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婧 王 锰 陈 雅
馆藏评估是图书馆依照一定的标准,对已采集和收藏的文献资源及其效用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的过程,主要涉及馆藏的物理状态、馆藏的范围与结构、资源的规模与质量、资源的利用及读者需求满足情况等方面的内容[1]。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整体状况及其功用进行分析与评价,可为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和发展提供指导。面对“双一流”建设和“四新”人才培养的新背景、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智慧化转型的新情境,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估工作更需要把握领域新动向,探索全球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估新形势,以明确我国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评估新方向。
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始于20世纪80年代[2],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指导高校图书馆评估实践。国内学者从社会网络[3]、绩效分析[4]、预期效益[5]等视角入手,提出效用评估指标[6],建立纸本馆藏多维度评估模型[7]、文献资源保障评估模型[8]、电子资源评估模型[9]等,多方面开展对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评估的研究。总的来说,国内馆藏资源评估研究主要关注具体的数据、指标、模型、工具等,对馆藏资源评估作系统分析的成果较少。
国外高校图书馆评估始于20世纪30年代[10],具有广泛性、全局性及前瞻性。国外学者对馆藏资源评估的研究主要聚焦用户[11]、专家学者[12]等多元主体评估视角,着眼于用户行为数据[13],构建用户评价指标[14],提出资源可用性评估机制[15],探索信息绩效评估方法[16]等。国外高校图书馆把握新环境和新态势,依据文献信息资源发展情况,提出新评估指标及方法,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馆藏资源评估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一环,系统把握国外馆藏资源评估特点有助于拓宽我国馆藏评估视野,提升馆藏评估效能。本文以国外一流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政策文本为基础,挖掘评估内容并作系统化梳理,总结分析其特点,为我国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评估的内容制定和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本文选取2021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60名的哈佛大学[17]、剑桥大学[18]、麻省理工学院[19]、牛津大学[20]、哥伦比亚大学[21]、耶鲁大学[22]、康奈尔大学[23]、伦敦大学学院[24]、英属哥伦比亚大学[25]、加州大学[26]这10所高校的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馆藏评估政策调研。由于国外高校图书馆普遍缺少专门的馆藏评估政策文本,考虑资料的时效性和完整性,最终以各馆的馆藏发展政策为研究样本,借助“全评价”分析框架[27],从评估目的、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和评估制度六个方面系统梳理政策文本中馆藏评估条目,挖掘馆藏资源评估内容。
评估目的是指评价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和总体原则要求[27],国外一流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估目的包括支持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关注以用户为中心的需求、提供长期有效的馆藏资源、促进社会包容四个方面。(1)支持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支持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估最主要的目的。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图书馆追求馆藏效用最大化,根据新兴研究领域和交叉学科的需求对馆藏资源的研究、教学价值开展评估,突出高校图书馆为学科和学术服务的职能[18,21]。(2)关注用户需求。高校图书馆用户包括学生、教研人员、社区公众等。