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芳
(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 莘县 252400)
1.1.1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中包含了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链球菌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等,此类疾病大多数都是通过飞沫、空气进行传播,比如感染疾病的人在讲话、打喷嚏或者是咳嗽时,会将病原体排到空气中,污染环境以及物体表面。因此,需要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呼吸道传染病中包含了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链球菌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等,此类疾病大多数都是通过飞沫、空气进行传播,比如感染疾病的人在讲话、打喷嚏或者是咳嗽时,会将病原体排到空气中,污染环境以及物体表面。因此,需要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1.1.2 接触类传染病
此类疾病可以通过皮肤、黏膜、血液等进行接触传播,比如沙眼、毛滴虫病、性病等等。对于这类疾病,需要对皮肤黏膜以及相关生活用品进行消毒、隔离,进行预防。
1.1.3 肠道类传染病
其中常见的包括伤寒、细菌性痢疾、沙门氏菌感染、细菌性食物中毒、某些肠道寄生虫等等,这类疾病可以通过食物、饮水、用具或者是媒介动物的活动进行传播,比如蝇类、鼠类、蜂螂等等。对于此类疾病的控制和预防,需要做好环境卫生的工作,消灭蝇类等病媒生物。
1.1.4 虫媒传染病
其中包括一些病媒生物,该类病媒生物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消灭蟑螂、鼠虫类病媒生物,阻止其进行传播。
1.1.5 由各种感染因子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有些感染性疾病是在医院环境内,所受到的感染。其中包含了医院工作人员、住院病人、陪护人员。医院是病源微生物的聚集地,而且同样也是免疫力比较低的人群所集中的场所[1]。而且,人与人之间具有一些特殊的接触方式,所以会引起相应的疾病感染。比如一些病人排出的微生物,可能会引起交叉感染、环境污染,或者是病人自身携带的微生物也可能会引起感染。感染因子有可能会存在于地面、空气中、物体表面等,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注射等各种途径,进入到人体,进而引发感染。因此,在医院内,随处可见紫外线消毒等,只有做好消毒预防的工作,才能够把医院内的感染概率,降到最低的水平。
1.1.6 新型传染病或者是不明原因的传染病
人们对于新型传染病,或者是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具有一定的认识片面性,这类疾病往往是刚检出,或者是暂未明确的,对于其传染源、治疗方案、免疫保护措施等,基本上都是处于滞后的状态[2]。所以,只能通过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才可以防止疾病的迅速蔓延,阻止病情的快速发展。比如在对抗禽流感和SARS病毒时,通过利用消毒隔离和病媒生物杀灭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作用。
1.1.7 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严重破坏了世界的和平发展,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在使用生物武器以后,必须要快速封锁污染区,并且进行一系列的消毒和灭虫措施。此外,对于污染区的食物、水源,也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并且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3]。
1.1.8 自然灾害的形成
灾害发生以后,人们的生活秩序被打乱,自然环境也同样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一些呼吸道疾病、虫媒疾病、肠道疾病,很容易在灾难发生以后爆发。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做好饮食、环境卫生的消毒工作,开展消毒、杀虫、灭鼠的活动,控制各种疾病的肆意流行。
1.1.9 重大工程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一些大型环境改造工程的开发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自然疾病或者是自然媒介生物,迁移至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而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因此,在阻止传染病传播的防治工作中,消毒与病媒防制具有直接、促进的重大意义[4]。而且对病媒生物疾病进行相关的监测,开展相应的防制工作,也可以对突发社会动荡的平定工作,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受到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广泛重视与关注,并且也在不断的建设发展和壮大。相关工作人员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充分支持与肯定,在处理突发社会事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且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在进行灾区现场的消毒处理工作时,疾控机构消毒与病媒防制工作人员首当其冲,积极应对各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充分发挥出其专业的优势,有效控制了各类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5]。此外,在组织和开展灭鼠行动时,对于除四害的技术指导与落实,以及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内容上,也表现得特别突出。在防治工作中,俨然已经形成一个具有较强业务素质与能力的队伍,也为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积极参与国家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对于媒介生物控制、现场预防性消毒的工作,也有效保护了人民的安全,使疾控中心消杀灭社会化的服务,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有研究调查发现,防制工作在组织机构建设、技术体系、系统建立、规范化管理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所以导致与当前社会的形势发展不太符合,其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而且部分地方仍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没有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3.1 没有明确防制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职责
