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渗透研究高等数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渗透研究

2022-11-19 04:44王春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30期
关键词:思政数学课程

◎王春鸽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

“课程思政”是应“大思政”理念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新理念,该理念的预期目标是实现“科科思政、课课引领、人人育人”.从过去的思政课教育理念转向目前包含高等数学等各科课程体系的“大思政”和“大德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的氛围,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导向,将大学高等数学以及各个课程部分的课程思政工作落到实处,努力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一、各大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与课程思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各大院校思政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当前一些院校高等数学课程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也比较单一,如只重视学生的平时出勤情况、课堂学习状态、课后作业质量和期末的考核成绩,而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指引及要求.因此这些院校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方面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要加强课程思政在高等数学等大学生必修课程的内容占比,并且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政教育需要更进一步的指导.

一些院校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存在着部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在过去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等数学的教学一般都是根据数学考试的大纲进行内容的安排,存在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忽略的问题,而且教学方式一般采用说教的方式,难以根据课程思政的理念进行课堂的展示.这样的方式难以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另外,教师对教材内容研究的层次较浅,对该学科本身的教育意义以及课程思政部分内容不够明确,既难以根据数学学科的内容把握教学上的重难点,也无法体现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意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学生对高等数学和思政品质学习的兴趣,而且教学方式的枯燥也会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学科知识,因而也就难以有效地在高等数学课堂上达到提高学生个人道德素质的目的.

(二)高等数学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有限

高等数学课程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而在实践过程中,高等数学教师往往认为课程思政只是一部分普通的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讲完这些思政内容就算是完成任务.但教师仅仅通过课程教材的讲解对学生起的引导作用明显不足,因为其并没有将这门课程认为是教导学生、引导学生道德品质完善的重要部分.

(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低

高等数学课堂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对于已经进入各大院校的学生来说,简单的说教式教学并不能带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参与课堂的整体的积极性不高,与高等数学教师的互动也少,在遇到生活问题时很难从高等数学课堂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因此总体上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关注和兴趣也会较低.

二、各大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分析

结合以上问题可以清楚地发现目前的高等数学课程需要进行方式和方法上的创新,而“课程思政”的方式便可以弥补高等数学课程的不足之处.

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不同课程的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不仅强调高等数学课程中德育的重要性,更强调了德育在整个培养学生过程中的教育性,提高了各科教师尤其是高等数学教师对学生德育的重视程度.

课程思政基于实践的探索,通过更多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思考中学习,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在高等数学课程中的积极性,为学生参与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三观.

可以看出,高等数学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能够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带来正向的引导,为单纯的课堂教学带来活力.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课程思政的实施

第一,各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足,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待完善,多数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同时还要开展学术科研活动,提升自身素质.第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中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有部分重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第三,大学思政课大都是以大班形式混专业上课,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与制订教学目标时不易做到与专业相匹配,降低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第四,虽然各高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但是效果并不太明显,故只用思政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利用像高等数学这种大学生必修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二)教育环境仍存在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某些国家打着“人权”“民主”“自由”等旗帜,通过各种形式渗透,目的就是动摇我们年轻的大学生的价值观,让他们分不清孰对孰错,再加上互联网上的各种言论及来自西方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群体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促使我们要加强高校的思政教育,并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发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三观的重要作用.学校内部的环境中校风、学风、教风是影响思想政治的主要原因,这也凸显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高等数学课程作为必修课,具有课时多、跨度时间长的特点,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首选科目.

综上,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部分问题,需要更好地使用新时代的技术进行创新.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尽快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创新性探索.以下是笔者经过分析大量资料得出的高等数学与课程思政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具体情况.

