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提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的多维考察*

2022-11-18 17:01朱新屋
理论与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边区延安

朱新屋 薛 浩

众所周知,延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则是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和重要表现形式。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以下简称“中共西北局高干会”)(1)需要说明的是,延安时期中共中央西北局曾召开6次高级干部会议。以下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所论“中共西北局高干会”均指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召开的会议。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会上做了题为《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书面报告,首次提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从总体上来看,学界对“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做出了一定的讨论和研究(2)代表性成果可参见:申沛昌、郭必选等著《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74-230页;邹腊敏《关于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的几点思考》,付建成主编《延安时期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论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82-293页;王晓荣《重温“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对基层群众工作的启示》,王长寿、樊为之、王天丹主编《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研究》,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154-163页;霍静廉《重新学习“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另外,有关延安精神研究的总体情况可参见:赵爽《近十年延安精神研究综述》,《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特别是对“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方面的讨论较为充分。然而,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的历史意涵?现有研究因局限于延安县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本身,未能深入揭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与提出者和阐释者毛泽东之间、“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与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之间的关联。为此,本文聚焦中共西北局高干会召开前后,毛泽东对延安大生产运动及整风运动的系列报告和指示,以期理解毛泽东提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的特殊历史环境和深刻历史背景,更好地揭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与大生产运动及整风运动之间的内在关联。

一、在边区建设中肯定“延安县同志们”的模范成绩和优良作风

“延安县”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土地革命时期。1935年5月,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在陕北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中解放了部分地区,随后设立了延安县。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城。同年2月,中共中央改肤施县为延安市;3月,在川口设立延安县。随着陕甘宁边区(以下或简称“边区”)政府的成立,延安县成为当时边区政府所辖23个县之一。为便于管辖,边区政府将所辖区域划分为绥德分区、关中分区、三边分区、陇东分区等4个分区,以及包括延安县在内的12个直辖县市(后设立延属分区)。由此可见,抗战时期延安县始终是陕甘宁边区的核心区域(3)姬乃军《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沿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延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延安文史资料》第2辑,内部资料,1985年,第164-177页。。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是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模范区,而延安县则是陕甘宁边区的模范县,在各方面“起着模范作用”,是一个“先进的县份”,被媒体誉为“无论在抗战动员工作上,对群众的教育上,本身的领导方式上,均可为各地学习的”(4)《向延安县学习》,《新中华报》1938年12月15日。。事实的确如此。虽然当时延安县人口较少,但却在至少承担全边区1/10负担的同时,按期甚至超额完成诸如春耕、秋收、募捐、征收救国公粮等各项抗战动员工作,很少甚至没有落在其他县之后(5)《向延安县学习》,《新中华报》1938年12月15日。。首先,在征收救国公粮方面,延安县积极改变强迫摊派等不恰当的工作方式,注意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带头缴纳,创造了许多新办法,“特别是民主方式及纠正干部耍私情等”(6)《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编委会编《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2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30页。,由此在征收救国公粮方面“动员早、完成早、数目多、成绩多、缺点少”(7)《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编委会编《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2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59页。。其次,在自卫军建设方面,延安县自卫军对维护社会治安、保卫边区作出巨大贡献,即便在极端困难和艰苦的条件下,遇到敌机空袭时仍然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没有一个逃跑的”(8)《向延安县学习》,《新中华报》1938年12月15日。。最后,在组织劳动力生产方面,延安县更是走在全边区的前列,单是1942年就组织扎工487个,还吸收4939个劳动力参加集体劳动,约占全区总劳动力的1/3(9)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2编《农业》,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第370页。。除此以外,延安县政府还想尽办法安置移难民、改造“二流子”、动员妇女参加生产,使得整个县的人口和耕地面积大幅增加。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943年,延安县人口由1937年的3.4万人(包括延安市在内)增长至6.4万人(不包括延安市在内),耕地面积由30万亩发展到70万亩(10)《模范县书王丕年模范县长刘秉温两同志关于延安县过去经建的总结与1943年的经建计划》,《解放日报》1943年1月17日。。正因为延安县在各方面都起到模范作用,中共中央西北局对中共延安县委、县政府给予团体奖励,赠给一面题写“发展经济的模范”的锦旗(11)《西北局奖励廿二位生产英雄,溺职人员分别奖惩》,《解放日报》1943年2月3日。。

