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年
(旬阳市赵湾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陕西 旬阳 725781)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提炼出的菜籽油富含维生素E和亚油酸,是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可食用的健康油类,随着健康饮食习惯的推广,油菜的社会需求量也在逐步扩大。陕西作为国内重要的油菜种植区域,2020年,全省播种面积达17.572×104hm2,油菜籽产量为37.51×104t。受气候、品种、播种时间和种植技术影响,油菜整个生育期均有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油菜产量,还会危害油菜产品品质。因此农户要根据不同病害特征和虫害发生条件进行防治,确保油菜安全种植和农民增产增收。
1.1.1 危害特征
油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侵害茎部,其次为叶、花、角果。发病初期,植株茎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颜色呈浅褐色,逐渐形成边缘褐色的长条斑,病斑处呈轮纹状。湿度较大时会在病斑上出现白色菌丝,茎部空腔并有许多黑色菌核。病茎易折断,上部枝、叶枯萎。叶片病斑为近圆形的轮纹状,中央颜色为黄褐色,周缘为浅黄色,最外围呈暗青色。角果病斑初期为褐色,后期呈灰白色,易腐烂。
1.1.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一是合理轮作,油菜不能重茬种植或与大白菜、卷心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轮作,适宜的轮作农作物为玉米、红薯、小麦、马铃薯等;二是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25~30 cm以上的深耕,清除田间病害菌体;三是合理密植,油菜产量和植株单株的有效角果、角粒数、千粒质量等指标有关,适宜的密植能协调个体植株和群体之间的关系,促进油菜分枝,提高油菜群体抗菌核病的能力。由于不同品种的栽植密度有所差异,农户在品种的基础上结合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定植,适宜的密植量为7.5×104~10.5×104株/hm2[1];四是种子处理,首先是盐水选种,将油菜种子置于8%~10%盐水溶液中,剔除漂浮空粒、杂质和菌核,然后阳光下晾晒4 h。其次是包衣处理,用HAU-1种子处理剂处理的油菜,菌核病防效达47.8%,盛花期联合喷洒120 g/hm2的啶酰菌胺+氯啶菌酯(2∶1混合)制成的化学药剂,菌核病防效率达84.56%[2]。
(2)化学防治。油菜初花期、盛花期分别使用质量分数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用量为2.25 kg/hm2)或25%嘧菌酯悬浮剂(用量为1.8 kg/hm2)进行喷雾,菌核病防效率达85%及以上[3]。
1.2.1 危害特征
苗期发病率高。主要侵害根部、根茎部,幼苗期发病时期茎基部会出现水渍病斑,根茎部发病时会出现凹陷,病斑颜色均呈褐色,病变茎秆逐渐干缩。当田间出现积水或湿气较大时,病斑处会长出褐色菌丝,呈蛛丝状,病苗倒伏率高。若成株期感染则主根易拔断,根部病斑为灰黑色。
1.2.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一是及时排水,自然降水后要及时清理积水,对于黏重土壤在播种前进行翻耕晒垄。二是苗床处理,苗床均匀施撒石灰粉(用量为750 kg/hm2)。
(2)化学防治。若田间出现根茎腐烂的植株,需要及时拔除,统一烧毁,然后在病株种植区域及周边施撒40%拌种灵药剂∶细砂(1∶200),100 g/穴,用药间隔为每7 d 1次,喷施药总次数为2~3次。
1.3.1 危害特征
油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侵害叶片,其次为茎部、角果。叶片感染初期会长出绿色圆斑,后期变为黄色病斑,形状呈多角形,叶片病斑的背面会有一层白霉。
1.3.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一是种子处理,种子阳光下晾晒后进行药剂拌种,1 kg种子用质量分数35%甲霜灵粉剂(用量为1 g)拌种。二是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做好排水工作,以防积水淹苗。
(2)化学防治。霜霉病对白菜型油菜的侵害性较大,3月抽薹期时霜霉病的发病率达20%,发病初期喷撒质量分数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用量为900 L/hm2),用药间隔为7 d/次,喷药次数为3次。
