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琼北荔枝资源开展主题式美术创作教学实践

2022-11-18 06:30海南省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尹文涛
新教育 2022年28期
关键词:荔枝美术学科

◎海南省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尹文涛

笔者在利用琼北荔枝资源开展主题式美术创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渗透到主题式学习的各个环节,对主题式美术学习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实践性探索。

一、对学科核心素养与主题式学习活动的基本认知

1.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的解释表述为: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和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价值观念,行为特征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状态就是“学科核心素养”。

什么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创意实践指以创新意识、想象能力和创意思维为特征的创造能力。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2.对主题式学习活动的认识。什么是主题式学习活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顾小清认为:主题式学习活动是围绕一个主题,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和步骤,学习者为获得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展开的一系列探究活动。

3.主题式学习活动与培养美术核心素养的关系。从上述“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可以发现,两者都强调基于“问题解决”,只是“主题式学习活动”注重学习行为的过程与方式,“学科核心素养”更关注学习行为的结果。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目标提出:美术课程要通过以美育人,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学会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提出和分析问题,综合运用学科及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学生必备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可见主题式学习活动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通过对上述“学科核心素养”与“主题式学习活动”两者概念的分析,应该明确:主题式学习活动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开展主题式学习活动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

1.主题式美术学习活动的设计环节。主题式美术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问题驱动—引导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意实践—体验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学习、多维评价—拓展学习。即在主题背景下创设本课(单元主题)学生将展开思考、探究的问题情境,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或者学生个体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不同的分工进行自主学习,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根据主题的需要并运用合适的策略尝试解决问题,开展美术创意实践活动,进行体验式学习;学生进行实践成果的展示,相互交流学习;最后通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过程和展示的成果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对成果的呈现方式、主题表现、文化内涵、创意思维等全方位、多角度评价,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拓展学习空间。

2.主题式美术学习活动的案例。“走进琼北荔枝之乡、探寻荔枝之美”是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式美术创作学习的典型案例,在该学习活动中如何培养、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呢?下面从各个环节作些分析。

环节一:问题驱动—引导学习。

教师课前对学生进行琼北荔枝之乡—永兴镇火山荔枝产业园的地质结构特点、地理自然环境、荔枝生态群的形成历史与现状,以及荔枝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方面所起的作用等作预热学习。并根据学习主题设置问题:永兴镇为什么被誉为全国荔枝之乡?琼北火山荔枝生态群形成的历史有多长?有哪些不同的荔枝品种?各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对荔枝生态群进行保护?应该如何保护?荔枝的美体现在哪里?你如何运用美术的表现方式表现这种美?以问题为导向,驱使学生根据美术创作主题和学习目标,以及学生自己当前的学习水平和需要,确定不同表现形式的创作小组,制定探究性学习任务单。本环节的引导性学习,教师以问题驱动,引发学生对琼北火山荔枝生态、产业、文化层面作些思考,从视觉形态对琼北火山荔枝之美进行分析与理解,侧重培养学生文化理解、审美判断等美术素养,是美术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培养探究思维和探究行为的有效方式。

环节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各创作小组根据上一环节制定的探究性学习任务单,在教师的组织下,深入选定的荔枝生态园和产业园开始探究性学习。小组成员按照分工,以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在荔枝生长的不同阶段走进荔枝之乡进行访谈、记录、拍照、摄像,收集各种实物、图片资料,收集创作所需的原始素材。如以速写的形式描绘荔枝的形态结构,荔枝花、荔枝果的特点等。并根据创作表现形式、技法的需要,进一步查找我国传统画家或本土画家通过不同形式表现的荔枝题材美术作品和创作过程视频资料,进行欣赏学习和技法探究,以临摹的方式学习创作技法,为下一步的创作奠定基础。如齐白石的传统国画《吉利图》,还有一些本土画家用水彩、油画形式表现的荔枝丰收景象,都是学生学习、参考的范例。这是学生发现美、识别美、表现美的过程,是提升学生审美判断,美术表现能力的体现。这一环节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图像识读能力。

环节三:实践创作—体验学习。

这个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成员按照学习主题,即利用琼北火山荔枝资源开展美术创作的学习目标,整合素材、尝试运用之前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完成一幅适合自己表现形式的荔枝题材美术作品。

教师先组织各小组学生(手工制作小组、国画创作小组、水彩画创作小组、装饰画创作小组、传统剪纸创作小组等)将之前深入荔枝生态园调查、采风收集到的图片、视频、写生稿等素材进行整理和分析,指导学生根据美术创作主题的需要进行构思、构图。重点围绕琼北火山荔枝之美这一主题,分析和了解荔枝树、荔枝叶、荔枝花、荔枝果的结构、形态、色彩、肌理等特点,从点、线、面、色、空间构成等美术形式语言进行探讨。这种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对题材的形式美感有整体的认知:荔枝树、荔枝果的生物属性所衍生的荔枝生态果园之美、体现结构、形态与质感的造型之美、色彩之美、肌理之美等艺术美。从学科育人层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美术语言和美术形态的识读、理解、判断能力,并逐步形成一定的审美品质。在具体选择教学方式上,可以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如对荔枝果品质、特点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究:从视觉形态上看,本土原生态的荔枝果与改良后的品种荔枝王、小丁香在大小、色彩、肌理上有哪些不一样?果壳表面点状的肌理排列是否有规律?肌理所产生的节奏与韵律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怎样运用美术的语言去表现荔枝果独特的形式美感?