延安县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跟当地党政干部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和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1938年12月15日,《解放日报》发出《向延安县学习》的社论,指出“延安的模范作风,工作经验教训及其领导方式,是可为全边区各地去效法的”(12)《向延安县学习》,《新中华报》1938年12月15日。,号召边区各县向延安县学习。概括而言,毛泽东认为当时“延安县同志们”的优秀品质和工作作风主要包括:第一,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毛泽东指出:“延安同志们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的”“他们有很好的调查研究工作”(13)《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58页。。比如,延安县南区合作社“从调查与研究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业务和社务组织”(14)杨德寿主编《中国供销合作社史料选编》第2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第644页。,成为边区的模范合作社。第二,联系群众、为民服务。毛泽东指出,“延安县同志们”对于“全县人民群众的情绪、要求及各种具体情况是充分了解的,他们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15)《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58页。。比如,被誉为“延安县模范区长”的刘生云(时任东一区女区长)在动员民众时,耐心解释说服,绝不强迫;在生产运动时,因为残疾不能上山,就代替伙夫为13个人做饭;在做群众工作时,为群众妥善解决土地及婚姻等纠纷(16)《延安县模范区女区长刘生云》,《新中华报》1939年8月15日。。第三,艰苦奋斗、工作负责。毛泽东认为,延安县工作人员“没有丝毫消极态度”,不怕困难,对工作充满负责精神(17)《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58页。。比如,时任延安县二科科长胡起林“有肺病不肯休息,忙时彻夜工作”(18)《向领导经济建设受奖同志学习》,《解放日报》1943年2月3日。,金盆区三乡乡长李丕义“积极奉公,不辞劳苦”,“以致积劳成疾,不幸逝世”(19)《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编委会编《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6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96-397页。。正因如此,1943年2月3日,中共西北局高干会“就近年来领导国民经济建设及公营经济事业成绩昭著而又刻苦奉公、在群众中有信仰之干部”,选拔22名予以隆重奖励,延安县的刘秉温、王丕年、刘建章和胡起林等4人名列其中,获奖人数在边区20余县中最多(20)《西北局奖励廿二位生产英雄,溺职人员分别奖惩》,《解放日报》1943年2月3日。。这既是对延安县经济建设工作成绩的褒奖,也是对“延安县同志们”优秀品质和工作作风的肯定。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出“我们是共产党人,是讲革命的”,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强调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21)本社编《难忘的回忆:怀念毛泽东同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第147-150页。。“延安县同志们”所表现出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联系群众、为民服务”“艰苦奋斗、工作负责”等优秀品质和工作作风,无疑正是“延安作风”的典型表现。在这种优秀品质和工作作风的引领下,延安县在征收救国公粮、自卫军建设及组织劳动力生产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在整个陕甘宁边区“起着模范作用”。由此可见,在边区建设中肯定“延安县同志们”的模范成绩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和工作作风,是毛泽东提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的直接原因。

二、在大生产运动中宣传和推广“延安县经验”

在毛泽东提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时,延安大生产运动已发展到了“新的发展阶段”(22)《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62页。。显而易见,毛泽东肯定“延安县同志们”的模范成绩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和工作作风,目的不在延安县的工作本身,而是着眼于整个陕甘宁边区发展的总体考量,即推广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延安县经验”,以榜样效应为大生产运动树立精神旗帜和精神力量。实际上,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召开期间,大生产运动是毛泽东关心的当务之急:一方面,在开幕式上提出把“开荒生产,建立工厂,减轻人民的负担”作为边区建设的基本政策;另一方面,“亲自组织收集和整理经济和财政方面的历史的和现状的材料,为会议写题为《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长篇书面报告”(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408、419页。。毛泽东提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正是希望借此纠正许多领导同志“轻视或不很重视经济工作的态度”(24)《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65页。,推动大生产运动深入发展。

