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园艺作物种苗生产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2-11-19 21:30周泽宇王娟娟尚怀国王克健蒋靖怡
种子 2022年3期
关键词:种苗生产

周泽宇, 李 莉, 王娟娟, 冷 杨, 尚怀国, 王克健, 蒋靖怡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北京 100125)

果、菜、茶、花、药、桑等园艺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也是事关民生的重要产品,这些作物在生产上绝大部分是以种苗的形式提供给种植户,优良健康的种苗是生产安全高品质园艺产品的基础。随着园艺产业转型升级,种苗市场需求不断加大,跨区调运数量不断增多,增加了质量安全风险,而种苗产业家底不清、基础数据不准、技术瓶颈不明、规范体系不一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可持续发展。全面了解掌握园艺作物种苗生产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一步规范园艺作物种苗生产,加强种苗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标准引领,对提升园艺作物种苗质量水平,保护农民权益,推进园艺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园艺作物种苗现状

1.1 园艺作物种苗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园艺产业发展迅猛,果苗、茶苗、菜苗的市场需求逐渐突显,我国园艺作物种苗生产大致经历了“四个历程”。 1) 传统自繁自育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园艺产业发展极不充分,育种基础十分薄弱,种苗生产应用基本处于农户自选、自留、自繁、自育阶段。 2) 种苗繁育技术起步阶段。1949年后,科研单位育种和种苗繁育能力得到提升,果茶花桑等作物开始探索应用扦插、嫁接等种苗繁育技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果树苗木生产主要是国营农场、科研单位育苗,进行计划分配;茶树上福建省系统总结应用的茶树短穗扦插繁育技术,并逐渐推广至全国茶区;蔬菜也开始了简单阳畦集中育苗,部分地区并开始应用玻璃、毛毡等覆盖物保温育苗。 3) 种苗繁育技术提升与推广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以果茶苗无性系繁育为技术支撑的专业化育苗场繁育体系初步建立。到1995年,果苗生产出现多元化,有苗木企业、国营农场、科研单位和果农个体户;50 %以上的茶树种苗由专业育苗场繁育;随着塑料薄膜的推广应用,大中拱棚、日光温室的发展为蔬菜大面积集中育苗提供了条件,蔬菜育苗技术进一步发展,开始推广应用营养钵(块)育苗。 4) 现代种苗繁育体系创新与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随着基础条件的改善、育苗设施设备的更新和育苗技术的提升,园艺作物种苗繁育技术有了飞速发展。以育苗场(企业)、合作社、育苗大户为主体的专业化育苗组织逐渐发展壮大。果树上,“九五”开始,国家通过种子工程初步建立了果树良种繁育体系,到2013年,先后在全国选建了146 个以果树苗木为主的苗木繁育基地,为果树苗木繁育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加速了新品种推广普及,如柑橘,目前有近100 个柑橘繁育基地,分布在全国12个柑橘主产省市区,育苗能力达到每年8 000 万株,实际育苗约每年6 000万株,出圃苗木约每年3 000万株,其中容器苗约占60%。茶叶上,短穗扦插育苗模式应用日益成熟,穴盘育苗模式创新应用,逐渐形成一批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蔬菜上,2006年全国农技中心牵头组织开展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协作工作,推动蔬菜从分散育苗转向集中育苗,从营养钵育苗转向穴盘轻基质育苗,使得蔬菜集约化育苗率由不到10%提高到35%。近年来出现了基质育苗、漂浮育苗、水培育苗和嫁接育苗等多样化育苗方式,满足了不同农户和作物的需求。

