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路探析

2022-11-18 00:27张新宇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党史思政中国共产党

○张新宇 孟 鹏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1]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党中央部署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全党全国坚定历史自信,满怀斗志投身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授课内容和目标导向。高校作为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宣传阵地,理应响应党中央号召,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教育功能和作用,以党史学习教育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党史内容极其丰富,从横向角度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自身建设史和精神奋斗史,从纵向角度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历的挫折和取得的成就,在共时性上囊括了理论与实践、政治与经济、国家与民族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因此,高校时代新人培育可以有针对性、共情性地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奋斗成就、奋斗经验、奋斗精神四个方面向大学生展开党史学习教育。

(一)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历百年风雨,续百年辉煌,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到现如今走向世界舞台,整个奋斗历程充满波折却也不乏梦想坚守。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坚守于国家动荡之期,在顽强的意志和艰苦的斗争中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和主线,将党的百年奋斗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既完善了党史阶段分期理论,也构建了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四个重要里程碑。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明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是完全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诞生而奋斗的政党。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融入大学生的内心,就要紧紧抓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和主线,在授课过程中梳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党在百年奋斗历史过程中时代背景、主要矛盾、任务目标、困难挑战等发生的时代性变化,通过对党史中的事件、人物的深入分析和探讨,进一步把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这一时代课题。

(二)党的百年奋斗成就教育

伟大奋斗创造伟大成就,伟大成就铸就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在每个历史时期的奋斗成就,都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肩负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建立了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恢复国民经济,实行“三化一改”,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四个伟大”,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进中获得实质性进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知来处,明去处,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历史性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的内在价值和昂扬底气,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授内容。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历史交出了一份战绩赫赫的优异答卷,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的“新生力量”,要传承党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踔厉奋发,赓续前行,展开筑梦之翅,争做时代先锋。

(三)党的百年奋斗经验教育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历史上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基础是最可靠的。”[4]过去的奋斗经验和成功之道是启航新征程的深厚资源和智慧武器。三次历史决议是我们党重视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的有力证明,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理性认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最新《决议》科学性、全面性地总结了一百年以来党领导人民长期积累的十条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并概括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以及坚持自我革命等十个方面,为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清晰的行动纲领和制胜法宝,也为党带领全体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军提供了战略指引。总结党史经验不是为了翻旧账,也不是为了搞垮谁,而是要把过去的历史整理好、疏通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深入洞察党史上的一切事件和人物,避免再犯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提高迎接挑战和风险的本领,推动党内团结一致向前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也是学习和研究党史的主要目的之一。党的百年奋斗经验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重大问题的实然性解答,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从党史经验中汲取成长力量,砥砺奋斗品格。

(四)党的百年奋斗精神教育

“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5]回望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历史不仅是一部奋斗史、创业史,也是一部伟大精神的构筑史、传承史、创新史,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融入党、国家和人民的基因血脉中,为中华民族百年来的接续奋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并阐释了建党精神,将其概括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2]32 个大字,融思想和信仰、智慧和情怀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先进性和指导性。以建党精神为源头和主干,培育和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既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也彰显了党在百年奋斗中一以贯之的理想信念。如毛泽东所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6]人生如屋,精神是柱,万物皆逝,精神永存。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多的是代表着一种超越、一种境界、一种情怀、一种不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自觉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和使命,深刻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将抽象的精神资源植入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帮助大学生深刻感知建党精神产生的历史条件、深刻的精神内涵以及创新意蕴,给予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感召和指引。

