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芹 徐吉霖 黄苓菠
数字经济趋势下乡村振兴路径探究——以江苏省为例
郭世芹徐吉霖黄苓菠
(淮阴工学院商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目前,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方式,江苏省应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努力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趋势下江苏省乡村发展状况;指出了数字经济趋势下江苏省乡村振兴面临的障碍:数字化建设布局与管理不甚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数字经济人才匮乏,资金投入效用有待提升;提出了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人才队伍信息化素养,增加财政资金支农的力度、加快社会资本向乡村产业的流动等建议,以积极促进数字经济在农村的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乡村振兴;路径;江苏省
近年来,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加快成熟和商业转化,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产业领域。我国数字经济在产业规模、科技水平、平台影响力等方面居于世界前列,经济增长引擎作用持续增强。同时,数字经济已加速向农业农村广泛渗透,为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出了实施大数据战略、数字乡村战略等系列重要部署。为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更好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江苏省于2020年11月出台《关于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数字基建提档跨越、智慧农业升级赋能、智慧绿色乡村建设、信息技术惠农便民、乡村数字治理提升“五大行动”,明确了建设数字乡村的发展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下,江苏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针对数字经济趋势下江苏省乡村振兴路径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也可为其他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极其重要的环节。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充分发挥农业数字化经济潜能。相关资料显示,经过多年发展,江苏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位居前列。如图1所示,2020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达37.9%,其中有14个省份高于或等于该水平,江苏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居于全国第二。
数据来源:《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
2020年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为22.5%,高于这一水平的只有十个省份,其中江苏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为42.6%,位居全国第一,如图2所示。总体而言,江苏省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处于稳定向前发展的趋势,这表明江苏省农村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具备一定优势,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数据来源:《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
中国农村地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农产品销售的渠道有限,销售过程中的时间、运输和人工等成本较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所获利润不高。近年来,涉农电商服务普及,电子商务逐步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成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提高了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促进了农民增收。《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7 520.5亿元,占农产品销售总额的13.8%。具体到各省份,江苏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1 138.8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占比26.6%,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江苏省推出了电商发展新模式,如“沭阳模式”“沙集模式”“赣榆模式”等,借助各类电商平台增加产品销量、拓宽销路,这些新模式都是推动农民创新创业的突出典范。截至2020年底,江苏省已累计培育248个淘宝镇、664个淘宝村,都在全国排名前三,其中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淘宝村数量居全国首位;已建成80余个县级农业电商产业园,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亿元的有22个[1]。
为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多年来我国公共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力度都在不断加大。根据《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2020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总额达341.4亿元,县均财政投入1 292.3万元,较2019年提升65.3%。从各省份的情况来看,县均财政投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浙江、重庆、江苏、新疆,其中,江苏省为4 043.1万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国家对农村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社会各类资本也积极涌入,不断增加投资,凸显了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2020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社会资本投入为809.0亿元,是财政投入的2.4倍,县均社会资本投入达3 062.3万元,比2019年增长49.1%,从各省份的情况来看,江苏省县均社会资本投入超过1亿元,居全国第二。综合来看,江苏省财政投入和社会资本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都处于全国前列,这无疑为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江苏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农村的整体布局较为分散且缺乏统一管理,导致各地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换言之,互联网大数据并未真正下沉到具体农村市场的应用场景,数字乡村的概念与实际生产环境中的种植、生产、销售三个阶段脱节,导致数字经济并未得到有效的发展。另外,江苏省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区数字信息化发展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南强北弱:苏南地区的区位优势比较突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对完善,农产品产业园区相对集中,高端农产品的消费市场较广;苏北地区劳动力充足,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却相对分散,使得苏北地区难以实现集约化管理[2]。