1.2 园艺作物种苗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园艺作物种苗繁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局部到全国的转变,实现了质的提升和量的飞跃,种苗生产呈现“四个特点”。一是专业良繁(育苗)场和育苗大户(农户)并存。当前园艺产业发展仍旧保持较快发展势头,规模化繁育场无法完全满足种苗需求,小规模育苗场和农户育苗成为重要补充。果树上,由国家投资的国家、省、市(县)级苗木脱毒繁育中心、三级种苗产业工程初步建成,并在水果生产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如苹果,现有4 个部级苗木质检中心,3 个国家级苹果苗木脱毒中心,24 个省级苹果苗木繁育中心,为提供合格的无病毒苗木,初步形成了水果良种繁育推广体系。茶叶上,近三年我国每年新植茶园面积超过7.3万hm2,每年需无性系良种茶苗35 亿株以上,而规模化育苗场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农户育苗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以农户育苗为主的育苗专业县、专业镇和专业村。蔬菜上,大批专业化育苗场成为供应蔬菜种苗的主力军,但规模差距悬殊,既涌现出一批年育苗上亿株的集约化育苗企业,又存在大量500 万株以下的育苗大户。二是现代化育苗与传统育苗并存。一方面,现代化育苗对设施设备和环境调控等技术要求较高,种苗售价也相对较高,规模化种植主体,采用现代集约化育苗较多,而零散小农户为降低成本,采用传统自育苗较多。另一方面,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生产主体规模较小,生产加工较为粗放,农户只能自行生产中药材种苗。三是本地供应与异地调配供应并存。随着大生产大流通物流体系的建立,以及产业扶贫和结构调整带来的产区变化,使得部分大型种苗繁育企业开始进行跨区域种苗调配,柑橘、蔬菜、桑树已经出现了长距离跨区调运,如山东某蔬菜育苗企业已实现从山东安全运输种苗到新疆,但总体还以本地供应或近距离供应为主。四是实生苗、扦插苗、组培苗与嫁接苗并存。由于作物种类、生长环境和育苗技术的不同,园艺作物种苗类型繁多,生产方式多样,主要以实生、扦插、组培或嫁接为主,其中果茶苗以扦插或嫁接为主,蔬菜、桑树以实生或嫁接为主,花卉以扦插或组培为主,中药材以实生或组培为主。

1.3 园艺作物种苗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农业进入绿色高质量发展阶段,园艺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种苗繁育作为园艺产业的基础,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主要有“四化趋势”。一是生产规模化。各地果菜茶花桑等作物已经出现了一批规模化的种苗繁育场,具备完备的场所和设施设备,在种苗生产过程中,基本实现了精准化和标准化,正在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迈进。如湖北福良山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安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年育茶(菜)苗量分别达到1.8 亿株和2 亿株。石斛、金线莲、三七等中药材种苗也将逐步实现工厂化生产。二是过程标准化。随着繁育设施设备的改善和育苗标准技术的提升,设施环控、播种嫁接、扦插移栽和苗期管理等育苗过程也将向全程现代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三是应用产业化。园艺作物育苗产业拥有巨大市场空间,按现有生产规模测算,全年茶叶需15亿~30亿株商品苗,苹果1.6 亿株,柑橘1 亿株,蔬菜4 500亿株,瓜类110亿株,产业化运营是解放农村劳动力、满足巨大市场需求的必经之路。四是模式多样化。园艺作物种类繁多,育苗技术和水平高低不一,育苗方式和经营模式将长期处于多样化发展阶段。从育苗方式来说,企业(农户)根据作物特点和技术特征,合理选择实生、扦插、嫁接、组培等方式;从育苗载体来说,存在穴盘、营养块、漂浮、培养基等载体;从运营方式来说,公司、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之间也将出现多种合作组合方式。

2 种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种苗生产供应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一是假种苗问题。园艺作物在种子种苗管理上属于非主要农作物,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由审定变为登记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现阶段,有效监管手段不足,会造成部分地区种苗市场存在种源混乱、制假售假现象,扰乱种苗市场,影响推广应用。二是种苗纯度不高。中药材、花卉等通过实生苗繁育以及果树嫁接育苗,种子或接穗纯度质量出现问题则会导致种苗纯度不高。三是种苗带病(菌)。在扦插、组培、直播等繁育过程中,由于繁育场所不安全、操作不规范、育苗器材或基质灭菌不彻底导致种苗不健康,出现带病带毒种苗。四是种苗质量太弱。种源混杂再加上育苗设施和环境管控条件不标准,则会导致种性退化、种苗偏弱、抗病性降低、丰产性降低等。

导致上述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是在园艺作物种苗生产、监管和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三难”。

