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幻棠
▲ 陈福田在型号研制一线工作
▲ 陈福田(1938.10-2015.3)
陈福田是我国著名导弹总体设计专家,生于1938年,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曾说过,国家不强大,会受人欺负,而他一生的追求就是为国家造好武器,以求更稳定的和平。陈福田说到做到,把一生的心血都贡献给了国家的导弹事业。
小时候,为了生计,陈福田曾经到当地的露天煤矿去捡煤渣、背煤,那煤筐比小小的陈福田个头还要高,其中艰辛可想而知。新中国成立之后,陈福田才有机会上学。因此,他从小便对党和国家充满感激之情。这份感激也成了他今后努力学习、忘我工作的动力。
1964年,品学兼优的陈福田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导弹总体专业,被分配到了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第一设计部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国家某重点型号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
导弹研究工作是艰辛的,可陈福田不怕,他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他的座右铭是“迎难而上,知难而进,难中有乐,难也不难”。他像一棵大树在一院深深扎下根来,不断为我国导弹事业结出硕大的“果实”。
在研制我国第一代地地固体常规导弹武器系统的过程中,陈福田首次提出并攻克了捷联惯性制导及全数字控制等技术难题,填补了我国近程常规导弹研制中的空白。
▲ 国庆阅兵式上的地地战术导弹
▲ 工作中的陈福田
他能够敏锐地分析国际军事斗争形势,领导研制出新型地地固体常规导弹武器系统,使我国导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陈福田参与研制的导弹武器系统,至今仍是我军的主战装备之一,在各种军事演习和国庆阅兵中都能看到其身影,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也彰显了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提起陈福田对工作的态度,大家的印象都是他对工作标准要求极高,也很拼命。
2000年,在一次型号飞行试验结束后,大家听到试验成功消息,都高兴得手舞足蹈,唯有陈福田沉默不语,因为他研读数据后发现,导弹的打击精度并不十分理想,他想要找出其中的缘由以求更好的打击精度。陈福田当即做出了决定:亲自前往导弹落区寻找残骸、查找问题。在环境复杂恶劣的荒漠中寻找导弹残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么大岁数的型号总设计师亲自找残骸更是头一回,但谁也拦不住他。最后,历经7天,在陈福田的带领下,大家终于找到了残骸,并成功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导弹的打击精度。
陈福田对工作的拼命,不仅体现在工作岗位上,而且还体现在平时生活中。事实证明,即使是生病,也不能终止陈福田对工作的思考,他仿佛与工作融为了一体。据他的夫人回忆,就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处于昏迷状态的陈福田惦记的还是工作,他的梦中呓语全是与工作相关,不是开会、做试验,就是写报告……
陈福田一辈子都在处处为国家着想。他患癌症8年,从不让用营养药。每一笔药费,他都要细细审核并记账。他说:“我要给国家省钱。”
2015年3月20日,陈福田因病去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陈福田倾尽一生为国防,国家和人民会永远记得他。
▲ 陈福田在工作中
▲ 陈福田对工作中克服困难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