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彤
每当谈起艺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那离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了”,但“艺术融入生活”这件事,其实早已悄然发生,无论是一个杯子、一盏台灯、一条地毯……都可以成为进入你生活的“艺术品”。随着青岛提出“建设艺术青岛,让人文青岛享誉世界”的美好愿景,越来越多新形式的艺术展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随着“看展式社交”的兴起,早已打破了艺术的门槛与界限,也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了大家的生活里。
不知道去哪里,不妨看次艺术展吧,去开启一场关于艺术的思考与体验。
青岛从来都不缺少美的浪漫氛围,走在八大关的路上都能感受到浓郁的色彩美,是属于这个季节的限定浪漫,太平角一路18号打造的艺术展,为这场浪漫加持了一些星光和童话。
在一片绿树掩映中,有一座白色的几何型老别墅,安静得伫立在太平角一路4500平方米庭院内已有近百年的时光,如今也渐渐有了热闹的人气。它由法国设计师白纳德设计,欧式建筑砖木结构,经过重新整修后变身为了一家集画廊与咖啡馆为一体的艺术空间“21画&ZENS T”。作为山东省首家当代潮流艺术画廊,会不定期的举办艺术家见面会、限定展品及艺术家的联名作品出售。
老别墅整体呈白色,设计师在保留原有墙、顶、地的基础上,楼梯采用吊装悬空,二楼保持原有的法式孟萨屋顶,并增加一部分展示隔墙。整修换新后的大玻璃窗户像一幅幅艺术作品掩映在天然的绿色中,与4500平方米的庭院融为一起,将青岛的红瓦、绿树、白墙展现得淋漓尽致。二层建筑的旁边是一个一层的小平房,国内知名品牌哲品“ZENS T”新派茶饮在此入驻,茶与艺术在一栋近百年建筑里完成了一次新的尝试,“新”与“旧”碰撞融合出新的形态,为建筑更添迷人魅力。
近日,这栋焕然新生老别墅也迎来了它的“首秀”——《在家的流浪家》展览。
一楼摆满了艺术家张占占的经典小熊摆件,红色与白色的视觉冲击,可爱至极。墙上一幅幅毛茸茸的兔子作品随处可见,它们就是本次画展的主题作品《在家的流浪家》。
《在家的流浪家》灵感来源于疫情期间林天禄与儿子在家相处的一段经历。特定的空间里,儿子和平常不一样的举动激发了林天禄的一些小灵感,也让他想起了自身对童年印象的记忆,所以有了“在家的流浪家”这个主题。墙上的涂鸦、散落的玩具、棒棒糖、宠物狗等意象无不唤起大小朋友们对生活中琐碎点滴的即视感,林天禄通过生动的画风、丰富的色彩,及可爱的视觉语言投射于画布之上,別有一番童趣。
看完了展还可以在庭院里逛一逛,落日的时候金光笼罩着白色的老别墅,油画般的浪漫感扑面而来,这大概就是属于青岛秋天的艺术感。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放下手机,到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展馆去近距离欣赏作品、拍照打卡,看展已成为年轻人周末休闲娱乐的生活新方式。
青岛的年轻人再也不必大老远去看展了,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感受艺术的乐趣。UAC小飞碟数字艺展中心坐落于李沧区青岛信联天地,创立于2022年,是目前青岛市内仅有的一所以“传递城市艺文生活”为宗旨的综合性艺术空间,不断地为艺术家们提供展览、交流、合作的平台,并为公众提供国际水准的展览、教育、收藏、社交、体验新生态场域。
UAC小飞碟数字艺展中心的建筑外观呈“小飞碟”造型,展区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两层,一楼是金属风格的咖啡馆,地下一层是展览空间。
UAC小飞碟数字艺展中心以群展《一颗种子(Be Your Light)》作为开馆大展,展览呈现了20余位国内外艺术家的90件当代艺术展品,包括陈粉丸、陈镒晗、林万山、宋三土、万朵云、杜秋锐、分号C(semicolonC)、发现者、曾晨、谭英杰、李登廷、张弱、方翔、单晓明、彭磊、奈良美智、村上隆及众多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以雕塑、绘画、装置和影像等不同媒介,探索当代艺术与个人的关系,在每个年轻人心里点亮一束微光、种下一颗想象力的种子。
与“一颗种子”的主题呼应,展览分为了3个展区,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可参与的动态场地,观展方式不仅限于视觉,还包括多维度的感知与交互体验。
图形设计师李登廷的“万妙观”亚克力盆栽艺术装置于2019年创作,作品灵感来源于清代宫廷绢本工笔画《十二月月令图》中的“九月”,其画面表现了文人雅士将各自珍藏的盆栽拿出来欣赏的场景;“ENERTEN EVERYWHERE”是艺术家单晓明于2021年创立的潮流艺术IP,由10个代表不同含义的能量图形组成,他通过抽象的线条结构、多元的表现手法,建立了独有的视觉体系;艺术家万朵云本次展出的作品,由艺术家在薄木板上用丙烯酸喷绘完成,薄木板是一种具有弯 曲属性的弹性材料,兼具二维和三维的属性,在观看她的作品时,可以先通过每一件作品的形态和颜色展开联想,再把它们组合起来,编织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寓言故事;杜秋锐的作品有着独特的叙事能力和强烈的个人风格色彩,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并把周遭生活中所带的喧嚣与奇特的气质带入到他的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神色飞扬、怪诞奇趣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本次展出的“Rain Coat Walkers”系列,灵感来源于他的情伤和上海无间断的阴雨天,在构图上,杜秋锐想要形成一种和观众对视的状态,当你在观看作品时,作品里的人也在看你……
