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哲学思维

2022-11-18 07:31文_都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矛盾哲学马克思主义

文_都 岩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我们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善于运用哲学思维应对复杂局面,破解重大难题。

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带头学哲学、用哲学,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哲学不能靠死记硬背具体条目,关键是要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蕴含的哲学思维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应对复杂局面,破解重大难题,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是党的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它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客观世界和人类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理想信念的根基。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够从思想源头上掌握马克思主义学说,真正做到坚定理想信念。缺乏哲学理论素养就难以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把握问题,无法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思想上有困惑就容易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更难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所以,要坚定理想信念,首先要打好扎实的哲学功底。

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提高领导能力的需要。领导干部不仅要具有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将具体问题上升为一般原则,将实际问题上升为理论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从思想和理论高度为解决更多更普遍问题提供指导。恩格斯认为培养理论思维的办法目前唯有学习以往的哲学一条路。因此,我们必须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思维层次和思维能力,达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境界,避免在工作中就事论事、一叶障目。杰出的领导者往往具备“哲学头脑”,能够从哲学高度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从理论高度对问题作出分析,提出解决之道。

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提高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的领导干部不少人受过专业训练,不缺乏专门知识,但其中的很多人不懂哲学,不善于辩证思考,很需要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化、具体化。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求我们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出发,观察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要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观察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分析改造世界的工具手段;另一方面,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与时俱进。

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基本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陈云的一段话:“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因此,首先要学哲学,学习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所谓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就是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的哲学思维方法。总体而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主要有四类。

一是掌握理论思维的方法。“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75页)理论思维是与感性思维、经验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感性知识和经验是散乱堆积而支离破碎的,没有理论的系统化整理就不能成为知识。人们运用理论思维将经验研究领域积累的大量实证知识材料系统地整理,寻找其内在联系,建立概念框架,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哲学思维以揭示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为目的,是最具普遍性的理论思维。哲学思维为人类思维活动整理、加工经验表象提供一套逻辑化的定义概念,提出判断和进行推理的范畴体系,作为思维活动中相对稳定的模式、程序和习惯,成为思维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理论框架,从而使人得以透过纷繁的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作为理论化的思维方式,哲学思维以系统化的逻辑阐释真理和价值标准,从而具有极强的理论性、思辨性;并且,哲学思维以人与世界的整体的关系而非某个独特的具体领域为研究对象,从而具有普遍性、全面性。

二是掌握系统思维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以系统的观点考察社会,把社会看作整体的、并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中的有机体,认为“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页)。社会事物本身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系统既是要素的集合体,又是过程的集合体,这要求我们必须以与之相应的方式去认识和对待世界。系统思维指的是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事物,把认识对象作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并且有机联系的整体,以此来把握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立足整体把握事物本质,从整体上揭示事物发展规律、寻求系统整体最优解。掌握系统思维就是要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思考认识事物,分析解决问题。与其他思维方式相比,系统思维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协同性等特点,为人们提供了驾驭和处理全局性问题的有效思维工具。

三是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以辩证法为最高发展形式的哲学思维的本性:“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4页)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是》2019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其中,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所谓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就是把事物发展的过程看作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过程。矛盾有主次之分,事物自身包含多种矛盾,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不同,它们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其中,相较于其他各类矛盾,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是主要矛盾;同一矛盾中,矛盾的各个方面也有主次之分,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还要看到矛盾的主次和矛盾各方面的主次关系,通过照顾这些关系来解决问题。

四是掌握实践思维的方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讲道:“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4页)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实践是人改造自然界、改造自身、改造社会,并进而形成人类社会历史的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所面对的一切矛盾的总的根源。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的观点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以实践原则为建构原则,以实践思维为根本的思维方式。虽然哲学思维是概念抽象的、系统思辨的理论思维,但并不意味着这种思维方式是脱离现实的、没有内容的纯粹的主观逻辑形式。实践思维不只意味着必须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指坚持从实践出发认识、并不断改造现存世界的思维方式。实践出真知,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进行能动的反映,实现人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进一步地,主体又对客体进行能动的变革,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毛泽东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297页)

三、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指导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不是背教条、背语录,而是要用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学好哲学、用好哲学,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运用理论思维提高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恩格斯指出:“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90页)运用理论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要善于观察实际中各种现象和知识,将零散的碎片的信息和要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整合各种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从整体上形成关于事物的客观的认识。运用理论思维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观察事物,探寻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这些机制的演变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预见未来事物发展的过程。运用理论思维还要认识到理论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特性,在总结经验以提供问题解决之道的同时,善于运用逻辑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程序,从经验归纳中抽象、提炼出一般的、普遍的原理,实现理论的总结和升华。

运用系统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前瞻性思考就是面向未来,“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通过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认识和运用发展规律,看清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综合考虑发展过程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准确分析和判断形势,提前做好预估预判,有针对性地预先做好准备,牢牢抓住发展的主动权。全局性谋划就是从全局出发,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和研究问题,把握好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全面与重点之间的关系,统筹谋划,多管齐下,谋求问题的综合治理之法,矛盾的综合解决之道。战略性布局是对关键要素的排布,它通过对要素优先次序和相互作用关系的设定和部署奠定整个战略系统的骨架与脉络,并指引整个战略的走向。整体性推进就是在执行层面以系统工程的方式整体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注重把握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项举措的进度和节奏,在推进的过程中注重各方面以及与全局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同,通过补短板、强弱项、重点突破等方法提升工作推进的整体效果。这四个方面总体而言,就是运用系统思维谋划和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

运用辩证思维,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矛盾就是问题,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善于认识普遍地、客观地存在的矛盾,不回避、掩饰矛盾,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担当责任,积极化解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面临矛盾更加复杂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抓住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带动重大问题的解决。

运用实践思维,不断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总是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断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进行理论创新,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动态统一。一方面,理论来源于实践,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脱离了实践的理论就会失去活力和生命力,成为制约实践的僵化教条。人们必须对实践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分析和理论解答,这个过程中往往可能需要突破旧的观念、旧的理论前提和框架,进而对原有理论和方法作出修正或发展。另一方面,新的实践又需要发展着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需要思想上的准备和思想先导,科学理论能够从发展规律上预见实践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使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觉能动性,摆脱自发盲目性。

猜你喜欢
矛盾哲学马克思主义
延平区推动婚姻家庭 矛盾纠纷化解
矛盾的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小包哲学
逆境中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