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8世纪的大英博物馆,在过去近3个世纪里,接待访客人数超过3.5亿。作为世界上首家国家级公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收藏着全世界的文明记忆,但它的发展却与战争和殖民历史密切相关。
1753年,英国收藏家汉斯·斯隆去世。在告别人世前,他立下遗嘱,将自己在世界各地搜集的无数珍品捐献给国家。这些珍宝随后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馆藏基础。1753年6月7日,英国乔治二世国王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馆。随后,大英博物馆在伦敦蒙塔古公爵府邸问世。
经过日积月累,大英博物馆的馆藏越来越多,这和英国当时殖民扩张的政策关系密切。1763年,英国通过七年战争击败法国成为世界海洋霸主;1815年,英国赢得拿破仑战争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曾经发生在缪斯神庙、卢浮宫的故事,再次发生在大英博物馆。随着英国的殖民足迹遍及全球,各国文明的珍宝也渐渐通过各種形式流入英国本土,最终陈列在大英博物馆中。
为了给博物馆中日益增多的藏品提供更多空间,19世纪80年代,大英博物馆中自然历史类收藏品被转移到伦敦南肯辛顿区的新建筑中,后来成为自然历史博物馆。
19世纪,随着学术研究工作的持续展开,管理者们通过开设讲座、改进展陈方式,以及为藏品标上流行导语等方法来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
20世纪,大英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大步发展。1903年出版第一部博物馆指南,1911年委任第一位讲解员。到20世纪70年代,大英博物馆翻修其美术馆,成立教育服务机构和出版社。21世纪初期,博物馆继续扩建公共建筑。
然而,大英博物馆目前也面临许多争议,其在归还文物一事上不积极的态度屡屡招致批评。面对文物来源国和活动人士的抗议,大英博物馆曾回应称:“如果每一件文物都要回到它原始的地理位置,包括大英博物馆在内,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博物馆都会被掏空。”
(摘自《环球时报》 纪双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