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农业农村局 杜晶晶
孟州境内河流、水库众多,水域广阔,具有发展渔业养殖产业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孟州市处于郑州、焦作、济源、洛阳“一小时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南与陇海铁路、北与焦枝铁路毗邻,连霍高速、焦桐高速环抱孟州,二广高速、长济高速、207 国道纵贯孟州。孟州黄河公路大桥预计2022 年5 月全面建成通车,连通产业集聚区的铁路专用线也已批准建设。优越的区位优势,为发展渔业带来便利的条件。
渔料强企——深圳康达尔饲料有限公司以其专业的渔用饲料生产线,为全市渔业生产提供了质优价廉的饲料来源。
孟州顺涧水库依托自然优势进行生态养殖,以花鲢、白鲢等为主要养殖品种,依靠水库中丰富的浮游生物作为饵料,年产花鲢、白鲢250 t,生产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大家的喜爱。
第一产业包括池塘养殖、水库养殖等;第二产业渔用饲料加工业发达,年产达到7000 t,产值3 500 万元,本土生产渔料占到全县水产养殖用料的85%;第三产业休闲渔业快速发展,多个园区开展休闲垂钓、品尝全鱼宴等活动。
养殖品种包括黄河鲤、建鲤、福瑞鲤、草鱼、团头鲂、异育银鲫、黄金鲫、鲢、鳙和乌鳢10 个品种。名特优新品种、养殖新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得到持续推广普及和应用。鲤鱼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58%,居主导地位,其中黄河鲤养殖产量占18%。2020 年,孟州市养殖产量2 995 t,渔业从业人员142 人,渔业经济总产值4 326 万元。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养殖业,捕捞业)的发展,必定推动第二产业(饵料加工,水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休闲渔业,旅游渔业,运销,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城乡之间、县市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必定会造就大批的水产经济人及商贩群体,推动水产品的流通。
孟州市大部分池塘基础条件较差,设施渔业、精品渔业和休闲观光渔业等高效渔业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通过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发展池塘循环水养殖、引进优良品种和普及提高科技养殖水平,以扩大池塘养殖单产、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提升空间。
休闲渔业是对渔业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形式,也是实现水产结构调整的一种战略选择,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高度契合,是农村发展新型产业的一个极具潜力的增长点。孟州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渔业资源和休闲娱乐的消费潜力,十分有利于发展休闲渔业。
近年,孟州市将引导农户加大渔业科技投入,加快完善渔业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体系,鼓励和扶持养殖企业装备电子池塘管理系统、鱼病远程诊断系统、渔业生产自动化控制设备等,用渔业机械化、电子化、信息化等方式替代以人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大幅提高了渔业劳动生产效率。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剧,城市用水量猛增,供水紧张,养殖用水受限,对水产养殖影响很大;另一方面,近年出现了干旱,部分河流、水库水容量减少,甚至干涸。孟州市大部分河流过境水来得急去得快,利用率低,导致养殖水面大幅缩减,部分地区养殖户已转产转业。
水产养殖业无序发展,部分养殖区域位于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以及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影响水域生态功能和公共安全。如何科学地规划和利用孟州市水域滩涂资源,有效解决水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依法开展水产养殖,降低水产养殖风险,提升水产品品质,是当前水产养殖面临的核心问题。
一是产业化程度低。目前,水产养殖仍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工厂化、规模化养殖场较少,渔业机械使用率低,离集约、高效、标准化生产之路还有差距。二是渔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孟州市渔业发展未能充分利用天然水域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增加渔业经济收入。三是养殖业、种苗业和加工业三者结构不合理。孟州市目前渔业发展还是以传统养殖业为主,无正规的水产苗种繁殖培育基地,水产加工业单一且发展缓慢。四是养殖品种单一,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目前常规水产养殖品种养殖比例过大,名特优新价值高的品种不足,满足不了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求。加之无公害水产品缺乏有效推介,没有达到预期的品牌效益,缺乏市场竞争力。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手段落后,新的科技成果运用较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渔业良种体系、基层技术推广体系、水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水生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等尚不健全,渔业管理的配套制度尚不完善。
目前,孟州市尚未成立渔业技术推广机构,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队伍人员少,全市开展渔业工作2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仅有1 人,不能有效地组织开展水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与科技培训,加之部分养殖户、文化程度低,接受新品种、新技术能力有限,造成渔业科技水平不高,从而影响水产业的发展。
摸清孟州市的水域滩涂资源状况,生态敏感区域,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明确养殖水域功能区范围;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配置,统筹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与水产养殖之间的关系,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强养殖污染防控管理,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孟州市水域资源状况和环境承载力,适度调控养殖规模,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生产布局,推广先进节能环保养殖技术,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渔业;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提升水产品质量,提质增效。
在滩涂规划的基础上,在河道和水库等天然水域开展生态系统修复和渔业资源的增值补偿工作,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规范天然水域生态系统的巡查制度,防范非法养殖、污染物排放、非法捕捞等行为带来的资源破坏和生态系统破坏。
将渔业发展与美化乡村风景紧密结合,建设渔业新农村,促进并带动孟州市以本地水产品种为特色的餐饮、休闲、娱乐等行业的发展,形成具有孟州市特色的休闲观光渔业产业链。
壮大基层渔业力量,注重基层一线人才培养和使用。加强渔业科技创新队伍,完善科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逐步优化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勤政廉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渔业管理和渔政执法队伍。
对于养殖区内符合规划的养殖项目,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规范用药,防止造成水域环境污染,养殖生产应符合《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完善全民所有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制度,推进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规范水域滩涂养殖证登记发放工作。加强渔政执法,查处无证养殖,对非法侵占养殖水域滩涂行为进行处理,规范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秩序,强化社会监督。
目前的主要养殖品种以大宗淡水鱼为主,占养殖总产量的90%以上;名特优鱼类的产量占总产量的8%左右,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未来水产业发展既要在稳量、增收、环保、提质、增效等方面优化产业结构,又要大力发展多功能鱼文化、休闲渔业等,促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水产养殖的观赏、旅游、垂钓、休闲功能,加大渔业科技投入,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数量渔业向高效渔业、常规渔业向科技渔业、生产渔业向生态渔业”的转变。
培育和壮大养殖大户、家庭渔场、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水产养殖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养殖户与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智慧水产养殖,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生产深度融合,开展数字渔业示范。
政府应高度重视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大力发展生态健康的水产养殖业。推动用水和养水相结合,对不宜继续开展养殖的区域实行阶段性休养,实行养殖小区或养殖品种轮作,降低传统养殖区水域滩涂利用强度。发挥水产养殖的生态属性,鼓励发展不投饵的滤食性鱼类,开展以渔净水、以渔控水、以渔抑藻,修复水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