2.1 技术普及到位难

一是设施条件水平低。总的来说,园艺作物集约化育苗占比较低,农户育苗普遍以小(竹)拱棚+遮阳网的简陋设施为主,不具备调温控湿能力,受环境气候尤其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等影响大,壮苗率不高。二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种苗生产标准体系不健全,导致企业或农户技术到位率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无标可依,无法满足多样化园艺作物育苗产业需求。据初步统计,当前我国仅有21 个园艺作物种苗生产检疫国家标准和52 个行业标准,缺少蔬菜、药材、花卉种苗国家标准以及生产、管理、调运等行业标准,且部分现有标准发布时间较长,不适应种苗生产要求,需要修订。另一方面采标率低,即使在育苗企业,多数仍以育苗嫁接工长期经验为指导,管理粗放,采标率低,壮苗率低。三是优良砧木应用率低。目前我国砧木选育工作较为滞后,缺乏质量可靠的砧木品种,导致嫁接亲和性或共生亲和性低下,给育苗企业和农户带来较大损失。近年来由于砧木选择不当影响嫁接苗种苗质量事件频发,有些砧木嫁接后还会影响结实或降低果实品质。如目前我国甜瓜嫁接比例很低,主要原因是适合甜瓜嫁接的砧木品种少。

2.2 种苗监督管理难

一是基础信息不足。园艺作物种类多、范围广,种苗形态多、链条杂,再加上近些年政策变动较大,导致各地对园艺作物种苗生产、市场调运、种苗应用等基础信息收集整理不足,对于全面分析把握种苗现状和趋势带来较大难度。二是质量标准不全。种苗质量检测专业性强、难度大,传统大田作物检测手段不适合园艺作物种苗检测。而现阶段,分作物细化的园艺作物种苗质量和检测技术标准/规程十分匮乏,技术手段和质量标准的缺失,无法实现有效的过程监督、质量判断和事后追责。三是监管手段和队伍不强。从监管主体看,以前是园艺作物部门负责,机构改革后明确由各地种业部门负责,但各地种业部门长期以来以监管大田作物种子为主,对园艺作物种苗基本没有涉及,人才和技术都缺乏。从监管过程看,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由审定变为登记后,大多数农户及部分育苗合作社达不到办证对检验室、育苗厂房、检验仪器、技术人员等的要求,无法获取许可证。四是跨区调运风险大。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精准扶贫,园艺作物产区发生位移,部分地区引种随意性大,跨省跨区域调运现象普遍。一方面,种苗检疫方法存在不足,跨地区检疫一般通过抽检,有些传播性疫病前期发病率低,症状不明显,存在漏检可能。如柑橘苗木调运检疫中,黄龙病在没有木虱传播情况下,发病率极低,需要用到分子检测手段或种植一段时间后才能判断,抽检和直观判断检测后的苗木仍存在传播风险。另一方面,种苗适应性差,如部分茶叶产区在引种前未开展试种工作,部分品种种植后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条件,影响茶园园相和茶叶品质,尤其北方茶区引入未经驯化的茶树品种,定植后死苗率高、长势弱。另外,跨区调运的运输设施装备水平不高,果茶出圃裸根苗、蔬菜穴盘多层装载等密集运输方式也给种苗质量带来隐患。

2.3 农民选苗用苗难

一是利益驱动导致假劣种苗。由于出场(圃)种苗无标可依,健康壮苗标准不明,再加上品种权益保护制度不全和种苗质量监管不严,育苗主体和中介“王婆卖瓜”,导致种苗鱼目混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良种纯度不高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农民权益。三是缺乏市场推介和培训引导。与大田作物不同,园艺作物种苗市场推介和品比示范相对较少,种苗相关生产技术培训和观摩也较少,新型经营主体缺乏有效途径获取优良种苗推介信息,政府种苗招投标不规范或个人盲目引种带来较大生产风险。农民由于无知识、无经验、无手段,对种苗真假、好坏辨认困难,基本只有销售者介绍一条途径,导致选苗用苗难。四是溯源追责困难。近年来,园艺作物种苗质量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农户种植后,出现检疫性病害、不结实或品质降低,很容易联想到种苗问题。由于缺少监管和检测标准,种苗生产厂家千方百计找理由撇清关系,许多纠纷长期悬而不决,受影响较大的仍旧是农民。