在关注用户需求这一目标指导下,耶鲁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图书馆通过与用户建立伙伴关系,合理利用用户需求指标评估馆藏效用,为馆藏、服务和运营决策提供信息[22,24]。(3)提供长期有效的馆藏资源。图书馆重视在资源利用阶段提供可持续、有效用的馆藏资源。牛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综合权衡并优先考虑读者的短期需求和未来研究需求开展评估,以推动馆藏资源建设的长期发展[20,23]。(4)促进社会包容。图书馆在解决种族不平等等问题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哈佛大学图书馆以促进社会包容为目标,对馆藏资源内容反映社会多元性和多样性的程度进行评估,并且注重评估图书馆馆藏资源在打击压迫和暴力方面的作用[17]。
评估主体是指评估的实施者,国外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评估主体包括图书馆馆长、学科馆员及学科馆藏发展团队、图书馆评估小组、专家学者及师生等。(1)图书馆馆长。哈佛大学图书馆由馆长主导馆藏评估,承担资源遴选和经费分配的责任,从图书馆整体事业的角度把握馆藏资源建设的战略方向[17]。(2)学科馆员及学科馆藏发展团队。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等由学科馆员负责馆藏评估,依据学科建设情况配置馆藏资源[19]。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由学科馆藏发展团队进行馆藏资源评估,并将结果作为调整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的依据,以推动高校学科建设[23]。(3)图书馆评估小组。剑桥大学图书馆等设置专门的管理小组和评估小组,依据用户满意度和馆藏发展需求调查结果开展评估,确保馆藏评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18]。耶鲁大学图书馆也设立评估与用户需求研究组,从用户需求和偏好角度作馆藏资源评估[22]。(4)专家学者及师生。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通过与专家合作,了解、研究相关专业和领域的课程需求及学科发展趋势,并邀请专家学者、师生和学生共同参与馆藏评估过程,满足差异化文献信息资源需求[21]。
评估客体即评估对象,指具体的馆藏资源,包括资源的内容、格式、经费等[27]。国外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估客体包括馆藏资源档案、馆藏资源内容、馆藏资源格式、馆藏资源使用、馆藏资源经费等。(1)馆藏资源档案。国外高校图书馆对馆藏资源进行分类并建立档案保存,如剑桥大学图书馆建立馆藏资源档案,定期对馆藏资源档案进行评估,关注馆藏资源采集类别的科学合理性,以确保馆藏分类与当前的学术研究和教学领域一致[18]。(2)馆藏资源内容。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依据馆藏的深度、质量、及时性及应变能力等标准开展评估[23],伦敦大学学院图书馆重视评估资源内容与学科建设需求、学术研究需求的相关性,在内容选取上注重包容性、开放性与有用性[24]。(3)馆藏资源格式。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等针对馆藏资源格式进行评估,要求格式多元化,包括印刷、电子、视听及其他适当形式,优先选择电子格式[19]。哈佛大学图书馆评估侧重元数据、关联数据等的完备性,以支持新的数据格式[17]。(4)馆藏资源使用。剑桥大学图书馆利用资源使用数据来开展电子资源的评估[18],以其作为电子资源的持续购买依据。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针对开放资源作系统的评估,根据开放资源使用情况评估新领域馆藏资源的价值[21]。(5)馆藏资源经费。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对馆藏经费投入的评估比较注重初始购买投资资金和总采购成本之间的平衡[21],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在资源的采购及处置中注重评估资源经费管理的可持续性[25]。
评估指标是评价活动的关键[27],国外一流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估指标可分为形式、内容和效用三个维度(见表1)。
表1 国外一流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评估指标
续表
