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晴,张博文,邹玉仙,卓业鸿,刘奕志,刘臻臻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
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合本国国情的高水平、高层次的医学人才。2020年9月,由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面对疫情提出的新挑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世界医学发展的新要求,应当“推进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整合式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课程思政教育,即在大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元素[3]。思政教育对于培养有使命感与担当感的医务工作者以及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高端医学人才来讲,因此思政教育课程要有机结合到医学课程教学中来[4‐5]。
眼科学整合课程强调知识的联系与整体性,理论大课知识与对应的见习实践内容紧密结合、交叉进行,区别于传统眼科学课程中理论知识与见习实践分开授课[6]。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依据国家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要求[7‐8],在2017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眼科学整合课程的建设与开展过程中,通过融入不同形式的思政教育来加强八年制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为了解思政元素融入临床医学八年制眼科学整合课程的学生满意度与教学效果,本研究将对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接受眼科学整合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便进一步优化整合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将思政教育融入眼科学整合课程,与专业课程知识有机融合,唤起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全科意识。
眼科学整合课程的常用教学形式包含:1)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现场模拟等形象教学,增加课程内容的直观性;2)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公开课程等多种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开展基于团队学习课堂(Team‐Based Learning,TBL)等多种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眼科学整合课程思政教育的角度包括:1)回顾历史。介绍眼科学发展史、眼科中心历史,讲述眼科专家真实事例。2)政策宣讲。介绍国家眼健康战略、开展防盲治盲工作等。3)前沿介绍。以临床需求为切入点,介绍学科的重大新进展。4)医患沟通。通过情景模拟、真实病人问诊等多种形式体会如何建立有效的医患关系,传达人文关怀的理念。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五年级学生(2017级),共92人。
结合目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整合课程的情况,利用问卷星设计针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的问卷。问卷共有15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问卷内容包括4个主题:学生基本信息、学生对思政教育与眼科学专业课融合的评价、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形式及占比的看法、思政教育与眼科学理论课融合效果测试。调查问卷题目及分类如表1所示,题目的答案见表2。
表1 八年制眼科学整合课程思政融合效果调查问卷Table 1 Questionnaire on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eight-year clinical medicine ophthalmology integrated curriculum
表2 问卷的答案选项Table 2 The response options of questionnaire.
采用纸质版问卷调查评估思政教育的效果,于2022年5月19日至2022年6月2日通过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学科将问卷派发给2017级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同学进行匿名填写。
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问卷调查中的定量问题,即第二部分“学生对思政教育与眼科学专业课融合的评价”(第3~6题),采用SPSSAU在线软件进行Cronbach信度分析,并使用Kaiser‐Meyer‐Olkin(KMO)和Bartlett检验进行效度验证。
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另有2份问卷完全空白(视为无效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8%。参与问卷调查的2017级八年制临床医学学生中,男性52人(57.8%),女性38人(42.2%);政治面貌方面:党员及预备党员共27人(30.0%),团员60人(66.7%),群众3人(3.3%)。
Cronbach’s α系数为0.831>0.8,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高。效度验证显示:Bartlett球形度检验通过(P<0.001),KMO值为0.763,介于0.7~0.8之间,研究数据适合提取信息,从侧面反应出效度较好。
八年制临床医学的学生对眼科学整合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认可度高,约91%的学生认同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其中非常认同的学生达到了33%,仅有2%的学生不认同融入思政元素,没有学生非常不认同思政元素的融入。现行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能够与眼科学整合课程紧密融合,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93%的学生认为思政与课程的融合度为好或者非常好,没有学生认为融合度不好或者非常不好。此外,有82%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程对激发眼科学兴趣有帮助,23%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图1)。总体来说,学生对于眼科学整合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持较为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也认可思政元素在激发眼科学学习兴趣方面的帮助。
图1 学生对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总体评价Figure 1 Students’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urriculum
在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形式的反馈中,50%的学生倾向于以教师讲授为主,47%的学生倾向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只有3%的学生倾向以学生讨论为主的学习方式。对于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的占比,87%的学生希望保持不变,建议增大占比和减小占比的学生分别为5%和8%,说明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的占比较为合理。有25%的学生有兴趣以课外作业形式进行思政教育,没兴趣以及不愿意增加课外作业的学生占比为56%,19%的学生不确定是否想增加课外作业(图2)。总体来说,学生认为目前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占比都比较合理。
图2 学生对思政元素教学形式与占比的建议Figure 2 Students’ opinions on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propor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在思政元素教学效果评价中,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思政元素由高到低依次是医患沟通(37%)、研究前沿(26%)、学科历史(25%)、政策要点(12%);在不同类型的思政元素题目中,总体正确率高达92.9%,说明学生对于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学习有很大收获。学生对于医患沟通相关知识的接受度最高,正确率达到了100%,对于学科历史的掌握也较好,正确率高达98.9%。前沿题和政策题掌握相对较差,正确率分别为82.2%和83.3%(图3)。调查结果显示:后续课程在保持学生对医患沟通以及历史元素兴趣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于研究前沿和政策要点的教育。
图3 思政元素教学效果评价Figure 3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urriculum.
