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秀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C 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专业设置里的一项基础性学科,具有实践操作性强、教学内容繁多、教学任务繁重等特点。然而从高校目前对这一课程的开展现状来看,由于课程本身涉及的面较广,加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由于各大高校对这门课程的时长设置较短,这就造成了大多数教师在固定时长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训练和培养。因此,面对这一问题,有必要依靠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将大数据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融合,在此基础上改变或者是改善之前教学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
大数据从特点上看,主要有数据覆盖面广、数据规模庞大、数据传送迅速、数据类型多元化以及数据价值密度低等特点。相比传统的数据分析工具,它更加具有优势和发展潜力,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采集大量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所采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它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通过对它的分析,人们的购物喜好以及购物需求能够被各大购物App 熟知,从而在用户进行浏览挑选时将其可能感兴趣的商品呈现在应用首页或者是前列。可以说大数据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其与高校的“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融会贯通,就成了广大高校工作者必须面临并且挑战的一项难题[1]。
根据当前各大高校在开展“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具体教学实践来看,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仍然采用的是传统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口头讲授的方式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相关知识单方面地传输给学生,学生在被动地接收知识之后,只能依靠自觉性在课后进行教学实际训练。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且较为古板和落后,难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由于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时大多用的是几年前的教案,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有的甚至是过时且无用的,和目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方向严重不符,有碍于学生日后的就业和继续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相比传统教学,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比如慕课、网易公开课等课程模式的出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和方向。同时,课程内容并未与时代脱节,而是紧紧围绕着时代的最新发展方向,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对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学习方式都带来了新的选择和方向,也使高校教师在教学上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大数据技术的推广使教师的教学迎来了深刻的变革,在大数据的影响下,“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都产生了极大的改变。
首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大数据的影响下,教师除了要设置教学内容教授学生相关知识外,还需要紧跟时事,设计独特、新颖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案例,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利用大数据背景下产生的各种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大数据采集到的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以及在知识学习上的局限和欠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对学生普遍难于理解的知识点进行二次讲授,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最后,大数据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喜好等去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或者是教师,更加强调学生主题能动性的发挥。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调整和转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领导者角色,课堂由教师主导,但现在学生成了学习和研究的主体,教师只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当辅助者角色,帮助学习高效完成学习任务[2]。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任务主要包括课前、课上和课下3 个方面。课前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准备课程;课上教师主要是根据提前准备的教案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课后主要是对学生课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测试。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相比之前要更为丰富,主要体现为备课、上课、测试、数据分析以及改进5 个方面。
前后对比可以发现,教师主要增加了数据分析以及改进两个环节,而这两个环节中,数据分析是最重要的。它指的是在大数据的引导和帮助下,教师可以对学生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把握,教师通过对学生测试结果的分析以及对学生作答质量的考察,重新建立一套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大数据设置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革,这样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学生的作答和听课中教师可以获得实时的反馈,并且将学生的这种反馈收集整理起来,在课程结束后给予学生新的反馈。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长远的帮助,同时也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师生双方在合作和交流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随着大数据技术越来越流行,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适当地调整。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选择翻转课堂、分级课堂等。翻转课堂利用大数据将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项目化,学生在课前需要对教学知识进行自学,自学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在自学中必然会碰到某一难理解的问题和部分,这时候学生就需要将疑惑的地方整理出来,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翻转课堂对教师教学带来的改变就是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掌控者以及领导者,它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产生了一定的转换,更加强调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而教师则成了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引导者。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对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彼此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从而在双方的共同合作下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3]。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学习空间,学生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去进行自我思考,不受到地点的约束和限制,同时通过教师一定程度上的点拨和指导有助于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更快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大数据对学生的“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反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对教师的教学也能带来很好的创新和进步。
大数据技术近几年在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广泛应用,预示着其将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在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将大数据技术与“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完美融合已经成了教学上的一个重难点。可以说,在大数据的影响和带动下,高校课程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革,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上,改革必须要注重教学的创新性以及实效性,确保教学内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同时也要注重教学实践,为社会培养多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与进步,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首先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水平有一个系统地了解,进而在教学中不断地融入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课题,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教学实践的作用,从而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实践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