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交接班流程及策略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2-11-17 11:25张翠翠钟英肖月钟亚丽陈琳王瑶龚喜燕吴金艳廖常菊
护理学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交接班循证指南

张翠翠,钟英,肖月,钟亚丽,陈琳,王瑶,龚喜燕,吴金艳,廖常菊

(1.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a.护理部,b.重症医学科,四川 自贡 643000;2.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护理部,广东 广州 510515)

护理交接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核心制度和关键环节[1-3],其目的在于医务人员之间进行信息沟通与传递[4]。 Streeter 等认为交接班沟通障碍所导致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高达80%[5]。 因此,高质量地交接沟通对于患者的护理安全至关重要[6]。 Sand-Jecklin 等[7]认为,重视护士交接班的质量,可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更有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目前已有部分成熟的证据被应用于临床护理交接中,例如交接实施方面,应进行面对面交接[8];交接模式方面,应使用标准化的工具进行交接[9];交接内容方面,应包括患者病史和关键信息[10]。 然而现有的证据内容较为分散和宽泛, 且缺乏规范化和详细化的循证实践指导方案。 因此,本研究通过系统全面的检索证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并汇总,旨在完善护理交接流程及策略, 从而为临床护理交接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确立问题 首先提出临床问题 “如何规范地进行临床护理交接? ”,采用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开发的PIPOST 模式构建循证问题[11]。其中P(证据应用目标人群):住院患者;I(干预措施):基于最佳证据的临床护理交接模式;P (应用证据的专业人员):护士;O(结局):缩短护理交接班耗时,提高护理交接效率,提升护士交接班质量;S(证据应用场所):医院各病区;T(文献类型):最佳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专家共识。 本证据总结已在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进行注册,项目注册号ES20220170。

1.2 文献检索策略 以“6 S”证据模型为依据[12],自上到下进行系统检索。 外文检索资源: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UpToDate、Cochrane Library、英 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 国 际 指 南 协 作 网(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 GIN)、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 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egistered Nurses’ Association of Ontario, RNAO);中文检索资源: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数据库和医脉通。运用主题词联合自由词检索。英文检 索 词:“clinical handover/patient handoff*/patient hand over*/patient sign out*/patient signout*/patient signover*/patient hand off*/patient handover*/nursing handoff*/nursing hand off*/nursing handover*/nursing hand over*/intershift handover/shift handover” 等;中文检索词:“病人转接/护理交接/护理交班/交接班/床旁交接”。 检索时限:建库至2022 年2 月19日。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 公开发表并与护理交接班相关的文献;(2)研究类型:最佳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专家共识;(3)语种:中英文;(4)时间:建库至2022 年2 月19 日。 排除标准:(1)不能获取全文;(2)重复发表;(3)临床指南介绍、评析;(4)灰色文献。

1.4 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1.4.1 文献质量评价工具 指南采用2017 更新的AGREE Ⅱ(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Ⅱ) 进行质量评价[13],该量表有6 个维度,23 个条目,采用7 级评分法,各维度最终得分=(实际得分-最低可能得分)/(最高可能得分-最低可能得分)×100%。 根据各维度的标准化得分将指南分为3 个推荐等级。 A 级 (推荐): 指南各领域得分均≥60%;B 级(修改完善后可推荐):得分≥30%的领域数≥3 个, 但有得分<60%的领域;C 级 (不推荐):得分<30%的领域数≥3 个[14]。 系统评价采用澳大利亚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系统评价文献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评价[15],共有11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是”“否”“不清楚”“不适用”进行判定。专家共识、最佳临床实践采用澳大利亚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意见和共识类文章真实性评价工具[16],共有6 个条目,每一个条目采用“是”“否”“不清楚”“不确定”进行判定。 对证据总结进行质量评价追溯证据所依据的原始文献类型,并选择相应的评价工具。

1.4.2 文献质量评价过程 本研究团队由6 名人员组成,包括硕士研究生导师1 名,研究生5 名,均经过系统的循证学习, 其中2 名参加南方医院JBI 循证护理合作中心循证师资培训。 5 名研究人员对指南行独立评价。系统评价、最佳临床实践等由2 名研究人员进行独立评价, 若评判过程意见不统一时则双方协商或由第三方循证专家裁决。

1.5 证据分级与推荐级别 使用“2014 版JBI 证据分级系统”[17]进行证据分级,分为1~5 级,当一条证据来源于多篇文献时,遵循“循证证据、高质量证据和最新发表权威文献优先”为首选原则[18],在本研究中描述该条证据级别的最高质量等级。 专家论证小组成员包括护理部主任1 名,护士长3 名,护理骨干2 名,临床医师2 名,临床工作年限为(21.35±3.68)年,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及高级职称。通过专家会议法,专家组结合证据的有效性、可行性、适宜性和临床意义属性确定证据的推荐强度为A 级(强)推荐和B 级(弱)推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步检索后共获得2 220 篇文献。 经查重、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后,纳入文献20 篇:指南1 篇,系统评价13 篇,证据总结3 篇,最佳循证实践3 篇。 纳入文献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一般特征(n=20)

2.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2.1 指南 本研究共纳入1 篇指南, 来自于RNAO[28],经5 名评价员采用AGREE Ⅱ量表独立评价后认为: 该指南4 个领域标准化百分比≥60%,6个领域标准化百分比≥30%,质量较好,纳入指南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见表2。

表2 纳入指南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2.2 系统评价 本研究共纳入13 篇系统评价,2名评价员采用澳大利亚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对应的评价标准(2016)进行质量评价,其中3 篇来自于CINAHL 数据库[19-21],3 篇来自于EMbase 数据库[22,24,27],1 篇来自于JBI[1],2 篇来源于PubMed[29-30],4 篇来源于中国知网[31-34],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见表3。

