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连睡8个小时,这只是一个近来才有的发明,而不是身体自然的需要。
美国埃默里大学英语教授本杰明·里斯在《狂野的夜晚》一书中说,我们目前对睡眠的要求的历史并不长。罗杰·埃克奇在《黑夜史》一书中说,过去,“即使是富人,离家在外时偶尔也会与别人同睡一床。到了18世纪,上层社会普遍鄙视同床的做法。但是,甚至在中产阶级家庭里,同床仍被认为是一种幸事。睡在一个熟人旁边,不管这个人是家庭成员还是身份相同的佣人,或者朋友,除了享受彼此的温暖和节省另一张床的费用之外,还有许多好处。它提供了一种安全感。在有不祥预感的夜晚,和朋友、亲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可以减轻彼此的恐惧”。
跟人同床更具吸引力的是,几个小时的亲密交谈,同床的人之间能建立起难分解难解的感情纽带。“当然,也有人一上床就疲倦了,不再进行交谈。但是工业化以前,大多数家庭成员不会很快就入睡。今天的人从上床到入睡平均需要10到15分钟,而300年前这个时间可能更长。同床共眠使人们有了一个可以倾诉衷肠的伙伴,这种亲密程度在白天是很难达到的。一位散文家说,绝大多数男人穿上睡衣之后就流露出真性情了,而在白天繁忙的事务中,他们更像是戏中的角色。”
床友们并躺在黑暗中,常常会做出些逾越传统习俗的事来。“王政复辟时期的歌曲《她在天黑的时候上床睡觉》中描写女主人跟女仆举行放屁比赛。女佣人跟女主人共床,可以保护女主人不受丈夫的殴打。在床上变化最大的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在床上,夫妻之间肉体上和精神上的亲密表现得最为充分。当劳累的人躺下来后,传统的夫妻间的界限就缩小了,妇女在男权家庭里得到了暂时的自主权。躺在黑暗之中,妻子有胆量说些在其他时间不宜谈论的事情。”
现在人们对睡眠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每晚在独立的卧室里连睡8个小时。但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没人是这么睡的。里斯说,人们之所以睡不到8个小时,有下列10个罪魁祸首:
睡眠模式因年龄、基因构成、性别等因素而异。每天8小时也许适合一些人,但对一些人来说8小时可能太多了,对另一些人来说8小时还不够。所以你只要觉得自己睡醒后感觉精力很充沛就行了,把睡眠记录扔掉吧,那只会让你发胖。
所谓正常睡眠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都非常不同。在19世纪前,大部分欧洲人和北美人夜里都会睡两觉,第一觉之后会醒来,过一个小时或更长的间歇才能重新入眠。醒来前的那一次睡眠被称为第一觉,或第一次短睡或死睡。接下来的第二次睡眠叫作第二觉或晨睡。所以我们坚持要一气睡上8个小时,这只是一个近来才有的发明,而不是身体自然的需要。
有一条谚语说,“男人睡6个小时,女人睡7个小时,傻瓜睡8个小时”。还有“天性需要5个小时,习惯成了7个小时,懒惰是9个小时,邪恶则要11个小时”。德国某些地方把9点钟上床称为“脱裤子的时间”,而17世纪的英国谚语教导人们:“6点吃饭10点睡,活上九十又九岁。”丹麦一位牧师的客厅里挂着这样一幅题字:“待到9点你是我的朋友,待到10点也马马虎虎,待到11点你就成了我的敌人。”
在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睡眠长短因为季节而不同。在有些地方,在冬天因为食物匮乏、要保存热量,所以人基本上会冬眠。今天我们把季节性差异称为季节导致的紊乱,但在过去这种差异是为了生存必须采取的手段。多出门晒晒太阳吧,让你的身体真正地体验到季节。
当代美国人花许多精力训练孩子正确地睡眠。这种训练的目标非常奇怪。在大部分时间、大部分地方,父母是跟孩子挨着睡的,上床时间也不会被严格地遵守。相比之下,许多美国专家推广让孩子自己睡、定时睡的目标。对睡眠如此小题大做,导致孩子长大后对睡眠很焦虑。
这一点无需解释。
也许躺在你旁边的人打呼噜、乱踢。或者他们不睡,玩手机,或者想跟你亲热。鉴于你爸妈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教你独自入睡,你怎么能跟其他人分享一张床呢?也许你要跟你的另一半解释,你只要在他们醒着时爱他们就够了。也许你在客房能睡得更好。
睡眠是很重要,我们需要它来处理记忆、清除大脑中的神经毒素、增强免疫系统。但如果你明天有点疲倦也不是什么大灾难,除非你是飞行员或核电站的工人。所以如果你睡不着,又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那不必太担心。
我们整天一直盯着的屏幕令人分神、晚睡。它们发出的蓝光会抑制带来睡意的褪黑素的分泌。即使你关掉了屏幕,你的大脑也要过一会儿才能意识到它也该关闭了。有些电子书阅读器的光很柔,但一般来说,在该休息时,读读纸书吧。
凌晨3点的时候,在印度德里的程序员还没睡,以便帮你消除你的演示文档中的错误。
睡眠是很重要,我們需要它来处理记忆、清除大脑中的神经毒素、增强免疫系统。但如果你明天有点疲倦也不是什么大灾难,除非你是飞行员或核电站的工人。所以如果你睡不着,又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那不必太担心。
◎ 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