1.4.1 危害特征
主要发生于苗期—开花结荚期,主要侵害叶片、茎部、角果。发病初期,叶片上有浅绿色斑点,花梗顶部的体积增大易弯曲,茎部和角果感染后会长出条状疱状物,颜色呈白色。后期叶片病斑体积变大,呈圆形,颜色为黄色,叶片背面病斑和茎部病斑相似。花瓣肥厚,无法正常结实。
1.4.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一是选择抗病力强的油菜品种,荠菜型油菜的抗白锈病病能力要高于甘蓝型和白菜型,如新油1号。二是合理浇水,由于油菜怕涝,因此雨后要排干田间积水,遇旱时浇水,出苗期间的田间持水量维持在65%,开花前后维持在80%,角果发育期为75%。三是剔除病苗,为减少白锈病菌在田间蔓延,在田间巡查时发现病叶一定要摘除,并统一带出田间外。
(2)化学防治。油菜苗期、抽薹期分别喷洒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用药间隔为每7 d 1次,喷药次数为3次。或选择喷洒质量分数58%甲霜灵·锰锌,该药剂在防治霜霉病的同时对白锈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剂防治时要选择晴天,若用药后降水,则需要再次喷洒,喷洒时保障叶片正、反面均有药剂。
1.5.1 危害特征
油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侵害叶片,其次为茎、角果。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长出体积较小的圆形霉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向外扩展可连结成片状,由于病斑影响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油菜生长缓慢,开花时间向后推迟或无法正常开花。发病后期,整个叶面被白粉状的霉斑覆盖,叶片枯黄,油菜的花器形状异常。
1.5.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一是种子处理,1 kg种子用600 g/L吡虫啉(用量为20g)+25 g/L咯菌腈(用量为10 mL),防治效果达69.2%,或用30%噻虫嗪(用量为14 mL)+25 g/L咯菌腈(用量为10 mL)拌种,防治效果59.3%[4]。二是合理施肥,油菜种植期间减少氮肥施用量,适量增加磷肥和钾肥。
(2)化学防治。现蕾期、初花期、花荚期分别喷洒5%香芹酚水剂6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达55.15%,禾奇正6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为51.04%,用药间隔为7 d/次,喷药次数为3次[5]。
1.6.1 危害特征
苗期发病率高。主要侵害根部和茎基部,发病初期,地上植株的茎基部会长出水渍病斑,茎部容易折断,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0%时会在病斑和植株所在的土表出长出絮状菌丝,颜色为白色。
1.6.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一是种子处理,1 kg种子用质量分数40%拌种双粉剂(用量为4 g)拌种。二是选择无病土壤进行油菜种植,使用前可翻耕,连续晾晒3周或进行土壤消毒,1 hm2土壤均匀施撒750 kg石灰粉。三是选择抗寒性能强的油菜品种,如陇油2号。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撒质量分数95%恶霉灵精品4 000倍液(用量为45 L/hm2),用药间隔为7 d/次,喷药次数为3次。
1.7.1 危害特征
油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生育后期发病率较高。主要侵害叶片、茎、角果。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 “V” 字形斑,颜色为黄色,叶脉颜色呈深褐色,叶柄的病斑为水渍状。病情后期叶片由于营养供给不足会出现干枯。茎部染病初期会出现长条状的暗绿色病斑,后期病斑颜色为黑褐色,切面有黑环,易腐烂,后期主茎停止生长直至死亡。角果染病后病斑为深褐色或黑褐色,种皮表面有游子状的褐色病斑。
1.7.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一是适时播种,根据黑腐病流行条件,黑腐病流行区域不宜过早播种,一般在4月左右进行播种;二是种子处理,油菜种子置于质量分数45%代森铵水剂300倍液浸泡20 min,清水冲洗表面药液后,晾干后播种。或1 kg种子用质量分数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用量为4 g)拌种;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减少因中耕松土或除草造成的伤口,最后一次收获后做好田园的清理,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和病菌。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撒质量分数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间隔7 d再喷洒1次,若仍有黑腐病发生,更换45%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再喷1次。幼苗期发生黑腐病应避免使用新植霉素和链霉素,以防发生药害。