表3 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n=13)

2.2.3 证据总结 本研究共纳入3 篇证据总结[23,25-26],均来自于JBI,追溯证据原始文献,得到6 篇系统评价[35-40],3 篇专家共识[41-43]和1 篇指南[44]。 所提取的证据直接引用其对应的级别和推荐强度, 来源6 篇系统评价文献整体研究设计较为严谨,质量较好;来源3 篇专家共识的全部条目评价结果均为“是”;来源1篇指南推荐级别为B 级, 追溯文献质量评价较高。综上,3 篇证据总结质量较高,准予纳入。

2.2.4 最佳循证实践 本研究共纳入3 篇最佳循证实践[8-10], 2 篇来自于CINAHL,1 篇来自于EMbase,其中,Yu 等[8]和Wainwright 等[10]研究中除条目6“所提出的观点与以往文献是否有不一致的地方”为“否”,其余条目及Mueller 等[29]文献研究评价结果均为“是”,文献总体评价结果为纳入。

2.3 证据汇总结果 经证据提取与汇总,最终形成护理交接班的最佳证据包括标准化/结构化交接、交接场景、交接管理、交接培训、交接实施及交接质控监督与反馈6 个方面,共35 条最佳证据,见表4。

表4 护理交接班的最佳证据总结

3 证据分析

3.1 标准化/结构化交接 第1—第5 条证据指出了护理交接应采取标准化/结构化交接,涉及交接模式、交接工具和交接载体。 交接模式推荐使用SBAR和ISOBAR。 多项研究表明[31-34,45],SBAR 标准化交接班模式可规范护士交接流程和内容,提高交接效率,提升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 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能有效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及医护患三方满意度。交接工具应使用交接单并依托信息化,即运用结构化文档对患者相关信息进行交接。 张莹等[46]研究显示,电子护理交接单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后,改善了护理交接班质量。 所以,临床上应进行标准化或结构化的护理交接, 从而克服交接重点不突出、关键信息交接不完整、交接耗时长等弊端。

3.2 交接场景 第6—第8 条证据阐述了交接场景。 Coleman 等[47]认为,交接是患者在不同地点或同一地点不同护士之间转移时, 为确保医疗护理的连续性而采取的行动。 患者交接发生在多个时间点和护理点,包括换班、转科、入院、转诊时[25]。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是我国历年来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能够在预防不良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48],住院患者具有较高的参与交接的意愿。 患者应参与床旁交接,提示医院应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为患者提供适宜的参与医疗安全的有效途径。

3.3 交接管理 第9—第14 条证据阐述了交接管理。 Chard 等[49]研究认为,患者实现护理阶段安全转移,取决于护士占主导的工作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加强医护沟通, 找出交接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从而营造安全文化[26,29]。 护士进行交接时要注意交接患者的重要信息, 管理者让护士参与制定培训计划和开发交接指引工具等, 以便对交接班规范达成一致并遵循。 制定新的交接实施策略需保证足够时间, 可通过已实施标准化交接的科室的经验交流来促进交接模式的推广[29]。

3.4 交接培训 第15—第19 条证据对交接培训内容做了指导。 研究认为[50],交接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在同理心、 专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培训可能会提高患方满意度。 医务人员应反复接受交接沟通/结构化交接方面的培训[9,21,29]。 除了培训结构化交接内容外,还要培训决策力和倾听技巧[29]。 虽然证据对培训内容做了规定, 但是培训课程需要多元化和多形式,比如多学科教育、角色扮演等[22,29]。临床需全方位考量培训内容, 设计适合自身的培训内容并不断强化交接技能。

3.5 交接实施 第20—第31 条证据阐明了交接实施过程。交接实施分为交接前、交接中和交接后3 个阶段。 Pezzolesi 等调查英国某家医院3 年内不良事件,有334 起与交接相关,其中45%与交接质量差或交接不全有关,29%涉及完全错误的交接[51]。 交接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环境准备、交接报告并收集相关资料等[1,25,29],还需了解患者参与交接意愿[1],以及动态评估患者护理需求[28]。 交接中主要体现在护理交接是在规定时间、角色和环境中,以患者为中心,保护隐私,强调患者或照护者参与,加强环境中的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从而丰富护理交接的内涵,高效传达患者身体、心理及治疗状况的沟通过程,更好地保证护理服务的同质化和规范化。交接后,重视接收转移, 交班者需核实接班人员是否理解并接受责任转移,如果患者病情不稳定则延迟移交[29]。 通过细化交接过程,从而提高护理照护转移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6 交接质控监督与反馈 第32—第35 条证据阐明了交接质控监督与反馈。 护理交接存在未按照标准护理流程进行交接、 病情掌握不足、 药物交接不清、交接遗漏及信息传递错误等情况[52]。 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包括未严格执行制度流程、 专业能力及系统思考能力欠缺等。因此,护理管理者对交接班质量控制要及时、到位。首先,临床护理交接应有标准、有准备、有组织和监督。 其次,交接过程做到标准化[29],包括互动式问答、对交接工具的要求、不同的地点或场景(如换班、患者转诊)使用个性化的报告工具等。此外,需要制定相关的质量评价标准,为交接提供遵循,为质量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管理者在质控过程中注意关注系统问题,根据需要修改流程,并及时提供反馈,以促进护理交接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交接质量。

猜你喜欢
交接班循证指南
交接班核查表在ICU床边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手术室采用信息化交接班方式的效果分析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轨迹数据的出租车交接班时空分布识别方法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持续质量改进在肿瘤外科交接班中的应用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