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开展直接缘起于当时陕甘宁边区面临的财政困难。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的经费主要来自南京国民政府拨款和外界援助。数据统计显示,从1937年7月到1940年10月,陕甘宁边区共收到国民政府发来的军饷16405340元法币,共收到国内外进步人士的捐款8120234.39元。期间外援金额占当年边区财政收入比率最高达到85.79%(1939年),最低也占到70%(1940年)(25)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编《陕甘宁边区史稿》,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20页。。在这种情况下,陕甘宁边区经济逐渐得到恢复。然而,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各民主根据地开展“扫荡”,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态度越发明显,不仅停发了八路军粮饷,而且对陕甘宁边区采取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再加上脱产(即“脱离生产”)人员大量增加、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陕甘宁边区遇到极为严重的财政困难,“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26)《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92页。。面对极其严峻的革命形势,毛泽东明确提出:“怎么办?无非三种办法,第一饿死;第二解散;第三不饿死也不解散,就得要生产。”(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第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618页。陕甘宁边区急需开展政治动员,号召边区军民开展一场大生产运动。

1938年12月20日,《解放日报》发布社论《广泛开展生产运动》(28)《广泛开展生产运动》,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2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82-84页。,大生产运动由此正式开始。1939年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提出“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口号,这些激发了广大群众和机关部队学校的生产热忱。然而,在抗战时期的战争环境下,因受陕甘宁边区自然环境所限,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在1940年“皖南事变”发生以后,边区的生产运动逐渐陷入低沉:有的机关部队将生产运动视为临时性质,没有作为中心工作来推动,工作人员不重视做经济工作;有的机关部队只忙于自身生产,“忽视了对全县广大人民的生产运动的领导”(29)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2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86页。,甚至出现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还有的机关部队虽然注意发动群众,但对动员生产缺乏创造性,只是提出“春耕”“秋收”等空洞口号,而不是切实地为群众谋发展。除此以外,就整个边区上层领导来说,还存在单纯财政收支的保守观点和不切实际的大计划思想,存在单纯实施“仁政”和“竭泽而渔”等错误思想。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发动者、组织者、指挥者,毛泽东深刻认识到,陕甘宁边区迫切需要树立可供全边区借鉴的模范,进而推动大生产运动的发展。

延安县在这种情况下脱颖而出。在大生产运动中,延安县长期以来重视经济建设,通过组织劳动互助、组织妇女生产、优待移民难民、改造“二流子”等方式,群众财富增长速率和财政负担能力在全边区各县中位居首位(30)《向领导经济建设受奖同志学习》,《解放日报》1943年2月3日。,既改善了人民生活,又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这与毛泽东的财政经济理念高度契合。实际上,延安县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经验,其核心是在土地广阔而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通过开荒获得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而开荒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移难民、“二流子”及广大妇女由此被动员调配为劳动力资源。以安置移难民为例,延安县是最早注意动员移难民并将安置移难民工作做得最好的县份。抗战以来,受到战争、灾荒和苛捐杂税等因素的影响,从沦陷区、国统区以及绥(德)米(脂)一带逃来边区的民众日渐增多,延安县政府除妥善救济与安置外,还发动移难民参加垦荒生产。这不仅使移难民“都能安居乐业,免掉旧时的痛苦”(31)《绥米等地逃延难民市县府予以救济,分送难民工厂设法安插并参加开荒地四五万亩》,《新中华报》1939年9月29日。,而且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改造“二流子”方面,延安县也走在整个边区前列。1937年,在延安县约三万人口中,不务正业的“二流子”就多达1692名,占人口比例超过5%(32)孙晓忠、高明编《延安乡村建设资料》第1册,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05页。。这些“二流子”严重影响生产且破坏社会秩序。为此,延安县创造性地采取调查研究分别对待、政府劝导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劳动英雄感召与强制生产等办法,对“二流子”进行大力改造。至1941年,延安县的“二流子”减少了72%。正因如此,毛泽东称赞延安县动员二流子参加生产的经验为“布尔塞维克的好经验”(33)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2编《农业》,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第478页。。

