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来,甘政锋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我国农村公路是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将农村公路打造成为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是城乡生产生活、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是惠及亿万农民的重大民生工程[1]。然而目前针对农村公路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一阶段,某一局部的任务实施,未能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做出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导致上下游数据衔接不通畅、协同工作滞后,工作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日益突出,亟须全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分析我国农村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现状。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技术的出现,是农村公路管理技术的变革,其以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信息数据作为模型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技术以全新的理念,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新的思路。通过构建农村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搭建农村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集成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四个维度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整合各方资源,协同作业,有利于从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全面协调发展模式的转变,从而有效提高协同工作效率,降低建设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推进特色“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思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祖国南疆,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且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属于山地丘陵盆地地貌。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的困局给广西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2]。2014年,我国明确要求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3]。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农村公路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先决条件,广西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自2016年至2020年年底,全区农村公路完成投资460.32亿元,截至2020年底,广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0.55万km,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全区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基本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4],有效推动全区农村交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农村公路的高速发展,其管理主体责任模糊,资金短缺、重建设轻养护以及运营内容缺乏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持续推进广西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2021年5月广西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公路条例》,重点围绕资金保障、审批权限、建设程序、运营、规范村道管理等方面做了增补和完善,问题针对性突出,为指导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规范流程,有力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对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和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BIM技术作为建筑产业第二次信息化产业革命的重要推手,以新一代信息化手段和管理思维带来全新的体验。相比较传统CAD时代,BIM技术利用计算三维软件创建虚拟三维模型,由传统的二维平面升级到立体三维视觉,在屏幕中呈现出清晰、直观的仿真模型;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以及可出图等特性受到业内学者和工程师的普遍青睐,模型数据的完整性、关联性、一致性方便参与方各取所需,有效缓解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孤岛问题;漫游模拟、碰撞检查、进度模拟、5D模拟等基础应用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实际现场因设计变更而引起的返工和资源的浪费,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有条不紊进行[5]。实践证明,BIM技术应用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和应用前景。
BIM技术应用的关键不只是单纯的BIM模型,BIM核心是I(信息),所以一开始的顶层设计中信息的集成非常关键,特别是上游基础数据(设计阶段)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尤为重要。随着业务流程的不断推进,参与方逐渐增多,根据自身业务的需求,在BIM模型中增添不同的信息数据协同作业,方便业务的开展,充分实现信息数据流的可视化、可流通、可更新、可追溯。BIM模型可以容纳建筑物的所有信息,也可以融合建筑行业中各个专业知识的新技术,因此BIM技术应用可以结合其他先进技术与应用系统,如PM(项目管理系统)、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化加工等,拓宽BIM应用领域和应用深度,实现“BIM+”深度应用,充分发挥BIM的综合价值[6]。
围绕农村公路“建、管、养、护”不同阶段、不同利益方,依托BIM为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以全生命周期管理思维变革传统模式,由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全面协调发展,有效提升协同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基于BIM思维的农村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BIM思维的农村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架构图
根据农村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要求,建设主管部门搭建农村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管理平台,以“建设”“管理”“养护”“运营”为抓手,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协同各方作业,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利益方设置不同权限,共享信息,打破跨单位沟通壁垒,放大协同效应,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作业效率,提升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3.2.1 建设好
建设前期,应多方调研和踏勘,全面了解群众对农村公路的需求,并利用无人机等设备拍摄村路地形地貌和路况,排查各级配套公路安全隐患,精心组织设计满足群众需要的、符合农村实际路况的农村公路,然后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资料,结合农村公路标准化构件族库创建农村公路BIM模型,围绕施工过程中的三控三管一协调等作业内容开展“BIM+”深度应用,各参与方根据不同的账号权限登入平台,浏览农村公路BIM模型,并获取与权限匹配的相关信息,通过下载、输入、发布等流程实现数据的交互,保证所有信息数据可以追溯。建设过程中,务必落实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全面覆盖,充分保障农村群众安全出行。
3.2.2 管理好
明确管理体系权责,加强责任落实是农村公路管理高效的首要条件。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全面覆盖,积极打造交通安全管理、路政管理、设备管理、监督管理等板块,积极推进实施县、乡、村“三级路长制”管理体系[7],根据不同权限登入平台,以BIM模型为核心的业务数据相互关联,按照职责分工,上下联动,开展相关业务,同步实施业务监管、业务考核等机制。积极探索农村群众与专业团队共同管理的群管(协管)网络,宣传弘扬爱路护路村规民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管理;积极开展“BIM+”深度应用,有效结合无人机实景模型,开展管理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农村路政信息化管理水平。
3.2.3 养护好
“三分管、七分养”,高质量的养护管理可以更好地延长农村公路服役寿命,降低建设成本。定期巡查对比BIM模型数据与无人机实景模型,科学编制养护计划,养护系统结合公路养护标准,自动编制养护方法,并详细罗列需要投入的机械、材料、车辆与成本等相关信息,从而有效指导养护施工。与此同时,依托群管(协管)网络,充分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实施上报农村公路存在问题,上报信息数据、实景照片与模型数据实时关联。积极打造检查、上报、核查、处理、评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保证养护质量以高标准通过验收。管理员根据历次养护记录和平台的模型数据(实景模型)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的养护计划,有效提升农村公路工程质量耐久性,显著增强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群众出行的安全感,提升农村群众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
3.2.4 运营好
“想致富,先修路”,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积极实现有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加快推进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根据不同地理优势和乡土风情,打造“农村公路+旅游”“农村公路+文化”“农村公路+电商”“农村公路+生态”“农村公路+物流”等“农村公路+”的发展模式[8],不仅要让百姓出行无忧,让交通畅通便捷,更要与自然、人文相生相融,从而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围绕农村公路BIM模型,利用“BIM+”深度应用,构建农村特色的虚拟展示厅,增加必要的人机交互场景,同时采用广告屏幕或者自媒体等形式宣传农村特色,有利于吸引游客,弘扬文化、销售产品、改善环境、畅通物流,从而极大提升农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1)积极搭建农村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以BIM模型数据为中心,实施“BIM+”深度应用,整合各方资源,共享信息,开放不同的权限账户,加载与业务流程匹配的信息,按照职责分工,履职尽责,上下联动,协同作业。
(2)开发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打造农村公路群众与专业团队共同管理的群管(协管)网络,积极建立检查、上报、核查、处理、评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鼓励全员参与,引导农村公路沿线居民参与公路的管理、养护和运营中,实时监控,动态管理。重视养护工作,妥善记录所有养护记录于系统中,可视、可控、可追溯,方便下一次养护工作决策和部署。
(3)明确管理各方的主体权责,加强责任落实,制定检查考核方案,围绕“四好农村路”要求,积极构建“建、管、养、运”四个维度的主要评价指标,并纳入绩效考核范围,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
(4)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对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评价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成效的评价,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发力点,是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突破口,同时也是提升农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民生工程。本文提出构建基于BIM思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搭建农村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有利于推动农村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共享信息,减少跨单位沟通壁垒,扩大协同效应,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工作效率,加快推动以建设为主的模式向“建、管、养、运”全面协调发展模式进行转变,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体系支撑和理论借鉴,以期促进广西特色“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