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新
2022年11月15日是全球80亿人口日。站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回看过去,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等社会进步的加持下,人口飞速增长,短短218年时间,世界人口总量就从10亿增至80亿人。展望未来,虽然人口增速会逐步放缓,但基于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即便维持低增长,也能新增巨量的人口。根据联合国最新人口预测,全球人口会持续增加到本世纪80年代,届时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约104亿人。
世界人口的变化主要受生育和死亡两大因素左右,它们决定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等特征,既有趋同,如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化形成全球性少子化和长寿化大趋势,人类平均预期寿命从1950年的46.5岁增至目前的72.0岁,同期妇女的平均生育孩子数量从4.9降至2.4。同时又有差别,因为在长寿化和少子化的跑道上,不同区域起步有早有晚,速度有快有慢,道路有曲有直,形成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人口发展轨迹的巨大差异。
第一,未来世界人口的净增加量几乎全部来自发展中地区。1950年-2022年期间,世界人口从25亿人增至80亿人,净增加的55亿人中,有50.3亿人、约占净增加人口的91.4%来自发展中地区,来自发达地区的净增加人口只有4.7亿人,占8.6%。由此导致发达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大幅下降,从32.3%降到目前的16.0%。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发达地区人口目前已经徘徊在零增长附近,峰值人口约为12.8亿人,预计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缓慢负增长。与此相反,发展中地区人口依然保持相对强劲的增长势头。2022年-2100年期间,全球预计净增加的23.5亿人,将几乎全部来自发展中地区,发展中地区占全球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从84.0%升至近90%。
要高度关注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快速增长。纵观历史,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总量增长最快,从1950年的2.0亿人增至2020年的10.7亿人,预计到2050年增至19.3亿人,2100年达到30.2亿人。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持续快速增长,无疑会对本国、本地区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更大压力。
第二,发达地区引领全球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地区主导全球老龄化的方向。21世纪的人类社会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对大多数国家都将是重大挑战。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老龄化程度在2002年达到7%,意味着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老龄化开始加速,2038年将迈过14%,步入中度老龄社会;2070年越过20%,进入重度老龄社会。相应地,老年人口数量从4.5亿人增至12.7亿人再增至20.7亿人。发达地区率先在工业革命时期开始人口老龄化进程,1950 已1997年和年以前2023年经步入老龄分别务入中度化社会老龄社,会和重度老龄社会,2065年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迈向超级老龄社会。发展中地区的老龄化过程起步晚,但是以其规模巨大的老年人口数量,推动全球的人口老龄化前行。来旨发目展前中,全地球老区年人口总2050量的67.7%,年将增至78.0%,2100年将达到85.0%,发展中地区成为决定世界人口老龄化大势的主导力量。人口老龄化不单纯是老年人口规模扩大和老龄化水平提升,而是整个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结果,是直接影响地球上每一个男人、妇女、儿童和老人生活的普遍现象,直接挑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公共政策体系以及社会治理体系等。
第三,中印两个人口超级大国的位次将发生倒转。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总人口规模超过14亿人的两个超级人口大国,合计约占世界人口总量的36%。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印度人口将在2023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此后,印度人口将继续增长,2050年达到16.7亿人。同一年,中国人口数量开始减少,但依然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2050年仍在13亿人以上。这一人口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人口是“国之大者”,是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全球人口已达80亿,预计还将继续增长约24亿人,并且几乎都来自发展中地区,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巨大的除数效应,导致优者越优、劣者越劣,加剧全球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二元性特征。根据IMF统计,2021年全球GDP总规模为96.3万亿美元,其中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分别为56.1万亿美元和40.2万亿美元,各占58.3%和41.7%,发达地区的经济规模比发展中地区多约40%,而发展中地区的人口比发达地区多约4.3倍,二者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占比严重不相称。
这将挑战全球减贫、粮食供给、消除饥饿、教育提升、性别平等、健康福祉、农业生产、工业布局、能源保障、就业劳动、气候行动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但是,发展中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拥有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从未木趋势看,发展中地区整体经济增长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发展中地区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充分开发人口机会,促进人口红利的转化,才可能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