3 推进种苗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目标方向

推动园艺作物种苗提升要以实现种苗生产绿色安全、高质高效为目标,强化质量提升与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农技部门、育苗企业和科研单位力量,开展产区调研和数据调度,全面摸清当前我国园艺作物种苗生产供应和质量安全真实情况;分作物、分区域开展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示范;研制园艺作物健康壮苗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南和规范,搭建联通种植大户、农业部门、种苗企业、科研单位的有效桥梁,打造信息共享体系,建立良性互补机制,推进园艺作物种苗质量全面高质量提升。

3.2 对策建议

3.2.1贯穿一条主线

园艺作物种苗生产种类多、环节多、链条长,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保障种苗质量安全这一主线,对于当前种质资源、种苗环境管控、跨区监管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大力推进生产要素、过程环节、技术模式的集成创新,强化过程管控,实现质量可追溯,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3.2.2实施两个监管

一是实施健康种苗生产全过程控制。在种苗生产繁育过程中,强化过程管控,推动相关标准制(修)定,推进种苗繁育企业全过程采标生产,保障种苗安全。二是实施健康种苗产业全链条管理。加强对种苗生产企业、供应品种、供应数量、供应区域、质量状况等全产业链条各环节的管理,特别要加强种苗跨区调运监管,形成产业闭环。

3.2.3推进三大工作

一是推进种苗数据统计调度。摸清产业情况,结合园艺作物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区域布局,建立种苗生产供应数据库,在作物关键时期进行种苗生产信息的调度和统计分析,分作物、分区域了解掌握种苗产业基本情况。聚焦实际问题,对于重点作物、关键环节、突出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进行系统全面分析,摸清种苗生产中影响质量的环节和技术问题。提供政策依据,通过上述摸底调度和情况调研,从宏观上形成园艺作物种苗繁育形势、市场供需趋势分析和对策建议,为全国园艺作物种苗繁育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二是推进种苗质量标准研究。梳理现有标准。结合生产实际,分批、分步骤对现有老旧标准进行分析评价,按轻重缓急对影响种苗质量的相关标准和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对关键技术参数进行验证,提出修订意见。开展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果树无病毒苗木繁育技术、茶树工厂化快繁技术、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重点花卉/药材快繁技术等育苗关键技术研究,明确技术指标。

三是推进健康壮苗标准化生产。建立标准体系。在完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园艺作物健康壮苗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南和操作规范,主要包括健康壮苗质量标准、工厂化/集约化育苗规程、嫁接/组培等育苗标准、育苗设施设备、环境调控、病虫害防控等技术标准,用于指导专业化育苗企业培育符合标准的健康壮苗。强化技术示范。在全国园艺作物优势产区,分作物选择一批设施完备、基础扎实的良繁场(育苗场),开展健康壮苗工厂化(集约化)育苗技术集成示范。加强宣传培训。推进标准化关键技术普及和培训,宣贯健康壮苗标准,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和到位率,提高企业(农户)生产或选用健康壮苗意识和水平,扩大技术影响力。

3.2.4建成四个体系

一是良繁体系建设。根据适宜区域、品种和种质需求等,开展品种选育,选育优质、高产和多抗新品种。加大果菜茶等园艺作物三级良繁体系建设力度,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种苗企业,加强脱毒苗和无性系良种苗木的示范推广,加强种苗调运监管;二是标准体系建设。按照需求导向、先进适用、急用先行的原则,分作物、分环节制修订园艺作物健康壮苗相关标准,开展标准相关技术参数研究,强化标准使用宣贯;三是绿色农资体系建设。通过政策扶持、标准制定、过程监管等手段,引导种苗生产繁育相关的品种、基质、肥料等绿色农资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绿色农资的技术水平和合格率;四是人才体系建设。按照产学研推用一体化思路,强化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加强相关技术的集成熟化、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支持种苗繁育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全面提升种苗质量。

猜你喜欢
种苗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阿宽的生产小组
固本清源 种苗当先
林木种苗行业发展现状及管理措施探讨
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苗木信息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林业种苗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