三、高等数学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渗透研究

(一)扩展新媒体技术在线上课程的应用

目前,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作用,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各高校开始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使得线上教学虽然发展时间短,但发展速度很快.像“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线上教育的相关平台和相关课程已经十分丰富.以我院为例,我院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主要采用“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其凭借优良的性能、操作简单等特点受到师生的喜爱.“超星学习通”平台拥有大量的线上资源,且查找方便;云盘可以存放海量资源,资源形式以视频、动画为主,提高了学生这习的积极性;支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使用,且手机、电脑端数据可以同步,尤其是教学时应用到的签到、任务发布、试题发布、讨论、收发作业等教学活动方便简洁;师生间、同学间可以在平台及时交流,老师也可以通过平台的统计数据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并根据反馈及时调节教学进度;师生之间可以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开展“线上”思政教育相关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高等数学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也有利于学生对高等数学和思政的学习.可以说,基于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高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得高等数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也更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帮助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高校教师应积极整合互联网上与思政相关的新媒体资源

教师在基于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进行课程思政部分教学时,需要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思政教学元素.选取的思政元素应满足科学性、实用性特点,选择的思政内容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要有直接帮助,所选的内容要有趣味性,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的思政资料可以是关于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故事,可以是数学知识对其他知识领域发展的促进和影响,也可以是数学家的贡献及生平简介,但重点应该是高等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历程,如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背景及过程,数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探索尝试并解决问题的,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如何促进数学发展的等.教师应围绕“数学之史”“数学之美”“数学之思”“数学之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唯物主义辩证法寻找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贯穿教学始终.

(三)合理设置理论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比重

在高等数学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前提下,教师要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对思政部分实践课程的比重,提高课程思政实践项目的分数的比重,科学设定思政实践项目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分阶段的评级,通过学生分阶段的学习情况精确地评价学生在不同项目中表现出的不同能力.

(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过程性学习

各大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师不应仅仅以最后的考核成绩来评定学生,要重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学理论课的掌握程度,将其对问题的探索解答给予一定的平时分,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讲解事例,尽量结合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解当前的时事热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思考来判定学生的困惑点,并进行精准解答.对于深奥的问题,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较长的时间段内进行充分的思考.

教师可通过累加学生平时课堂表现的得分以及学生参与的各个实践项目的得分对学生进行最终的评定,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思政理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的兴趣,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种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和过程性深入思考的高等数学课堂,一方面深入贯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综合道德品质的引导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案例

比如讲极值与最值的知识点时,教师以苏轼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依托,引入局部与整体的思想.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中出现的“低谷”和“顶峰”经历,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暂时的,局部的,只要胜不骄,败不馁,“低谷”总会过去,迎接一个又一个“顶峰”,所以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当取得成绩时,不能骄傲,要认真做事,谦虚做人,当遇到挫折时,也不要悲观气馁,这或许是另一个起点,以启迪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比如讲常数变易法时,教师介绍猜想的思想方法对数学研究或者发现学习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数学猜想是指在数学学习或解决问题时展开的分析、尝试和探索,是关于涉及数学问题的主导思想、方法以及答案的形式、范围、数值等的猜测.著名科学家牛顿曾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发现知识都是先凭借自己的直觉提出各种猜想,然后进行论证,最终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例如:伽利略看到吊灯随风有节奏地摆动,猜想出钟摆原理;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猜想出万有引力定律;等等.伟大的猜想造就非凡的智慧,日内瓦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在69位科学家中,80%的人说他们突然的启示是从猜想中得到的.可以说,科学史是一部“猜想史”,其实数学史也是一部“猜想史”.但不能夸大猜想的作用,猜想应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应通过观察、分析、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而不能瞎猜、乱猜.

五、结语

对于当前高等数学课程面对的部分教学难题,教师可通过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方式予以解决.无论是高等数学课程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是最终的考核方式,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就目前部分学校开展的高等数学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效果来看,教师对思政教学的重视程度和学生在高等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都有所提高,因此更应该进行高等数学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进一步探索.本文提出了高等数学课程存在的部分问题和相关的解决措施,目的是将高等数学课程与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行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引导.

猜你喜欢
思政数学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