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的教学路径研究

2022-11-20 01:26:08黄丽彬
名师在线 2022年18期
关键词:题材革命课文

文 /黄丽彬

引 言

在语文教材中,革命题材课文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革命题材课文的教学价值主要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革命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化和情感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可以说,革命题材课文在育人方面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教学经常出现“假大空”“教师一言堂”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革命题材课文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革命题材课文的内涵,感知高尚的革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文章以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教学为例,分析如何进行革命题材课文教学的优化和创新。

一、明确主题,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革命题材课文是革命文化的载体,而革命文化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将革命题材文章选入小学语文教材,既是语文课程的价值担当、文化自觉的体现,也折射出语文课程的内生价值——现代小学生从小生活在和平年代,许多人对革命历史、革命文化都缺少了解,对革命文化的价值认同也相对模糊[1]。借助革命题材课文将历史和学生连接,可以让学生体会党的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革命情怀,使学生获得“文”与“道”的滋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革命题材课文的意义所在。因此,在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课文的故事性及文章的细枝末节,而是要以精神培养和价值观教育为主,明确主题,围绕文章主题分析文章主旨大意、中心思想,做好对文章思想和价值的把控[2]。例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时,教师要明确作品的价值取向和核心思想,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好其中的思想情感,确定文章主旨,以“感受无产阶级革命家博大的革命胸怀、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为中心制订教学计划,讲解课文。教师只有抓住文章的价值取向和核心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才能使革命题材课文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讲解背景知识,做好铺垫

中国革命历史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在中国革命斗争、革命历史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出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革命题材课文大都以革命战士、名人为蓝本,表现了革命党人优秀的品质和伟大的斗争精神,而且选文的形式非常丰富。但是,如今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再加上革命题材课文所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导致许多学生都无法对革命党人的精神、价值取向和情感产生认同和共鸣。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充分讲解课文背景知识,补充历史资料,让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3]。例如,在教学《清贫》一文时,结合课文可知,本文是方志敏于1935年被捕后在狱中写的文章,主要讲述了共产党人甘于清贫、舍己为公的高尚道德情操。由于认识水平有限,有的学生会对共产党人、对方志敏同志为何会“甘于清贫”充满困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提前利用网络收集有关方志敏的小故事,收集有关中国共产党党史、党章的资料,为课堂教学做铺垫[4]。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自己收集的材料与学生一起分享,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性质,了解方志敏的生平、作品,通过人物轶事体会方志敏高尚的品质、崇高的革命志向和坚定的信仰。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时充分理解奢侈、款项、筹集、矜持不苟、积蓄、齿冷等词的含义,深入体会人物甘于清贫的品质和高尚的革命情操。

三、巧妙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也是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工具。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设问时经常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的问题要么是难度失当,要么是密度过大,没有中心,甚至还有“连珠炮”式的发问,根本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样的提问只能给学生带来压力,让学生产生疲惫感,无法起到启发学生智慧、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的作用。因此,巧妙设问既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认识到提问的不可或缺性,也要重视提问设计,注意提问的技巧和艺术性,抓住文中一些有趣、重要的节点设计问题,借助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有效学习[5]。例如,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文中有多处“留白”,教师可以从留白处发现问题,借助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如“父亲含糊地回答我”,父亲为什么要含糊回答我呢?“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检查什么?检查的目的是什么?工友阎振三被捕后受刑,父亲被捕后有没有受刑呢?在作者说自己是最大的孩子时,“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此刻父亲的心里是怎么想的?然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想象回答问题,随机提问几名学生。由于思维和认知水平各异,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此时,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见解给予肯定,对学生不足的地方给予说明、进行补充。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使课堂充满智慧。

四、品读文本,让学生领悟文章情感

小学革命题材课文的题材虽然不同,但是其内容主要由国家、政党、榜样、民族精神四部分组成,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性。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也是革命题材课文教学的重点。在革命题材课文教学中,基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和学情分析,设定合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变空洞的说教、生硬的灌输为情感渗透和浸润,是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文本分析、情感品悟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根本。在革命题材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诵读文本,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情感线和思路,再抓住重要的字词句,引领学生深入感悟文章情感、主旨和内涵,以诱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对文本、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6]。例如,《金色的鱼钩》是一篇记叙文,叙述了一位炊事班班长牢记使命,在长征途中竭尽全力照顾三位病号,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是本文情感教育的重点。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投入感情,注意节奏,读出语调的轻重、节奏的快慢,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教师要让学生反复诵读重点段落,并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貌、行动的句子,由教师进行激情引读:“从外貌来看,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在物质极度匮乏、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是什么支撑着老班长一定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在引读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解释这些语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这样以文本品读为引擎开展思想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

五、运用多媒体,突破重点和难点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坚持的是三个中心论,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如今,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理念、教学模式虽然有所改进,但是语文教学的场所、环境很大程度上还是固定在教室,学生的学习深受时空限制,这也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革命题材课文不仅具有趣味性、故事性,还蕴含丰富的道理,每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巧妙化解、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多媒体具有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的功能和优势。在革命题材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变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巧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语文教学有新的突破和进展。例如,《开国大典》一课的重点是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对开国大典时的场面、场景有所了解,教师可以播放电影《开国大典》《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片段,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时盛大的典礼场景,感受全国人民群众激动高昂的心情。然后,教师可以展示开国大典上国家领导人庄严站立,人民群众脱帽肃立、抬头瞻仰国旗的画面,借助图片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贫穷落后、人民受苦受难的生活状况,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和人民群众日新月异的精神风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开国大典的场景及群众心情的理解,并结合党史,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拒绝“唱高调”,丰富学生的体验

在革命题材课文教学中,长期以来都存在过度拔高中心思想、喜欢“唱高调”的通病。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的视野狭窄,只关心语文知识和情感教学,却不关注学生的体验,导致学生根本没有参与课堂讨论、自主学习的机会。由于小学生的身心还不成熟,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很大程度上都要建立在个人自主体验之上,如果在学习中缺少自主体验,就无法理解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接受情感教育,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革命题材课文教学中,教师不要“唱高调”,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观察、阅读、理解、想象、探究,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散思维、采撷智慧的场所。例如,在教学《军神》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生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主人公的坚强意志。然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刘伯承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表现,哪些方面体现了他不同寻常的坚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说被利器割伤、划伤时的感受,如果自己处于刘伯承的境地,能不能忍受他的痛苦;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体会,以及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最后,教师让各小组选出代表,概述故事,做汇报发言,并由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样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抒发情感,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使学生的感悟更加深刻。

七、以生为本,开展思辨性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重点是给学生创造质疑、思辨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提问还是讲解,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简单来讲,这是“一言堂”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也是“填鸭式”教学的直接后果。正是因为在“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着话语权,所以学生只能照单全收教师的观点和意见。这种教学模式看似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剥夺了学生思辨、质疑的机会,不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思辨性教学活动设计和开展,为学生进行思想碰撞、获得“文”与“道”的双重滋养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有的学生认为狼牙山五壮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可以放下武器投降。这些学生显然对日军的残暴、中日战争的残酷性缺少了解。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成组,针对“该不该投降”“投降后的可能”等展开辩论,使学生在辩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新的感悟。最后,教师要给予补充、点评,并对学生进行家国精神培养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见解。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教学中,教师要革新教学路径,摒弃过去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模式,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巧妙设问、品读文本、开展思辨性教学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题材革命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电视指南(2016年11期)2016-12-20 22:10:38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电视指南(2015年7期)2015-05-30 10:48:04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电视指南(2015年5期)2015-05-30 10:48:04
广电总局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信息
电视指南(2015年10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