在大生产运动发展遇到瓶颈时,这种“延安县同志们”的创造性做法无疑具有借鉴意义。这也引发了边区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财政方针和对“延安县经验”的全面推广。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中共西北局高干会就专门印发了延安县工作报告。这表明延安县的生产实践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肯定。在准备提交给大会的书面报告《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中,毛泽东不仅把“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作为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而且花了相当多的篇幅论述延安县发展生产的经验,甚至还全文引用了延安县关于完成开荒计划、鼓励难民参加生产与动员“二流子”参加生产的报告(34)《毛泽东选集》,哈尔滨:东北书店,1948年,第747-888页。。其意即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把延安县的模范经验“能够很快地推广到一切县、区、乡里去”(35)《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59页。,让全边区都形成发展生产的热潮。

正是在把“延安县经验”推广到整个边区建设的过程中,边区政府纠偏了一些机关干部的消极状态。比如,在安置移难民方面,虽然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待政策和法令,但是除了延安县等地较为重视外,就整个边区来说移民工作还属于“自流”。在中共西北局高干会召开以后,边区对移难民的安置真正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得到开展。又比如,在组织群众生产方面,毛泽东提出边区各县“应向延安县看齐”(36)《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70页。,“照延安县的办法”(37)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2编《农业》,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第433页。,“将劳动力组织在集体劳动的形式中”(38)《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70页。,根据具体情况订立每家生产计划,从而完成边区的生产任务。大生产运动在中共西北局高干会后再次掀起热潮,跟“延安县经验”的广泛推广是分不开的。

三、在整风运动中推动党的“布尔什维克化”

陕甘宁边区在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延安整风运动也进入“开展与深入的期间”(3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405页。。实际上,中共西北局高干会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整顿三风”。在大会开幕式上,毛泽东为整个会议定下了基调:“现在这个会开得非常好,这就是行动上、工作上的整顿三风,是整风学习的考试。”(4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407页。即使谈到边区的建设(主要指大生产运动),也提出“要大检查、大整顿”——概括起来,就是所谓的“七整”,即整政、整军、整民、整党、整财政、整经济、整关系(4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407-408页。。在大会召开期间,1942年11月21日、23日,毛泽东结合党内实际情况,详细论述了斯大林《论布尔什维克化十二条》,强调《论布尔什维克化十二条》是“我们全党的‘圣经’”(4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411-414页。。由此不难看出,毛泽东之所以在会上提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的同时,还特别强调“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在更深层次上蕴含着通过延安整风运动以实现党的“布尔什维克化”,进而实现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对于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干部建设,毛泽东很早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43)《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6页。而如何建设好的党的干部问题实际上取决于党的建设能否真正实现“布尔什维克化”。不过,毛泽东注意到,尽管中国共产党在当时“从它的路线、工作、经验、觉悟程度、同群众的联系来说,是一个布尔什维克党”,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没有布尔什维克化”,党还不完全具备“完全布尔什维克化”的条件(4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411页。。追溯历史可知,党的建设的“布尔什维克化”目标早已有之,在整风运动中被逐渐重视和强化。为了反对各种“左”倾和右倾的偏向,共产国际很早就要求其下属各支部“布尔什维克化”,就是要把“俄国布尔什维主义中过去和现在一切具有国际意义、普遍意义”(45)(匈牙利)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2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年,第30页。的经验应用到各支部中去。1925年2月,斯大林发表《关于德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布尔什维克化》(即《论布尔什维克化十二条》),提出党要实现“布尔什维克化”必须具备的12条基本条件。同年3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五次扩大会议通过《共产国际所属各国党的布尔什维克化(提纲)》,全面阐述了布尔什维克化的含义和基本内容(46)袁红《中国共产党的“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目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65页。。这是共产国际对下属各国共产党推动“布尔什维克化”的基本指示。