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分析

思政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基本举措;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转变学生思想观念,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要义;“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的‘三观’”[7]是思政课教学的根本要求。要帮助大学生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了解和掌握国情、党情、社情、民情,进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发展、高校发展、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以跨域传播、网络扩散、青年受众等特点在社会中蔓延,以“反思”“重评”“还原”历史为缘由,对历史人物、历史文化、历史事实等进行错误的判断、解读和宣传,诱导人们不断陷入历史认知误区,跌入虚无主义泥潭。如质疑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等英雄事迹,否定南京大屠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等,日积月累的相继传播和扩散极易引起文化与价值的分离,拉大历史与现代的鸿沟,从根本上冲击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历史根基,扰乱文化建设和历史建设的根本方向,影响青少年群体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的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曾多次指明:“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8]具备基本的历史常识和辨析能力是应然和必然。信息化时代,网络新媒体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危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多元、多变、多样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严峻挑战。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学府和基地,聚集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学子,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关乎着他们未来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认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化、长效化工作。这样有助于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实质与危害,匡正学生群体的消极情绪,驳倒各种错误思潮,在澄清是非的过程中统一思想,端正立场。同时,学生也能够从党史中增强自信的底气、汲取信仰的力量,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有利于坚守远大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的“分叉口”,价值取向、情感理念、思想素质尚不成熟,急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栽培和指导,尤其是在教育岗位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思政课教师。“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党史工作需要下功夫抓好的一项重要任务。”[9]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颁布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要求,要将“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党的历史融入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增强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党史学习教育任务的主要途径。党史上无数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无数革命先烈的感人遗志、无数重大事件的感人意义都将给青年学子带来一次次精神的洗礼,使其深刻感悟到党的百年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提高自我的责任意识与思想觉悟。同时,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也可以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在了解与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在过去与现在的强烈对比中,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之中,使信仰之基愈发牢固、精神之钙愈加充沛、爱国之心更加丰盈,并不断凝聚起为实现民族复兴而拼搏的青春力量。

(三)有利于提升思政教学实效,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是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为导向,兼顾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相统一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高等教育工作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对“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作出了更为清晰的回答和阐释。目前,我国正经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实现认知发展,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最佳时机。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支柱,高校思政课作为培育学生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关键课程,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史中饱含着革命先行者从实践中提取的立国和兴国智慧,党史独特的发展背景、曲折的奋斗进程,可以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加生机勃勃、引人入胜的教材内容,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厚度的同时,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教师党史专业能力水平和教学成果实效,并时刻督促教师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谨记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和目标,更好地担当起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路人。同时,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也有利于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育人方式改革向实、向深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具思考力、行动力、共情力的高素质人才,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践行路径

新时代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理论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主要任务,发挥固本培元重要作用的有效举措。要将党史学习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政课,使大学生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要紧跟时代潮流,贴近学生现实需求,从党史学习教育主体、客体、载体三维度展开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一)党史学习教育主体维度

1.完善党史教育教学方式。课程设置是课程教学的基础,教学方式是开展教学的关键环节。思政课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党史理论素养,在教学方式上应拓展延伸,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动机,灵活授课。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1]目前,党史学习教育已进入课本、进入课堂,但更关键的是要推进其进入学生的头脑和思想,达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有意识地突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建党精神谱系等价值观,通过讲党史英雄人物的事迹、党的奋斗历程等,来引导广大青年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远大理想。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因材施教,启发教学。“教材给出的是教学的基本结论和简要论述,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听会,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1]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在心理、思想、逻辑等诸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成熟差异度和可接受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取分层教学方式,“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0]。如,教师可以将党史学习内容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结合进行讲解,播放经典视频、音频等素材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就党史中的不同内容展开合理分工,依托情景模拟、主题辩论、课件汇报等形式动员学生参与进来,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的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

2.创新党史教育话语体系。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包含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历史文化等主要内容,在人类的表意、解释、接受、评价、认同等认知关系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尤其是在现如今社会思潮多样、价值取向多元、思想理论多变的形势和背景下,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话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其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概念术语的定义权,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时代等基本概念术语有正确的理解和阐释,对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等具备“中国特色”的真理性概念要有清晰的认知和表达。这不仅涉及对党史经验、成就、发展的观念性总结提升,也是党史话语体系创新性建构的根本工作,更是党史话语体系发展的底层逻辑生长点。其二,思政课教师要把握党史流变的解释权。党史学习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引起学生对中西方历史发展的对比以及困惑,“要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1]。问题是时代的呼声,也是话语体系的导航,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成就是全中国人民有目共睹的,思政课教师要秉持负责、理性、客观的态度面向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用通俗的语言“融通中外”,凝聚共识,保证党史学习教育贯穿育人全程。