(1)形式维度。形式维度的评估指标指数量化统计数据,国外高校图书馆从资源数量和资金分配方面开展形式评估。如哈佛大学图书馆主要从馆藏资源量、数字资源下载量、数字图书馆总浏览量等方面进行馆藏资源拥有情况和使用情况的评估[17]。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关注资金分配情况,聚焦资源获取成本、保存成本、维护成本等评估指标,明确资源保障情况[21]。(2)内容维度。内容维度的评估指标关注管理过程的质量,国外高校图书馆对内容价值进行评估,突出馆藏资源支持教学与学术研究的能力。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着眼于资源本身指标,关注资源的主题及范围、语言、可靠性等指标[25]。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关注资源的独特性、创新性、权威性及声誉等因素[21]。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图书馆从数据库索引深度、数据库覆盖范围、元数据质量和数据库功能方面设置评估标准[26]。(3)效用维度。效用维度的评估指标关注服务成效,国外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效用价值主要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和资源影响力两个层次进行体现。如哈佛大学图书馆等从用户满意度、可访问性、有效性、及时性方面评估资源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17]。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重视资源对研究和教学需求满足度,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聚焦经费分配效益、投资回报率等指标,以提升资源效用[21,23]。
评估方法侧重分析使用的工具或手段[27],国外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评估方法包括定量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和综合评估方法三种。(1)定量评估方法主要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对某一资源进行描述和价值判断,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的图书馆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多元统计等方法对数据进行获取和评估分析[17,19]。剑桥大学图书馆等借助问卷调查法广泛收集数据开展评估,了解用户使用现状及需求[18]。(2)定性评估方法是利用用户和专家知识、经验和判断进行评审和比较的评价方法[28],国外高校图书馆多使用德尔菲法、访谈调查法等定性评估方法。耶鲁大学图书馆等对专家学者和师生展开调查,使用德尔菲法、访谈法吸纳用户、专家及相关管理者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馆藏资源更贴合用户需求和学科建设要求[22]。(3)综合评估方法是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方法[29],包括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哈佛大学图书馆和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量化处理和评价,建立馆藏内容评估机制[17,23]。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等使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馆藏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进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25]。
评估制度是保证评价活动顺利开展、要求有关人员共同遵守的规程[27]。国外一流高校图书馆结合用户需求、学科建设要求及社会现实设置评估周期,建立了包括专家遴选制度、监督制度、反馈制度、同行评价制度、第三方评价制度、公示制度、评价结果共享制度在内的馆藏资源评估制度,以保障评价活动的规范化、有序化。(1)在评估前,多数图书馆采用评估专家遴选制度。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等遴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组成专家小组作为评估主体,参与馆藏资源评估,帮助图书馆完善馆藏评估体系[21,23]。(2)在评估中,监督制度、反馈制度、同行评价制度及第三方独立评价制度贯穿于馆藏资源评估的全过程。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图书馆由馆藏管理委员会实施监督制度,承担馆藏资源管理和评估的责任[20,24]。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图书馆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提供反馈渠道,依据用户的评估意见改进馆藏资源建设策略[17,18]。此外,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图书馆开展第三方评估,充分利用同行、出版商等利益相关者的评估数据,根据教育、研究和信息格局的变化,促进馆藏资源建设和发展[17,22]。(3)在评估后,多数图书馆采用评价结果公示制度,以年报、报告等形式展示评估结果,突出评估过程及结果的透明公开性。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采用评价结果共享制度,与同行、利益相关者共享评估数据[20,21],哥伦比亚大学等图书馆会依据馆藏资源评估结果制定决策,促进资源的迁移、剔除和再利用[21]。
