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淼淼
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选择,背后的推动力更有文化传统、社会期望、社会规训和同辈压力。可即便如此,总有一些人,或停下脚步,或改辙易途,毅然脱离“社会时钟”,为自己划下一道道不一样的人生刻度。
不少人将谷爱凌的成功归功于优秀的家庭教育。实际上,谷爱凌母亲谷燕的人生经历也足够精彩。
谷燕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攻读了10年生物学后,将近30 岁的她毅然转到了商学院读第二硕士学位。
一个有希望在生物学领域做出杰出成就的人,却最终选择了风险投资这样一个颇具挑战性的事业,选择了一条全新的职业赛道。
此外,她也没有按照常规的人生轨迹,在“应该”的年龄结婚生子,而是在40 岁左右才生下了谷爱凌。而正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坚定行走的谷燕,才可以说出“我不需要女儿太完美”;驱车八小时跟女儿滑雪,却庆幸“女儿能够陪我玩”;成为一个尊重孩子所有梦想的“酷妈妈”。
饺子进入华西医科大学后,手握“医生”这份“就业保险单”,却常隐隐憋闷。他意识到,自己那股创作的激情一直没熄灭。想明白后,他放弃医学,自学计算机动画。毕业后,他去了三维动画广告公司工作。做出满意的作品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于是,饺子心一横,辞职了。2008 年,《打,打个大西瓜》横空出世。这部几乎零成本,仅靠饺子一人之力、一台电脑,耗时三年八个月打造出的16 分钟短片,一经推出就震惊动画界,斩获国内外30 多个大奖。多年后,饺子开始打磨《哪吒》剧本,一磨就是整整两年,制作又花了三年。终于,《哪吒》成为首部票房破10 亿的国产动画电影。饺子和《哪吒》一起“封神”,这一切都源于热爱。“永远去做你余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是导演饺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