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明,吕 晶,陈佳妮
(南昌职业大学体育卫生健康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7)
食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工业是我国第一大产业,2018年的总产值已经达到了12 万亿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卫生、绿色营养的食品原料及加工食品的需求不断上升,这也成为推动食品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支撑,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食品检验和合理营养为本,培养能够从事食品安全检测、饮食营养指导、食品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承担着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人民群众舌尖安全的崇高责任。研究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问题,对于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贴近生产实际培养人才,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岗位胜任度高于其他普通高校。食品产业总产值大,吸纳的就业人数多。因此,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毕业生理应很快胜任工作岗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然而,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调查看还存在一定差距。
毕文[1]调查了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 级、2012 级、2013 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发现有57%的学生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在从事本专业岗位上工作的毕业生中,25%的人从事食品检测,23%的从事食品销售,18%的从事食品营养,8%的从事食品质量管理;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看,结果不甚理想,满意的占23%,非常满意仅占8%,也就是由69%的毕业生没有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调查结果也反映,学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毕业生的动手加工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及综合素养表现一般。通过对毕业生调查,结果表明只有32%的人认为在学校期间的实践教学可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这说明实践教学环节还需要大力加强。
李双石等人[2]在2017年10 月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11—2016年食品类专业的220 名毕业生。结果表明,这些毕业生主要在民营企业工作;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分布及占比如下:第三方检测机构40 人(18.18%),食品加工企业22人(10.00%),食品研发企业22 人(10.00%),餐饮行业6 人(2.73%),自主创业6 人(2.73%),生物工程或制药行业等与食品相近行业32 人(14.55%),其他行业92 人(41.82%);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对口率不足55%(54.54%),对于专业对口率低的原因没有详细分析。
谢小花等人[3]的研究表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专业70%的毕业生在食品行业工作,这些学生主要在生产品管员、车间主任、食品检验检测等工作岗位;但是,还有30%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与食品专业的关联度不高。在调研中发现,目前高职院校食品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存在专业对口率不高、服务食品产业的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一般等共性问题。存在的这些问题,认为有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专业必备基础知识缺乏,专业设置、学校的实验设备与企业脱节等原因。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评价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多年来,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问题不可回避,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培养的人才在专业知识运用、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还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只有正视不足,积极采取对策措施,才能为食品产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院校培养人才的顶层设计,是落实国家需要、反映社会需求的具体举措。从国家层面讲,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大有可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早在2016年就印发了《创建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上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这份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健康人力资源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老年人口的增多,广大人民群众与自身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高度关注,这也反映社会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的需求巨大。食品是典型的快速消费品,产品更新换代快,导致食品企业的研发、行业管理的更新速度加快。食品企业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食品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成为必然。院校要深入开展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合作关系,动态跟踪企业的用人需求,分析食品行业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及时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可以合作建立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分析人才在教学、实践、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及过程控制措施,共同审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一环。在课程设置方面,一是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基础课程是本专业学习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能为将来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毕业后学生的发展后劲打下坚实基础,如“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工艺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化学类课程的学习,要从师资、教材、教学内容等方面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二是整合和优化专业课,如整合“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理化成分检测”等以检测检验技术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检验检测技能为教学目标的技术服务课程群;整合包括“食品环境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毒理学”等与食品安全有关、偏重管理的课程,整合之后,优化教学内容,前后照应,形成有机的整体。三是增设与产教融合、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专业素质拓展课程。如围绕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资格证书开设与考试相关的强化培训课程;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明确企业岗位技能要求,邀请企业人员参与授课,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四是以竞赛活动为辅助载体提高教学效果。专业知识竞赛是系统课程教育的有益补充。参加专业知识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相关竞赛,在学校内部要创造条件,定期开展与食品营养、食品检测专业相关的检测技能比拼、食品营养宣讲、食品新产品开发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要做到两点:一是改进。要结合高职院校生源文化程度偏弱和职业教育的要求,改进教学管理工作,如在课程考核方式上,改变单纯的或主要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大幅增加食品成分理化检测等技能考核的比例,由考结果向考过程、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在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上,要以实际生产要求为标准,合理制订实操考核评价标准,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能脱离学生学习实际。二是从严。教育部2019年10 月出台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其中“严出”已经成为本科教育的主旋律。作为高职院校,从严加强教学管理是落实上级要求的具体行动,绝对不能因为学生文化基础差、实践考核多而放松。因此,要加强对主要教学环节的制度性检查评估,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强化对教学大纲、开课计划、教学质量监控、学生实习等各个环节的检查,形成一套关于学、教、管等多个环节、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内外实训场所的建设。学校内部综合实训室的建设是评价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的首要指标。在建设学校内部实训室时,要合理定位,兼顾教学和科研工作。例如,大型分析仪器实训室建设应以科学研究为中心,以创新食品的检测方法为主要任务,同时兼顾教学工作;承担粮油加工、果蔬加工、饮料生产等多个专业方向型课程的食品工艺实训室则以教学为中心,适当兼顾科研工作。在建设学校内部实训室时,还适应食品企业的性质,实现培养人才和生产产品的双赢,为学校提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可靠的高质量实训基地。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很多有实力的食品企业也在不断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广泛采用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机器换人,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全自动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受资金、场地等条件制约,高职院校不可能建设体现行业发展最新水平的实训室,而这类实训室对于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非常重要,对于这类校外的实训室,学校可通过深化企业合作的方式予以弥补。
目前,教师缺少企业生产实践经历和能力是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师资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有的教师从一个校门走向另一个校门,缺乏企业一线的实践经历,对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生产工艺要求一知半解;有的学校要求招收的年轻教师要求先到企业锻炼半年甚至是一年,但很多在企业实习的教师没有从事一线的生产和管理工作,挂着在企业实习的名,做的是文秘等与本专业结合不紧密的工作,不是真正的实习,自然收获不大。2019年国家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在职业院校的师资中,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因此,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迫在眉睫。一是大力鼓励教师尤其是具有高学历的年轻教师进入生产企业挂职锻炼,加强挂职锻炼效果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审、调级等挂钩,避免挂职锻炼走形式。二是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比例。在食品工艺等与实际结合紧密的专业课程教学上,可聘请企业实践经验强的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并给予相应的报酬。
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高职院校都需要进一步加深与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吸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形成校企合力、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