国外一流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评估呈现出形式多样化、内容科学化、以多元需求为导向、重视电子资源评估、立足战略全局等特点,注重整体把握信息资源建设态势、彰显馆藏生命价值、提升用户满意度、履行图书馆宗旨和使命。
国外一流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评估重视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方式相结合、针对多种客体开展,综合供需双方的情况,整体把握信息资源建设态势。首先,与专家学者、教师、学生等资源使用方共同合作展开馆藏评估,设置学科馆藏资源建设团队、评估与用户需求研究团队等专门小组参与馆藏资源评估,关注多元主体的资源利用情况,以充分评估馆藏资源是否符合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需求。其次,以图书馆馆长、图书馆评估小组为主体开展自我评估,引入同行、出版商等相关方进行第三方评估,了解教育、研究和信息环境的整体变化。第三,针对馆藏资源档案、馆藏资源内容、馆藏资源格式、馆藏资源使用、馆藏资源经费等多种客体开展评估,关注馆藏资源的内容相关性、使用效益等,不断满足信息资源建设需求。
国外一流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评估中注重评估内容的科学性,基于馆藏视角和用户视角设置评估指标,立足馆藏生命周期对各个环节开展评估,充分彰显馆藏生命价值。一是针对评估客体设置形式、内容和效用评估指标,结合数量、格式、成本、内容相关性等馆藏资源情况和满意度、使用率、及时性等用户情况进行评估,突出资源的使用价值。二是立足馆藏生命周期,从馆藏采集、利用、保存、处置环节进行评估。采集环节关注资源获取成本、经费分配,利用环节关注用户满意度、教学和科研支持程度,保存环节聚焦资源格式、可靠性及有效性,处置环节聚焦资源利用情况、投资回报率等,推动馆藏资源在生命周期内的效用最大化。
馆藏资源评估以多元需求为导向,满足学术研究、学科资源建设和社会包容需求,确保馆藏多样性,提升用户满意度。其一,在支持学术研究方面,图书馆通过访谈、德尔菲法等方法,邀请专家学者从学术内容、学术价值、学术质量等方面对资源进行评估,突出馆藏资源支持教学与学术研究需求的能力。其二,在满足学科建设需求方面,图书馆设立学科服务团队作为评估主体,依据师生需求设置评估指标,确保馆藏与当前的研究和教学领域相关。其三,在满足社会包容需求方面,图书馆同样重视资源在反压迫和防止暴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关注弱势群体需求,为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公正的世界贡献力量。
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及智慧化转型,电子资源投入比例快速提升。国外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管理中实施电子资源优先采购战略,逐渐取代大部分纸质资源[30]。在电子资源评估中,针对在线资源和数据库,国外高校图书馆以学术研究为价值导向,结合教职工和学生需求、学术共享和合理使用等要素,从索引深度、覆盖范围、元数据质量和数据库功能等方面开展评估工作。此外,国外高校图书馆还对元数据、关联数据进行评估,关注创新性、独特性等数据影响力指标,促进信息资源的有序组织与处理。
馆藏评估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努力方向与高校图书馆的宗旨、愿景、使命和优先事项相一致,并通过动态调整不断完善。国外高校图书馆立足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战略全局开展馆藏资源的评估工作,图书馆馆长作为馆藏评估的主体,承担馆藏资源建设的主要责任,基于整体战略布局进行馆藏资源的评估;将馆藏资源评估与馆藏资源采集、组织、利用、保存、处置相结合,关联馆藏资源的整体建设,聚焦未来研究资源建设。同时,国外高校图书馆在进行馆藏评估时,具备前瞻性视角和长远发展目光,根据新出现的研究需求,寻求并评估新的、不断发展的资源格式,对新领域馆藏资源使用情况开展评估,推动资源更新升级。
馆藏资源采集是根据特定目标和要求,借助特定手段和措施采掘和汇聚信息的过程[32],国内高校图书馆可借鉴国外经验,从内容和成本入手,优化评估程序,做优馆藏资源“增量”。(1)采集内容评估。其一,从支持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关注用户需求、提供长期有效的馆藏资源、促进社会包容入手,设置资源的权威性、珍稀性、完整性、创新性、用户满意度等评估指标,关注资源在解决暴力、歧视等社会问题方面的作用。其二,优先采集电子资源。从技术要求、永久访问、学术共享方面设置相应的电子资源采集评估标准,并开展保障效果及科技支撑绩效评价[33],同时从索引深度、覆盖范围、元数据质量和界面功能方面对数据库进行评估。(2)采购成本评估。高校图书馆资金分配需要反映用户需求和馆藏资源建设不断变化的现实。在馆藏资源采集阶段,需结合采购资源的数量、质量等因素评估资金成本与资金分配,合理进行资源采购,确保经费的使用效益。同时,利用综合评估方法进行成本评价,根据经费投入及现实需求科学调整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订购策略[34]。