2.1.1 发生条件
蚜虫喜温暖、干旱,适宜繁殖温度为(22±4)℃,湿度为(70±10)%,春末夏初、秋季病害严重。主要寄生在油菜叶背面,吸食汁液,破坏叶片细胞直至植株死亡。同时蚜虫作为油菜病毒病传播媒介,对早播油菜的危害更大。
2.1.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一是苗期清除杂草。二是合理密植,蚜虫病害严重区域适量降低播种密度,增加田间植株的透光度。
(2)物理防治。苗期在田边悬挂黄色粘板(涂抹一次机油),高度为距离地面50~60 cm。
(3)生物防治。当每株油菜蚜虫超过20头,以投放蚜茧蜂替代蚜虫杀虫剂,化学农药减量达60%,防治效果达65%[6]。
(4)化学防治。当油菜长出3~4片真叶时,用质量分数25%噻虫嗪(用量为18.75 g/hm2)或70%吡虫啉(用量为31.5 g/hm2)兑水(750 kg/hm2)进行喷雾防治,间隔14 d后再用药1次即可。
2.2.1 发生条件
菜青虫全年均可发生,以5月—8月为虫害严重时期。菜青虫主要在油菜背面产卵,幼虫活动缓慢,能将叶片刻洞或全部吃光,严重影响油菜品质和产量。
2.2.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油菜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的杂草、残留的茎叶等,深耕30 cm,减少越冬虫体数量。
(2)或白僵菌(用量为250 g/hm2),油菜菜青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59%和92.07%[7]。
(3)化学防治。幼虫盛期喷洒质量分数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2龄前喷洒3.5%锐丹乳油800倍液,用药间隔为7 d/次,喷药次数为3次。
2.3.1 发生条件
苗期病害严重,从早春开始流行一直可持续到油菜收获,其成虫转移到附近杂草或土表越夏。降水量少的年份病害严重。
2.3.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一是保持田园清洁,油菜田地或园区内切勿堆积草堆、麦秸垛,早春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异物,对落叶杂草等进行统一烧毁。二是合理轮作,减少和十字花科植物轮作,降低虫害。
(2)化学防治。一是土壤消毒,油菜播种前在土壤表面施撒质量分数1.5%辛硫磷(75 kg/hm2)。二是成虫盛发期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900倍液,用药间隔为每7 d 1次,喷药次数为3次。
2.4.1 发生条件
早春开始盛行,一直持续到9月,主要为害油菜苗期、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菜蝽刺吸后会在嫩芽或叶片上留下黄白色斑点。
2.4.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避免与十字花科植物轮作。田间发现有虫卵,及时摘除虫害叶片。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撒质量分数2.5%溴氰菊酯乳油200倍液,用药间隔为7 d/次,喷药次数为3次。
2.5.1 发生条件
每年3月下旬—5月初流行,幼虫可潜入叶片表皮下啃食叶肉,叶片虫蛀斑痕明显,叶片枯萎,植株缺乏营养枯死。
2.5.2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糖醋酒诱杀,将100 g红糖、100 g醋、1 L水混合后煮开,放置室温后滴加质量分数0.05%敌百虫,混匀后,喷洒在田间的干草中,定期更换有虫体的干草。
(2)化学防治。成虫盛发期喷撒质量分数40%二嗪农乳油1 000倍液,用药间隔为7 d 1次,喷药次数为3次。
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虫害病害杀灭和预防方式,但受耐药性影响,农户仍应以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为主,通过强化田间管理,从绿色防治途径提高油菜群体的抗病力,进而保障油菜高产优质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