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2022-11-18 20:31崔孝东黑龙江省加垄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叶鞘稻飞虱茎秆

●崔孝东(黑龙江省加垄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东北地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近年来,水稻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主要包括水稻恶苗病、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潜叶蝇、二化螟、稻飞虱等。东北地区应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融合,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全力实现水稻优质丰产。

1 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1.1 水稻恶苗病

1.1.1 发生规律病原菌为串珠镰孢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种子内外越冬,其次是带菌稻草。病菌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2~3年,在潮湿的土面或土中存活的极少。在田间,病株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从健株伤口侵入引起再侵入。抽穗扬花期,分生孢子传播至花器上,导致种子带菌[1]。近年来,水稻恶苗病在东北稻作区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苗床到抽穗前均可发病。

1.1.2 发病症状感病重的稻种多不发芽或发芽后不久即死亡;感病轻的种子发芽后,植株细高,叶狭窄,根少,全株呈淡黄绿色,一般高出健苗1/3左右,部分秧苗移栽前后死亡。枯死苗上有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本田内病株表现为拔节早,节间长,茎秆细高,少分蘖,节部弯曲变褐,有不定根,内有白色菌丝。

1.1.3 防治方法

1.1.3.1 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清除病残体,及时拔掉病株并销毁,病稻草收获后作燃料或沤制堆肥。不要用病稻草作为种子消毒或催芽或捆秧把。无论在秧田还是本田中发现病株,应结合田间管理及时拔除,并集中晒干烧毁。

1.1.3.2 化学防治以种子处理为主,可用以下杀菌剂拌种:100 kg种子用0.25%戊唑醇悬浮种衣剂2000~2500 g,或400 g/L萎锈灵+福美双悬浮剂120~160 mL,或62.5%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60~200 g。

1.2 稻瘟病

1.2.1 发生规律稻瘟病是东北水稻种植区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发病田块损失在10%~30%,如不及时防治,局部田块会颗粒无收。稻瘟病在东北地区主要发病部位是叶片、茎节、穗颈、谷粒。病原菌为稻梨孢菌。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谷和病稻草上越冬,病菌发育最适温度25~28℃;低温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形成,飞散或萌发;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重施氮肥等,均易诱发稻瘟病,需密切关注、及时防控。

1.2.2 发病症状有急性型病斑和慢性型病斑两种。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多近圆形或椭圆形。慢性型病斑多为梭形,外围有黄色晕圈,内部为褐色,中心灰白色,有褐色坏死线向两端延伸。茎节病斑呈黑褐色或黑色斑点,病斑在节上呈环状蔓延,最后整个节变黑色坏死。穗颈病斑常在穗茎连接位置发生淡褐色或墨绿色的病变,形成白穗[2]。谷粒病斑边缘暗褐色,中部灰白色。

1.2.3 防治方法

1.2.3.1 农业防治首先,及时清理田间秸秆和植株残茬,减少越冬病原菌的数量;其次,选用抗病品种,避免单一化种植,施肥原则为底肥足,追肥早,多施生物有机肥,增施磷钾硅肥,后期应避免单一使用尿素等。田间宜以湿润为主,适时晒田,以增强植株抗病力。

1.2.3.2 化学防治稻瘟病可采用的药剂较多,有稻瘟灵、稻瘟净、三环唑等。在选购药剂时最好交叉选用上述农药。发病初期可用40%稻瘟灵乳油3000~4000倍液,或6%春雷霉素水剂30~40 mL/667 m2,或40%稻瘟+三环唑悬浮剂60~70 mL/667 m2,或15%氟环唑悬浮剂20 mL/667 m2,或5%己唑醇悬浮剂40 mL/667 m2,或20%稻瘟酰胺悬浮剂30 mL/667 m2,或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0 mL/667 m2,或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20~30 mL兑水30~45 kg等均匀喷雾。重病田需喷2次,间隔期为7~10 d。

1.3 水稻纹枯病

1.3.1 发生规律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东北稻作发病为中度,一般造成损失10%~20%,重者可达50%以上。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水稻纹枯病一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并流行。生长前期雨水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情扩散缓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后期高温干燥可抑制病情的发展。气温20℃以上,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32℃,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

1.3.2 发病症状发病主要部位是茎部和叶鞘,当水稻叶龄处于倒二叶时,田间进入封行阶段,菌核在水面漂浮,吸收膨胀形成子囊盘,立枯丝核菌向茎秆弹射及侵染,距离水面近的茎秆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后期侵染叶片和穗颈部,严重时造成白穗。

1.3.3 防治方法

1.3.3.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打捞菌核,减少菌源。避免长期深灌,避免偏施、迟施氮肥,严格水位管理,合理密植,改善群体通透性。

1.3.3.2 化学防治对于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可采用以下药剂:5%己唑醇悬浮剂80~100 mL/667 m2、12%烯 唑 醇 可 湿 性 粉 剂37~50 g/667 m2、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50~60 g/667 m2、250 g/L丙环唑乳油30~60 mL/667 m2、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13~26 mL/667 m2。

