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发展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回响着壮乡各族儿女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
近年来,广西城市更新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案在一组组直观的数据里——
全区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43.53%提升至2021年的55.08%;累计建成市县污水处理厂131座,日处理能力达569万吨;全区70段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累计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45.94万户;累计改造建设地下管网近1.4万千米……
答案在万千百姓的切身感受里——
“老旧小区加装了电梯方便了住户”“改造后背街小巷重获新生”“黑臭水体治理后环境更美了”“历史文化街区焕发出新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美丽广西·宜居城市”建设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城市病”等问题,城市功能品质大幅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柳州市润和苑二期小区建成于1998年,共有6栋楼18个单元,涉及居民384户。改造前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设施不健全,存在屋面漏水、路面破损、化粪池冒堵等问题,居民改造意愿较为强烈。
“我们成立了润和苑二期老旧小区临时党支部,通过建立‘评议会、听证会、协调会’三个议事制度,搭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三会议事平台’。每月召集支部党员与居民代表召开议事会,对小区改造及后续管理等相关问题进行商定,形成‘老旧小区在改造、党员在行动’的热烈氛围。”小区党支部书记贺晓华介绍道。
柳州市润和苑二期小区通过拆除旧墙,新建了党建文化长廊,将党建生活与百姓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向纵深开展,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小区改造后,还新增了儿童活动区域、篮球场等公共区域,不仅环境好了,配套设施功能更齐全,而且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以前,小区大门、围墙破损,没有绿化,外人随意进出,住着不放心。现在,大门围墙路面翻修,划定停车线,既干净又整洁,我们住着也放心。”83岁的南宁市皮鞋厂第二生活区居民窦秀珍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赞不绝口。
为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后无物业管理的难点问题,南宁市切实做到“一次改造,长期保持”,成立城市片区物业运营服务中心,通过以片区整体打包实行“委托制物业”管理的方式,由小区业主灵活选择服务内容,解决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后无物业管理的难点问题。南宁市积极探索以PPP模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保障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以来广西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累计开工4767个小区、涉及居民约50.74万户。通过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区新增无障碍设施2389处、新增电动自行车及汽车充电设施5614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37个、竣工既有住宅加装电梯747部,有效改善了城镇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曾经,它是一条远近闻名的臭水沟:河道狭窄、荒草丛生、废水排入、气味难闻;如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白鹭、水鸭等野生鸟类在岸边的草丛里安家……
这得益于南宁市投入10.65亿元实施的那考河综合整治项目,该项目成为国内首个投入运营的城市水环境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随后,邕江、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等一批运用新理念新模式治理的项目全面启动。
从一条臭水沟到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那考河的华丽蜕变生动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优良生态环境成为万千百姓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城市水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自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建设海绵城市以来,广西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区城市建成区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面积达357.64平方千米,建成区22.81%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今年桂林市成功入围“十四五”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3年内将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亿元。全区70段共166.1千米的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城市承载力和品质不断提升。全力推进地下管网建设,2020年实施地下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以来,累计建设改造地下管网13840千米;供水管道长度35281千米,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8.9%以上;累计建成市县污水处理厂131座、镇级污水处理厂723座,成为全国第7个、西部第2个完成“市—县—镇”三级污水处理体系构建的省(区、市),运营水平稳定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累计建成在用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70座,全面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升。绿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底色,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区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2012年34.15%提升至2021年的39.87%,建成区绿地率从29.29%提升至35.1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0.02平方米提升至13.57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5个、国家园林县城9个、广西园林城市34个。
在柳州市柳北区东北部凤凰岭修建的柳州市钢一中学凤凰岭校区礼堂,已有66年历史。由于年久失修,该建筑存在屋面漏水、房屋构建及墙体破损老化等一系列问题。如何留住城市的根与魂,是摆在柳州市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能急功近利,不搞大拆大建。”柳州市荣泰设计院总工程师黄源组织对礼堂廊柱、吊顶、木质格栅、木屋架等进行修缮。经过100多天的奋战,以较高的还原度完成修缮工程,成为广西首个历史建筑实施现代适应性技术、恢复原用途的典型范例。
西式券廊、大圆顶拱、避风港池……北海市高德三街历史文化街区上百年的建筑极具当时的西洋建筑特色和风格,印刻着北海开埠、西方文化传入古镇的印痕。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这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近年来,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等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构建保护传承体系,坚持以用促保,进一步挖掘和丰富历史文化资源,让城乡留住记忆,让群众记住乡愁。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9个;累计公布历史文化街区36片、历史建筑678处。
城市向新,生活向上。受惠于过去岁月的耕耘,如今,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动员和指导全行业全系统用心用情用力建设大美城乡,全区城镇化建设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治理愈发精细,市容环境更加优美,一座座环境优美、山水交融的现代化城市正阔步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