在日后生活学习中认真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成绩;另外,对于那些平时学习基础就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逐渐帮他们建立起学习信心。同时,还要帮且他们找到学习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很多学生都是因为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完成作业等等这一类非智力因素导致。对于此类学生,教师不但不能给予批评和打击,反而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和上进心,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学习,一定会将成绩提高上来。对于他们些许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相信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得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迈入到优等生的行列当中。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开发当中,意志力在其中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为止,并且由于对数学的学习要难于其他学科,而攻克这一难关的过程又是比较漫长的,所以必须依靠强大的意志力来进行支撑,否则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老师在进行一些教学措施的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强化学生的意志力,而在这之中榜样的力量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学习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内容时,许多学生在对“对边平行”这一概念的理解上有着非常大的困难,因此老师就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同学们,老师在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其实有些地方还不如同学们厉害呢,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对一内容的学习,后来通过询问同学和老师,再经过自己不断的思考和努力终于将这一内容很好的掌握了,所以我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可以的!多给自己一些耐心和鼓励,老师也会随时帮助你们的。”由此一来给学生吃下一颗“定心丸”,随后再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重新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老师的潜移默化当中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当然除了老师以身作则之外,老师还可以向学生们讲述一些其他的名人名家的人生经历和故事,让学生学习这些人物身上的精神,从而对学生学习起到鼓舞的作用,树立起坚韧的自信心,从而勇敢的面对数学中的困难,在这之中,最重要的还是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和辅导,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护航者。
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通过重复的练习和巩固,从而演变成完成某一种任务时的一种动力定型,可以达到在不需要思考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进行行动。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都还比较差,但是处于这个阶段的他们模仿性比较强,可塑性也比较高,所以作为小学的数学老师,就应该做到因势利导,重视和加强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进行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我们要将重点放在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比如让学生养成在课前提前预习的习惯、在上课的过程中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在课堂中灵活的发散思维的好习惯、课后按要求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书写整齐的好习惯等。老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思维品质等。老师在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要时刻注意言传身教,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进行严格的训练和长期的培养。最终使学生能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积极主动的去数学的问题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总而言之在进行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在对学生传授教学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乐于学习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大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品质和效率。
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教学实施之前,老师应该对教学整体内容有一个非常全面的把握,并且要注重于对学生德育元素的挖掘,因此老师可以很好的利用起数学历史,帮助学生培养出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人文素养等。举例来说,我们在学习有关“分数”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的环节当中做出这样的导入: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在古往今来的时间里积累下坚实的文化底蕴,其中成语文化在其中是尤为闪耀的存在,那么同学们能够将以下的这些成语转变为相应的分数进行显示吗?随后老师在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出这些成语:“一分为二、万里挑一、七上八下”。老师在展示完毕之后要给学生预留出一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在学生都讨论的差不多之后再公布正确的答案,随后在引出学习分数的学习价值,这样一来就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分数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文化意识的传承,这样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另外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要善于发现数学的历史价值,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激起学生的爱国之心。在中国的历史上,数学的发展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并且也在诸多的数学领域创造出了非常宏伟的价值,并且还有一些在全球的数学领域当中都是出于领先地位的,在这其中有很多数学历史元素都非常的具有课堂的利用价值。同样的在进行有关“分数”的教学当中,老师可以引发出我国是出现分数最早的国家之一,并且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运用到大大小小的各国领域当中进行都城大小的划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起学生的爱国情谊和自豪感,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豪感以及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效所造成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虽然看上去非常聪明,却始终无法建立起学习兴趣、缺少求知欲望与探索精神,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非常智力因素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培养。对此,当代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改变自身的教学策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