2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技术

2.1 水稻潜叶蝇

2.1.1 发生规律水稻潜叶蝇是东北水稻种植区主要的虫害之一。 近年来,东北地区发生较多,给水稻种植造成了一定损失。一年发生4~5代,以成虫在水沟边杂草上越冬,翌春多先在田边杂草中繁殖1代。秧田揭膜后1代成虫可在秧田稻叶上产卵,在田水深灌条件下,卵散产在下垂或平伏水面的叶尖上,生产上深灌或秧苗生长瘦弱时为害较重,从水稻秧田揭膜至插秧缓苗期是为害的主要时期。

2.1.2 发病症状幼虫潜食叶肉,致稻叶出现不规则白色条斑,变黄干枯或腐烂,严重时全株枯死。水稻缓苗后植株已发育健壮,不再受害,其又飞到杂草上繁殖。

2.1.3 防治方法

2.1.3.1 农业防治清除田边杂草,浅水勤灌,培育壮苗。

2.1.3.2 化学防治在稻苗临插秧2~3 d,喷施8%高氯氟+噻虫胺微囊悬浮剂200 mL/360 m2,或22%高氯氟+噻虫嗪悬浮剂100 mL/360 m2。内吸兼触杀,持效期长达40~50 d,可有效预防潜叶蝇的发生。

2.2 二化螟

2.2.1 发生规律二化螟在东北一年发生1~2代,选择植株较高、剑叶长而宽、茎秆粗壮、叶色浓绿的稻株产卵,产卵于叶片表面。初孵幼虫多在上午孵化,之后大部分沿稻叶向下爬或吐丝下垂,从心叶、叶鞘缝隙或叶鞘外蛀入,先群集叶鞘内取食内壁组织,2龄后开始蛀入稻茎为害[3]。幼虫有转株为害的习性。

2.2.2 发病症状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稻苞、茎秆等。分蘖期受害,出现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和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增多,易倒伏。

2.2.3 防治方法

2.2.3.1 农业防治清除稻草,减少越冬虫源基数。

2.2.3.2 化学防治可采用20%阿维+三唑磷乳油60~90 mL/667 m2、25%吡虫啉+杀虫单可湿性粉剂75~125 g/667 m2、25%阿维+毒死蜱乳油80~100 mL/667 m2、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10 mL/667 m2、2%苏云金杆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100 g/667 m2、30%甲维盐+毒死蜱乳油60~85 mL/667 m2,均匀喷雾,保持3~5 cm浅水层,持续3~5 d可提高防效。

2.3 稻飞虱

2.3.1 发生规律稻飞虱分为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东北稻作区是灰飞虱为主。稻飞虱卵产于叶鞘、茎秆的组织内。稻飞虱喜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在相对湿度80%以上,气温20~30℃时,生长发育良好,尤其以26~28℃最为适宜,温度过高、过低及湿度过低,不利于生长发育,尤以高温、干旱影响更大,故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和,则有利于稻飞虱的发生为害。栽培上施肥不当,氮肥施用过多、过迟或偏施,造成稻株生长过于嫩绿,后期贪青徒长,田间郁闭,水稻插植密度过高,丛间小气候高湿、阴凉,以及稻田长期积水等,均有利于稻飞虱发生和繁殖。

2.3.2 发病症状稻飞虱成虫、若虫多群聚在水稻中下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吸食和产卵。它们以针状的刺吸式口器插入水稻植株中吸食汁液。受害稻株茎秆上出现很多黑色或褐色斑点,叶尖褪绿变黄,并加重纹枯病的发生,严重时,稻株基部变黑,枯死,倒伏。

2.3.3 防治方法

2.3.3.1 农业防治首先选择抗虫品种,加强水肥管理,做到基肥足,追肥早,适期烤搁田,降低田间湿度,使水稻生长健壮,可明显减轻病害程度。

2.3.3.2 化学防治药剂可用20%噻虫胺可溶性粉剂30~40 g/667 m2,或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15 g/667 m2,或48%毒死蜱乳油50~80 mL/667 m2,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20 g/667 m2,或 10% 吡虫啉 30~50 g/667 m2,或25%噻嗪酮50~60 g/667 m2,或42%噻嗪+毒死蜱乳油20~30 mL/667 m2等兑水喷雾,施药时田间要保持水层。喷药重点部位为水稻中下部,用植保飞机喷施效果更理想。

3 总结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控十分重要。要充分利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统防统治,在保护好水稻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猜你喜欢
叶鞘稻飞虱茎秆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鲜食玉米花青素积累的分子调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机械直播同步深施肥对冬油菜茎秆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球茎茴香储藏的关键技术
向日葵增产的秘诀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基于ADAMS的玉米割台的仿真测试
小麦茎秆与电线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