在消毒处理的工作方面,只注重创收,忽视了监测质量的提升与管理。就如SARS发生时,会出现滥用消毒剂等各种错误的防护措施。所以,如果没有形成科学管理、规范操作的防制工作应急处理,就会达不到对各种危险因素监测的执行力度,不能及时发现防制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因此,例如托幼机构、医院等重点控制地点,需要对此提高足够的重视。
由于相应的主管部门并没有落实和承担相应的职责和任务,也没有对病媒生物控制工作进行正确、严格的考核,或者是开展过有关病媒生物控制的专项调查研究,以至于该防制工作游离于形式表面,脱离了主要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因此,影响并制约了病媒防制工作的完善建设与发展[6]。
1.3.2 没有健全和完善相应的专业机构
有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除了各省或是部份地级市疾控中心,一些县级的疾控中心,其消毒专业或者是病媒生物控制专业,都没有单独设置专业的科室,都是附属在别的业务科室里。而且,对于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术配备也不是特别的充分和固定,没有专业的业务保障需要[7]。再加上消毒和病媒防制工作的专业人员比较少,缺乏独立的业务部门,所以就导致防制工作很难全面、高效的展开,以至于防制工作的质量普遍都很低。
1.3.3 缺少技术人才和人资力量
在目前的防制工作中,专业的消毒人员和病媒生物控制人员资源比较匮乏,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比较低。虽然疾控中心每年都在组织和培训新理论和新技术,但是由于诸多的原因,很多学术交流及研讨会中所培养的技术人员,大多已经离开原岗位,或者是已经退休。而基层的防控机构,需要加强培养和专业技术的指导,所以导致大部分的疾控中心的控制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这给卫生防控工作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如果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的情况下,就会使得尴尬的场面再现[8]。
1.3.4 防控工作的经费支持不足
根据防控机构的工作规范要求,各省、市和县级的防控机构都必须展开医院消毒和病媒防制质量的监测工作。尤其是病媒防制工作的调研工作、医院的感染状况等等。可是由于各专项工作的组织和开展缺少资金的支持,以至于工作没有完全落实,所以工作质量更不能有效的进行保证[9]。
1.3.5 科研防控工作的基础较薄弱,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
由于防控工作的科研水平比较低,不能完全适应疾病防治的实际需要。比如医疗器械和卫生用品的灭菌、消毒工作,或者是现场空气消毒等,这些都需要相应的、专业的科研成果,作为技术支撑和指导。此外,从另一方面来说,还缺乏必要的技术储备,一旦出现新发的媒介生物性疾病,就无法及时、有效的控制局面。
1.3.6 社会化防制服务工作没有完全落实规范与管理
社会经济的进步,让政府和社会群体开始逐渐关注和重视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在世界各地,都陆续出现了很多专业的服务公司,给防制服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成效,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可是这些服务公司的专业性防治技术还不够成熟,工作质量和效果也不是特别的明显。所以也就影响了防制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实际效果。
消杀是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主要手段,可以充分体现在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各种灾难、传染病的处理方面[10]。因此,各级疾控机构,需要着重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专业学科建设,合理配备专业的研究室和实验室,以及相应的工作人员、所需的仪器设备等等。只有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才能够提高工作质量,进而使防制工作的建设与发展,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全面化。
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专业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各级病媒生物防制的专业工作人员,需要大力推动防制工作的建设和发展,给除害、预防的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此外,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如此迅速,在现有网络技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术培训,如定期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的技术培训讲座,不断积累实践工作的经验,加强联系和沟通。创新防制工作的组织与形式,发挥出专业的优势,创建和打造良好的专业环境以及专业建设队伍,并且加大力度培养队伍,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工作[11]。对于一些高危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需要科学的进行分析,并且合理利用监测的结果,制定出具有实施价值意义的预警信息和相关干预措施。
各类疾控机构要想落实各种公共职能,就需要通过政府得到充足的资金和相关政策的支持。政府的支持和保障,是开展防制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基础。与此同时,也需要社会群众广泛的支持和认可。进一步发挥防制工作的社会作用,可以更好的应对各种公共卫生的突发事件,逐步实现公共卫生的服务均等化建设,进而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