其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荔枝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究。俗话说,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海南,海南荔枝看永兴。中国是荔枝的原产地,是荔枝产业第一大国,拥有全球最丰富、最优质的荔枝品种。荔枝历史上有“百果之王”等美称,是中国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果品之一。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齐名,称为“南国四大果品”。自古以来,荔枝都被当成我国的一种贵族水果,伟大诗人杜牧赞美荔枝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被誉为千古绝句。明代丘濬对荔枝有一种别样的理解,他在诗《咏荔枝》中写到:“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结合诗人少年得志,春风得意的生平经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海南荔枝的赞赏,认为只有在天涯海角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上才可以产出最为甘甜美味的荔枝。海南荔枝80%出自琼北永兴镇,故人们都称永兴为“荔枝之乡”。永兴荔枝的栽培历史悠久,品种多样,果实色殊味绝,非其他地方所能比拟,已经形成风格独特的优良品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荔”与“利”谐音,有“吉利”“祥和”之寓意,如齐白石等艺术家常以“荔枝”作为传统国画表现题材,托物抒情,表达寓意,因此,荔枝除了视觉形态之美外,还富有文化之美,即荔枝的寓意美。

以上对荔枝视觉形态之美和文化之美的探究性美术学习活动,在促进学生对本土荔枝文化认知与理解,激发学生探寻乡土资源,关注乡土文化,培育乡土情怀,引导学生讲好海南荔枝故事,传播海南荔枝文化,推进“荔枝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对荔枝的美术形态和文化内涵有了整体的认知后,对创作主题的理解会更深刻、透彻,对创作表现形式、技法的选择与运用会更明确、更自如。

选择什么样的美术表现形式进行主题创作,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美术兴趣、技能优势和题材本身所具有的形式美感来决定。针对荔枝题材的美术创作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荔枝独特的视觉形态之美(造型、肌理、色彩)和富有文化色彩的寓意之美。以下是水墨画创作小组的体验性学习过程。

运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荔枝之美是个大胆的尝试,水墨画创作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笔墨基础。水墨造型向来难以把握,要用写意的形式表现荔枝,在构图过程中要做些适当的处理,如对荔枝树枝的长势走向、树叶的去繁就简、果实的以少胜多等。对水分的控制和墨色的变化也要把握好。为了使创作学习活动顺利进行,提示学生借鉴范例作品作些技法层面的探究,如前面提到的临摹齐白石笔下的荔枝,学习表现荔枝的传统方法等。体验创作过程:1.构思立意、整合素材,明确要表现的荔枝形态和要表达的荔枝人文主题。2.泼墨画荔枝叶,晕染点彩画荔枝果,运用之前学习到的水墨画知识与技能表现荔枝,解决创作中的技法问题,学以致用。3.添画小景、点苔、渲染、润色、落款,整体调整画面,强化立意与水墨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美感。通过各组体验性学习,学生在创作实践中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和诗词、书法、篆刻等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表现荔枝之美,有效落实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美术学科的创作教学独特的育人方式和育人功能。

环节四:成果展示—交流学习。

创作完成后,各小组成员将自己的主题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并将创作过程中所做的具体工作(查找资料、收集素材、学习技法、创意构思、构图等、造型表现等)与同学进行交流。如国画小组的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向同学介绍作品创作的过程,针对性地讲解如何创意构思;如何选择表现技法、表现形式;如何学习技法,如何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技法;以及作品呈现的整体效果和所体现的荔枝之美,学生通过作品的展示与介绍,相互交流学习,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环节五:多维评价—拓展学习。

学生作品现场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以及教师总结性点评。创作学习结束后将作品编号上传至互联网,通过制作“问卷星”的方式从作品的呈现方式、构图形式、技法运用、主题表现、文化内涵、创意思维等多个维度,供学生课后相互评价,评出“最棒小组”“最棒作品”等,并作拓展性思考:琼北火山“荔枝文化”体现在哪里?作为一名本土学生,如何提高自己对荔枝文化的认知?如何宣传荔枝文化,发挥荔枝产业在振兴乡村经济中的作用?如何做一个有乡土情怀人?这个环节的展示评价和带给学生的思考,能有效拓展学习空间,使学生的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素养得到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以上各环节的主题创作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风、查阅资料、收集素材、临摹范作学习技法,教师讲授、分析、引导学生的构思与创作、展示与评价等多种方式的学习,学生对本土荔枝之美、荔枝文化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对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自然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对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及美术语言的运用有新的体验、感受与理解。通过主题式创作过程的引导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交流学习和拓展学习,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素养,实现了育人方式的转变。

综上所述,开展主题式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主题式美术学习活动,转变育人方式,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荔枝美术学科
岭南荔枝红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Fruit of the South
美术篇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千里采荔枝的鹤
“超学科”来啦
荔枝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