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陕西省职业教育服务贡献情况研究

2022-11-17 14:23李相权程民利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职教十三五产教

李相权 程民利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承载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能。“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各类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建设,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产教融合、技术服务、脱贫攻坚、服务抗疫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十三五”期间陕西省职业教育服务贡献工作进展

1.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育人质量

陕西省高职院校积极通过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虚拟仿真中心及协同创新中心、职教集团、工匠培养和考试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举措,拓展校企合作途径,创新融合方式。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中铁一局在专业开发、人才培养、技能大赛、科技创新、“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顶岗实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各中高职院校积极采取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产教融合模式,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到校任教任职,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产教的无缝对接。截至2020年,陕西省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企业总数1026家,其中西安、咸阳和渭南三个地市占据前三,分别为405家、167家和123家。

2.发挥技术优势,提升服务水平

在技术服务方面,中高职院校发挥各自优势,一是面向企业职工、事业单位员工、现役军人、退役士兵和农村劳动力等不同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面向行业企业和中小学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如紫阳县充分发挥职教中心培训职能,走出了一条“政企合作+免费培训+定向就业+收入保底+保障服务”的技能培训脱贫模式,全县累计培训学员近2万人,在全国30个省市分布修脚企业130家,开办修脚店9000多家,为贫困人口创造了一条风险低、致富快的脱贫之路,“紫阳修脚师”成为全国知名劳务品牌。二是面向周边社区通过上门服务、送教下乡、精准扶贫等方式开展多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2020年,铜川市宜君县职教中心主任农艺师韦宗炳荣获2020年全国“百姓学习之星”,铜川市宜君县职业教育中心“宜民讲习所”荣获2020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三是面向企业创建产学研示范基地,提供技术服务,助力其转型升级。如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建设了工程信息化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土木工程新材料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人才培养等创新平台3个,面向企业开展BIM技术应用、高速铁路轨道精调与沉降监测、工程试验与检测等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工作,承接项目30多项,合同额超过1000万元。

3.开展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在脱贫攻坚方面,高职院校充分发挥教育人才、资源优势,以助力产业发展为主线,将开展产业扶贫培训作为高职院校践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全身心投入产业脱贫攻坚战,共同构建政府、院校、群众“三位一体”的产业扶贫生态体系,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聚焦精准扶贫,在陕西省麟游县、太白县、旬邑县建立2个产教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1个网络电商平台,实施10余个特色产业扶贫项目,使基地建设、科技推广与扶贫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中职学校在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下,坚持扶智、扶技、扶志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地主体产业培育需求,广泛实施订单式、定向式和项目式培训,建立了一批特色鲜明、管用实用的培训及实训基地,培育出了米脂家政月嫂、子洲山地果业、眉县猕猴桃、泾阳茯茶等一批新型致富培训品牌。如眉县职教中心投资2600余万元,建成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实现农产品研发、农技推广、教育培训、加工配销、产教融合、研学体验六大功能,实现职教与产业、职教与特教、职教与研学旅行三个融合,服务县域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眉县职教中心建成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4.参与疫情防控,展现职教担当

在服务抗疫方面,高职院校广大师生积极向所在社区、村报到,科学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自发站到了志愿服务防疫一线,为疫情防控贡献了职教力量;通过制作微视频、手抄报、海报等多种方式传递爱心,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营造科学防控氛围;咸阳职院、榆林职院等多所院校医护专业的多名优秀毕业生曾前往武汉防疫阵地前沿抗击疫情。中职学校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宣传疫情防控政策、措施,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严防病毒传播扩散;有序组织毕业班学生奔赴生产一线开展顶岗实习,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部分师生还参与到宣传抗疫知识、协助摸排重点人员等社区抗疫行动。如陕西眉县职业教育中心“00后”学生朱如归,曾勇敢奔赴湖北疫区,志愿服务病患,用行动诠释了职教学子的最美青春,用义举诠释了普通国民的责任与担当,其事迹先后被央视等官方媒体报道。

二、服务贡献工作存在的问题

1.产教融合不够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不足,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动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合作单一,企业往往聚焦于实习就业的合作,而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等流于形式。

2.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陕西省部分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设置不能很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校以学历教育为主,弱化了技能培训、社会服务的职能。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作为职业教育如何构建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三农”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需要好好思考。

三、推动服务贡献工作的对策研究

1.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各职业院校要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在联合招生、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评价、技术服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安置实习就业等方面,与行业企业等积极探索建立合作机制,深入开展产教融合。

2.增强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和贡献度。发挥职业院校优势,联合基础教育学校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教育,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将职业体验活动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普职融通。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加强专业建设理论研究,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中高职一体化设计,推进特色品牌专业建设。落实《陕西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做好职教服务脱贫攻坚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技能培训的主阵地作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职业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提升当地劳动力技能水平,持续打造陕西特色的致富培训品牌。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各职业院校要把握发展机遇,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提升服务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职教十三五产教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国内职教动态信息若干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