客观地说,共产国际关于“布尔什维克化”的决议和指示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47)管文虎《共产国际的“布尔什维克化”口号对中共的影响》,《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在共产国际提出“布尔什维克化”的要求和口号以后,中国共产党表示完全同意并坚决执行,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党的自身建设。然而,尽管“布尔什维克化”任务提出伊始,共产国际就强调不应理解为将联共(布)的“全部经验机械地应用到所有其他各政党去”(48)(匈牙利)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2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年,第29页。,但是共产国际在贯彻“布尔什维克化”口号的过程中逐渐偏离初衷,“把布尔什维克化等同于苏联模式化”(49)苏品端《试论共产国际的布尔什维克化口号》,宋洪训、张中云主编《共产国际的经验教训——纪念共产国际成立七十周年学术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28页。,公式化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加上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左”倾错误,实际上就使“布尔什维克化”成为贯彻“左”倾错误路线的依据和保证(50)罗重一《共产国际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页。,给中国革命带来消极影响。直到遵义会议以后,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以后,党的建设“布尔什维克化”才得以走上正确道路。

土地革命时期党的建设遭遇的挫折表明:一个政党要真正实现“布尔什维克化”,绝非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在抗战时期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探索党的建设“布尔什维克化”的新方法、新路径。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就是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51)《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02页。。然而此后不久,1940年3月19日,王明未经中央同意就再版了《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又名《两条路线》)(52)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167页。按:《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是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以后,王明根据共产国际的文件写成的一本小册子。1931年2月在上海出第一版,当时书名《两条路线》。1932年3月在莫斯科再版后,书名改为《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这引发了党内的思想混乱。为了澄清历史是非、统一全党思想、加强党的建设,毛泽东领导发起了延安整风运动。1941年5月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53)《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12页。,全党进入普遍整风阶段。

正是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经过在政治、军事、组织以及思想上的长期探索,已形成对党的建设“布尔什维克化”的新理解。概括而言,这种新的理解就是必须“结合中国具体条件和民族特性加以应用,要形成符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实际的建设目标”(54)袁红《中国共产党的“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目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00页。,而不能对“布尔什维克化”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考虑到毛泽东将中共西北局高干会定调为“整风学习的考试”(5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407页。,那么毛泽东将“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同党的建设“布尔什维克化”结合起来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在会上所做书面报告《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中,毛泽东特别强调“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称赞“延安县同志们”态度积极、不怕困难、工作负责,“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的”“有很好的调查研究工作”(56)《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58页。,充分了解群众情绪和需求,与群众打成一片。由此可见,毛泽东强调“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就是希望“全边区的同志都有延安同志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工作态度,这样的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样的调查研究工作……学会领导群众克服困难的马克思主义的艺术”(57)《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59页。。

四、结语

作为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和重要表现形式,“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具有丰富的历史实践性,对毛泽东提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应进行多维度的考察。从现实背景来看,主要基于表彰延安县在征收救国公粮、自卫军建设以及组织劳动力生产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尤其是肯定“延安县同志们”在边区建设中创造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联系群众、为民服务”“艰苦奋斗、工作负责”等优秀品质和工作作风。肯定“延安县同志们”在边区建设中创造的模范成绩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和工作作风的背后,则是毛泽东希望在大生产运动中大力推广“延安县经验”,以期借此整顿生产建设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推动大生产运动更加深入地开展。除此以外,抗战时期毛泽东经过在政治、军事、组织以及思想上的长期探索,已形成对党的建设“布尔什维克化”的新理解,把推动党的建设“布尔什维克化”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统一起来,亦即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布尔什维克化”,以期实现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总目标和总任务。揭示毛泽东提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的深层意涵,对于新时代深化延安精神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陕甘宁边区边区延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党在延安时期的学习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过载栈
从陕甘宁边区到解放前甘肃老区的扶贫工作回顾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宣传斗争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