因此,相较于苏南地区,苏北地区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建设工作成熟度低,难以为数字经济融合乡村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2021年度江苏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江苏省网民规模达到 6 566万人,江苏省互联网普及率为77.2%,比全国平均水平(73.0%)高4.2个百分点。江苏省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 540万人,手机网民在整体网民规模中所占比例为99.6%。农村网民占全省网民的比例为24.4%。虽然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农村居民获得数字资源也更加便利,但是对于许多农村居民而言,智能手机仅是娱乐休闲、网购的工具,并未真正体现其“智能性”,农民不知如何利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来发展农业经济,更不知如何借助互联网学习农业相关知识,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了解成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数字乡村的建设过程中,要增强农村市场活力,关键在于农村电商[3]。借助电商平台,农民百姓可以足不出户把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既能省力省时,又能降低中间成本,进而提高收入。然而,由于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培训机构、网络电商、移动运营商等未能对农村居民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很多地方的农村电商发展不到位,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4]。
资金保障是推进数字经济融合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虽然江苏省公共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高于全国大多数省份,但因数字乡村的发展涉及面较广,资金投入仍显不足,且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财政投入虽有所增加,但涨幅过小;二是财政投入的结构不甚合理。这不仅使得用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资金不足,而且财政资金也没有得到科学的利用,不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阻碍了农村的整体发展。此外,社会资本也是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的重要资金来源,但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社会资本处于被动位置,在农业产业运营中面临较大风险。因此,前期应保障各级财政资金投入效用最大化,为后期社会资本的引流打好基础,解决这一问题对推进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更快地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以大数据运用为核心来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探索符合农村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型市场经营模式,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实时动态检测,即对各地区农田、水利、环境等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并运用可视化方式进行展现。第二,构建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控系统,形成“一张图”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库存、运输、市场价格等基本数据,并及时更新市场动态,拓宽销售渠道。第三,培育数字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深入运用于现代农业园区,推选出特色精品农产品为重点生产区域,以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为主线,打造一批集群化、现代化、有特色的农业示范基地。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信息化人才下乡活动……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西部计划志愿者等主体作用,加强农民信息素养培训,增强农民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第一,要深入基层,做到精准扶“贫”,解决农民群众的信息贫困问题,让他们逐渐懂得如何利用互联网学习和掌握农业前沿知识和生产技术。第二,应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农民用科技引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第三,应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利用网络技术培育一支热爱农业、会技术、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的“互联网+农业”的创新思维,为农村地区发展数字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活力。
在乡村数字化发展进程中,政府财政资金的配置大多集中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难以适应多元化、层次丰富的农村发展需要,且乡村产业前期的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收益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资本向农村地区的流动。要打破这一困局,第一,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以财政支农资金作为引导,保险和担保作为杠杆,形成“政—银—保—担—投”多位一体的支持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增加财政资金支农的力度。财政资金为乡村产业提供前期保障,社会资本的引入能够丰富乡村产业发展的多样性,大大提升社会资本的使用效率,让资本呈现良性循环的流转模式。第二,社会资本反哺农村发展以解决农村面临的经济困境,将城镇工商业积聚的科技、人力、物力、财力等优势资源汇集到农村,弥补农村资源短缺的问题,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社会资本的流入能够充分整合城乡资源,促进越来越多的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乡村养老等产业兴起,社会资金投入、回流形成强性循环后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向农村,从而有力地推动乡村振兴。
近年来,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下,江苏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当下的一些问题,应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人才队伍信息化素养,增加财政资金支农的力度,加快社会资本向乡村产业的流动。希望本研究能有助于稳步促进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
[1]佚名.数字农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插上腾飞翅膀[N].新华日报,2021-07-06(8).
[2]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1)[R/OL].(2022-04-15)[2022-08-17].https://www.iotku.com/News/677245127462223872.html.
[3]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R/OL].(2022-03-07)[2022-08-17].http://www.agri.cn/V20/ztzl_1/sznync/202112/P020211220323301203383.pdf.
[4]杨宝珍,吴旻倩.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困境与进路[J].农业经济,2021(7):38-40.
10.3969/j.issn.2095-1205.2022.10.23
F49;F323
A
2095-1205(2022)10-77-03
2021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021SJA1805)
郭世芹(1980- ),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