馆藏资源组织是将馆藏资源由分散变整体、由孤立变系统的过程[35],随着数字化业务的逐步深入,图书馆将更加重视馆藏数字资源的深度整合和关联。国内高校图书馆可关注对资源分类、资源整合和资源关联的评估,拓展可以“为我所用”的资源应用范围,管控资源组织中的“流量”。(1)资源分类评估。我国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分类评估可着眼高校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双一流”建设要求,依据学术和教学要求,以主题分类的方式对资源的学科价值进行评估,关注资源质量、实用性、创造力水平和资源对社会的影响。(2)资源整合评估。国内高校图书馆可在明确资源的种类、格式、特征基础上,从资源扩展性、资源开放性、资源整合深度及广度[36]方面对资源对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化揭示与整合[37],从同行评议和第三方评议角度设置数据内在质量、访问质量、效用质量等标准[38],以促进开放存取,推进开放科学进程。(3)资源关联评估。关联数据技术、数字人文技术等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可揭示性和可获取性[25]。国内高校图书馆可关注词汇简洁性、链接有效性[39]、链接数据集的数量等指标,利用综合评估法构建关联数据的评估体系,可利用主题分析、内容挖掘等方法从数据标准化、接口标准化、应用标准化等方面开展评估[40]。
馆藏资源利用阶段的评估可为资源采集与推荐等工作提供决策支持[41]。国内高校图书馆可从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学科建设需求和社会包容入手,提高馆藏资源满足需求的“质量”。(1)立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图书馆可设立用户需求研究组来发掘用户个性化需求,从用户维、资源维和时间维构建馆藏资源利用的评估体系。其中用户维关注用户信息行为数据,侧重用户画像;资源维注重资源使用率、可访问性、有效性、及时性等评估指标;时间维侧重用户现有及未来需求,重视资源长期发展。(2)立足学科建设需求。在“双一流”和“四新”人才建设背景下,从新领域发展需求、学科交叉融合方面设置评估指标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图书馆可通过设置学科服务团队,从学科思维体系、学科交叉创新、学科数据分析、学术成果认定维度[30]开展评估,促进资源的系统性、交叉性、融合性、创新性、实用性。(3)立足社会包容需求。图书馆具有开展社会教育和促进社会包容的职能[42]。国内高校图书馆可结合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资源需求,设置适用性、多样性等评估指标,体现资源的社会包容性,促进社会包容性治理[43]。
随着用户对数字资源的非常依赖,国外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资源的长期保存,国内高校图书馆可从资源维护和资源迁移两方面完善评估机制,对现有资源“存量”赋能。(1)资源维护评估。信息载体方面,对信息系统的形式、可靠性、信息仓储能力[44]进行评估;技术维护方面,关注对系统部署、网络安全、系统备份、插件开发和数据更新[45]的评估;在内容维护方面,确保电子资源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等,并对电子资源储存功能和信息获取功能作定性定量评估。(2)资源迁移评估。其一,纸质资源数字化评估。针对纸质资源的数字化迁移,可分别就迁移成本、保存成本、内容完整性、版权授权、安全性等开展风险评估[46];其二,数字资源虚拟化评估。针对利用“元宇宙”“增强现实技术”等虚拟化技术进行的数字资源迁移,可设置规范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指标开展迁移质量评估,确保数字资源的长期存取[46]。
馆藏资源处置阶段需要考虑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使命及对研究和教学的服务职能。国内高校图书馆可着眼“变量”因素,从资源剔除和资源再利用两方面进行资源处置评估,体现资源和机构的价值。(1)资源剔除评估。馆藏资源剔除是在广泛获取资源和合理的投入产出下作出的决策。我国高校图书馆可根据高校学术特点、图书馆馆藏特色、资源形式、资源格式可用性等并参考专家和教职工反馈进行综合权衡,对低需求和低使用率、学术和课程教学不需要、成本高昂或不合理的馆藏资源及时处理。(2)资源再利用评估。高校图书馆可结合资源整合、关联及更新等因素进行资源再利用评估,提高资源使用效能。此外,馆际协调和再分配为资源再利用提供多种可能,向社会捐赠或出售[47]也可推动资源在图书馆之外的场所的再利用,从资源处理方式、合理性、包容性等方面开展评估,可以凸显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