展品主题的跨度之大,从远古的神秘主义,到科幻的未来文明,一件件艺术品引导着观众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艺术家们用想象力冲破原始与科技、过去与未来、存在与感知的种种边界,给观众们带来不一样的艺术饕餮盛宴。
與其他单纯只可参观的展览不同,观众可以在看展的过程中,利用工作人员给的花篮,收集展厅中各位艺术家专门放置的“艺术种子”,在主办方提供的“workshop区”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它们组合成自己的艺术品,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又能重新感悟此次展览的意义:不是每一颗种子都需要长成一样的植物,不管是谁都可以肆意生长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一颗种子”的概念具有多重含义:对于个体而言,它就像每个观众心中的微光,汇聚成光海,便可驱散身后之影,体验艺术对现实的反思与关怀、对未来期冀与展望,并将之内化成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对于青岛这座城市而言,它表达了UAC小飞碟数字艺展中心的愿景和初心:一座美术馆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白盒子,而是城市中一颗种子,是一个承载艺术灵感与美学、激发城市活力与可能性的符号。它根植于土壤,悄无声息地撬动青岛的文化土地,让不同的价值观自由生长,让艺术回归生活本身,并终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短视频盛行的时代,连看剧都要开启倍速,然而还有人会用3年时间来打磨1幅画……在美丽的星光岛上,国内首个东方美学元宇宙艺术展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以“二十八星宿”为基础,将古老的东方美学文化用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进行超梦幻的艺术演绎,诠释出了华夏文明的宇宙观,使人不禁沉浸其中。
本年度最特别的展之一,非《万象森罗·二十八星宿》莫属了。
《万象森罗·二十八星宿》艺术展是末匠美术馆以“万象森罗”为主题, 历时3年集合不同文化背景的3位艺术家陈梓郁、袁赟、猿十三基于“二十八星宿”进行创作的东方美学元宇宙系列多媒体交互展, 旨在令观众欣赏精彩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东方美学对不同理念不同风格艺术创作的包容。
仔细观察门票会发现,1套门票共有28张,每张门票都不同,旨在对应二十八星宿,观展可以通过生日获得专属星宿入场券。
一进展厅,3位艺术家介绍一目了然:陈梓郁曾参与电影《侍神令》《封神三部曲》概念设计,执念于对中式美学的研究和表达,从中国的传统美术里寻找灵感,并以自己的风格进行诠释,通过画作形象,展现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袁赟曾任《封神三部曲》《刺客列传》《长月烬明》等电影的概念设计师,擅长运用各种材料构建画作,作品华丽大气,具有极高的辨识度以及东方韵味;猿十三曾为电影《侍神令》概念设计,多年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以《山海经》等著作为基础创作了诸多艺术品,为末匠美术馆特邀艺术家。
展览分为5个区域,有3块沉浸式播放大屏。第一个大屏播出的是二十八星宿的起源于发展,第二个大屏对二十八星宿进行详解,第三个大屏播出的则是二十八星宿的拟人画像。走上二楼,展厅内展出了许多画像与雕塑,楼梯间还能见到二十八星宿的拟人画像……在这里,每一幅作品都有它自己的故事,通过它们,不止有东方的美学,还有现代元宇宙多媒体科技的体现。
此次展览融合东方美学与现代科技,以多媒体形式再现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探索,沉浸式体验东方传统美学与智慧。元宇宙的未来感与东方美学的相遇,让未来的前瞻与历史的沉淀在画面中碰撞,通过科技感为传统美学元素注入了新的活力。
The best way to know a city is to understand its culture. If you want to know Qingdao, you can go to the old urban areas to appreciate the European-style buildings, come to the seaside and feel the wind blowing across your face, visit the busy night market buzzing with life and get a draught beer, or experience the core of Qingdao’s booming art and culture by visiting an exhibition.
After the good vision of "building an artistic Qingdao and making Qingdao a world-renowned cultural city" was put forward at the 13th Qingdao Municipal Congress of the CPC, more and more new forms of art galleries have sprung up. With the rise of "Networking at Exhibitions", the threshold and boundaries of art have been broken, and therefore art is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into everyone’s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