根据教育部2020年5月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9]。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作为高层次、高素质医务工作人员的后备军,除了传统教育模式中要求的精湛医术之外,加强医德医风、医者仁心教育,引导医学生们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10]。中山眼科中心响应政策号召,以多种形式与角度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专科课程,促进八年制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培养出党与人民信赖的、高水平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本调查显示:思政元素与眼科学整合课程的融合整体是成功的,但是问卷调查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为更好优化思政教育与整合课程设计,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以下的建议。
1)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本调查显示:“医患沟通”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思政元素,这可能与前者采用了情景模拟、真实患者问诊等学生参与度强的多种授课方式有关。通过临床的观摩与实践,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换位思考与细致的人文关怀;而其他思政元素如政策要点、研究前沿等,学生参与度相对较低,从而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对相关知识的吸收与整合。既往研究[11‐13]表明:在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与TBL课堂中,学生参与度明显优于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程。在后续课程设计中,一方面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该类课程设计的占比,另一方面可以将思政教育内容与该类课程设计的主题更紧密地结合。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能够更积极主动掌握相关政策、研究前沿等相对抽象的知识要点,达到增加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科普意识,启发科研思维等多维度教学目标。
2)提升教师思政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在本次调查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形式的反馈中,50%的学生倾向于以教师讲授为主,47%的学生倾向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是推进思政教育建设的关键,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14‐15]。首先,集体备课、教研的过程中,要将思政教育内容具体落实到教师课程目标设计、教案课件编写的各个方面,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其次,课程开展过程中可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现场教学观摩、经验交流、教学培训等,帮助教师找准思政教育的角度,找对思政教育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3)根据专业特色,深度挖掘与提炼思想价值与精神内涵。眼睛是基础医学和前沿科学“看”得见的突破口,眼科学整合课程中的思政内容可以从眼睛在科学研究中的独特优势着手,讲述眼科发展对人类健康的重要贡献,介绍眼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面临的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激发同学们作为医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此外,强化常见全身病在眼部的表现及眼病与全身病间关系[16‐18]的教学工作,重点培养学生的“全局观”“眼病的整体观”。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对思政元素融入眼科学整合课程总体接受度高,但仍存在学生对政策要点、研究前沿部分思政元素了解程度较低等问题。本研究未在思政课程前进行思政元素掌握程度的评价,学生在接触眼科学整合课程之前对思政内容的掌握程度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针对现行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9‐21],建议后续课程设计中将思政教育内容与学生参与度高的课程设计如TBL课堂等紧密关联,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对于思政内容的意识与教学能力;并根据专业的特色,深入挖掘相关思想价值与精神内涵,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开放获取声明
本文适用于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允许第三方用户按照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禁止演绎(ND)(CC BY‐NC‐ND)的方式共享,即允许第三方对本刊发表的文章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在这些过程中必须保留作者署名、仅限于非商业性目的、不得进行演绎创作。详情请访问: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