(二)党史学习教育客体维度

1.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首要的是发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具体需求出发,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为立足点,延伸拓展课堂内容,开展“讲、学、融、通”系列课程活动,达到思政教学与学生主体相融合的综合效应,焕发思政课堂生命活力。首先,扎实的党史知识储备是最基本的。教师可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相关部署,以爱党、报国、强国之情为核心,将党的历史知识、历史人物与学科专业知识充分融合。在沉浸式学习中,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同身受,自觉将理论感悟转化为实践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应付差事,那‘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1]有生命的思政课教学应是灵活的、寓教于乐的。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阅读、朗诵、合唱等多种方式,启迪学生心灵,让学生设计、参与到整个课堂,从“感兴趣”向“深度思维”过渡。其次,也可以把党史学习教育嵌入大学生入党宣誓、开学典礼、校庆等重要仪式庆典活动中,通过仪式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党史价值认同教育、政治立场认同教育、思想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洗礼和思想上的启发,主动地关注国家、关注现实,从历史纵横的比较中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

2.提高学生党支部能力意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积淀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高校思政课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督促和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管理的有力抓手。当今社会,高校党支部建设情况仍暴露出质量、服务、宣传方面的缺口和不足,学生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仍待加强。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相关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校园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其一,学生党支部应突出引领意识。可以说,党支部的成员与学生是日常接触最多的,高校思政教育应由少到多、由点到面,从学生党支部入手,层层落实。党支部积极发挥自身号召力、凝聚力,组织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做好党史学习教育的传播者、弘扬者,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与蓬勃生机。其二,学生党支部应突出服务意识。党支部组织建设中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多维度了解学生、掌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与个性化发展需求,有计划地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依托党支部组织多元化活动,将党支部服务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工作的指向性、科学性。

(三)党史学习教育载体维度

1.依托党史红色资源。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中蕴藏着深厚的红色资源,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之路,体现了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伟大奋斗精神,激励着学生在成长历程中创造属于他们的丰功伟绩。想要讲好党的故事、英雄烈士的革命事迹,仅仅停留在书本描绘中是难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需要走出课堂,借助真实的感官体验增强大学生对党史的了解和认知。红色资源是大学生进行党史学习的“第二课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各级各类学校应把红色资源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体系中,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11]。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充分依托党史红色资源,在工作人员动情的讲解中、在历史遗迹的妥善保存中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和社会主义的美好。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研和系统研究,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地体会人民毅然决然地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通过深切感悟革命先辈的为民情怀和高尚情操,自觉地传承和弘扬党史、国史,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2.借助网络媒体技术。网络信息发达的现代,互联网在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明辨是非、融入社会和感知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信息平台和传播工具的角色。因此,党史学习教育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12],因“时”而进,推进思政课教学同新媒体技术相协调,以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积极性和课堂的协作性、互动性、有效性为原则,以信息技术路径和手段为着力点,探讨和挖掘新媒体教学的多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借助新媒体传播技术,在信息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对党史的相关资料、遗迹以及人物画像、片段从多方面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或者使用党史纪录片、红色影视、VR技术等新型教学模式,实现党史学习教育数字化、移动化,让历史“重现”,给予大学生鲜明的党史印记,加快建设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新平台。另一方面,要掌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特点、喜好,将纸面上的历史育人资源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教育项目。比如,通过举办校园微视频、情景剧等方式进一步释放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的育人实效。也可以借助微信、QQ、微博、抖音、学习强国等大学生日常浏览的新媒体,促进各类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使党史学习教育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更有温度。

猜你喜欢
党史思政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党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