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行政学院 周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大任务。而运用现代信息手段 实施数字乡村计划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手段,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国数字乡村建设还处于持续探索阶段,因此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探索以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而数字技术的应用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数字乡村建设是伴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2]。在此过程中,我们除了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外,应着力发挥智慧农业技术创新效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提升数字技术的社会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着力强化数字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加快提升农民生产生活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从而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
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业态,其对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已经成为我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因此实施智慧农业赋能行动刻不容缓。
(1)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1)推进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加大现代农业基地的建设,建立覆盖“耕、种、管、收”全程的智慧农业生产应用场景,通过信息数据流与智能化生产决策体系以及“知天而作”的防灾减灾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农业生产场景的在线化、可视化以及生产过程全程的可追溯。在播种环节将天气、土壤等农业生产参数信息与耕地、能源等资源信息以及市场信息、劳动力信息等资料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出最好的种植方案,并根据当地土质以及气候变化种植合适的农作物[3]。在管理环节,推动物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在农产品安全生产监管中的应用,努力打造智慧管理系统,构建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生产体系,实现常见病虫害自动诊断和防治、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动态调节耕作过程中的水、肥等生产要素投入量;逐步完善庄稼医院数字化建设,着力打通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庄稼医院为农服务的水平。在收获环节,通过使用智能收割机、智能采摘机等智能机械,实现大规模高效率采摘。2)加快农业技术装备数字化的研发和应用。积极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引导农业企业在数字领域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发展壮大农业技术装备数字化创新创业主体。特别是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和装备研发,尤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和装备(如农业传感器、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提升技术在智慧农业发展和应用中的贡献度。同时要利用好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智能装备,着力打造更多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间的智能机械装备。3)促进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数字化的健康发展。要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数字乡村新业态和新零售品牌,加快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乡村旅游服务业的数字化改造和转型。
(2)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1)合理规划农村电商发展。统筹政府与社会资源,加快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推进电商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包括智能清选分级和预冷、智能加工包装和仓储、智能物流装卸和配送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标准体系、质量体系、服务体系、预警体系、风险管控体系等,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降低冷链物流成本,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同时加强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积极开展与国内知名第三方平台深度合作,探索与涉农电子商务企业等农特产品网络销售渠道的有效对接,培育优质农村电商品牌,推动农产品网络零售规模持续增长。2)创新丰富农村电商应用场景。针对农村电商发展的问题和痛点,推动地方政府、农产品企业与电商平台等深入合作,将农村电商发展与农产品特色品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突出农村电商在推动农产品供给侧数字化方面发挥作用,全面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产品电商优质品牌建设,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地方民俗、旅游等资源创新融合,丰富乡村业态,加强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兴趣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规范快速发展[4]。3)加强农村电商的服务支撑能力。把农产品电商作为未来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发展的关键环节,以电商倒逼农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需要强化电商人才培养,应鼓励各地建设专业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培养熟悉农业以及愿意扎根农村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型人才;需培育专业团队开展网络运营、美工、推广等业务指导。
以数字赋能农村现代化建设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只有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快速提升,才能真正实现宜居宜业的智慧绿色乡村。
(1)大力实施乡村新基建提升行动。1)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全域数据互联互通。按照城乡网络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将通信基站、管道、杆线、机房等建设全面纳入 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统一城乡网络规划、建设、服务等标准。加快农村地区接入网扩容,实施4G网络深度覆盖,加快5G发展建设,积极探索5G+智慧乡村应用场景。同时按照城乡融合、 一网统筹的要求,依托一体化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建立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动态更新的数字乡村系统,全面提升乡村治理和服务水平。2)加大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力度。在投入新基建的同时,应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动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乡村基础设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5]。如加快智慧水利建设,全面建成“智慧水利”现代化综合管理体系,实现“智水惠民”;加快智慧冷链建设,推进生鲜农产品配送体系建设,建设生鲜冷链基地,着力构建现代数字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供应的质量和效率;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打造覆盖乡村交通的“智慧大交通”应用平台,进一步提升交通服务水平。
(2)加快实施乡村数字治理提档行动。1)提升 “智慧党建”覆盖面。以数字技术推动农村党建信息化提档升级,整合升级智慧党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站、App、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推动农村党建相关党务、学习、活动、监督、管理、宣传等工作的全面整合,打破农村党建传统条件限制,提高县级、村级党建工作的一体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并通过数据分析手段,及时跟踪了解农村党建工作进展,从而推动农村组织生活记实管理的全覆盖,不断提升党建管理效率和科学化水平。2)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精细度、有效性。首先应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及“城市大脑”建设构 建“数字乡村一张图”,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建设目标[6],稳步推进农村地区视频图像前端建设联网应用,实时监测村内村务公开、危房检测、污染 排放等方面的数据,精准把握治理需求:进一步推进乡村新一代“雪亮技防”建设,拓展农村地区“雪亮技防”应用场景,实现农村地区公共道路、主要出入口、公共活动场所等重点区域视频监控提档升级,并与镇(街道)集成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村(社区)联动工作站共享应用,深化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行政村探索开展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实现源头分类投放评价、收运轨迹、积分管理等相关数据实时查看。其次,应借助数字技术优势畅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在镇(街道)、村(社区)两级服务大厅全覆盖,使上级政府的政策可以顺畅地进入村庄,同时村民也可以通过村内数字治理平台发表意见和建议,极大程度提升诸如城中村改造、土地征用等矛盾集中事务的处理效率,保障村民权益,从而推动乡村协商民主治理绩效的提升。最后,数字治理模式在满足精准性的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应考虑村民的个性化需求,应围绕乡村公共服务优化供给积极开发符合乡村治理的功能模块,如本村通讯录、书记信箱、数字党建、便民电话本、村务公开等,从而真正实现村民群众服务事项就地办的目标。
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惠最终得益的是农民,因此数字化服务应以人为本,以贴近村民生活,服务于乡村为目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全面深度融合,提高农民数字化应用能力,丰富乡村的数字化生活。
(1)加快推进乡村数字文化教育建设。1)推进乡村数字文化建设。一方面文化建设不能忘了主旋律,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索打造互联网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先进建设经验,同时开展宗教政策法规网络宣传,依法治理农村非 法宗教活动及境外渗透活动,严防邪教组织在农村地区发展蔓延,并加强网络巡查监督,有效遏制违法有害信息和封建迷信、攀比低俗等消极文化的网络传播。另一方面应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网络视听节目,有针对性地配建陈列馆、书场、古戏台等设施空间,利用数字 化技术,将图书馆、博物馆“搬”到村子里,组织建设乡村公共文化特色空间,打造更多农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从而满足了村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2)加快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乡村一直缺少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可以利用 网络名师工作室、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和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构建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等方式提升农村地区软硬件网络环境,打造优质共享课程资源平台,从而满足教师学生多元化教与学的需求。有条件地区可根据乡村学生实际情况、个性化发展需求,开发具有兴趣性、科普性和实用性的特色教育课程,开放网络录播课程、在线直播互动课堂等应用。
(2)加快完善乡村数字生活环境建设。1)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应用向乡村延伸。首先应加快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进度,以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健康信息服务以及机构运营管理等需求,完善农民的基本健康档案,这对帮助农民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最终减少村民群众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其次应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农村医疗”体系,推进乡村医保公共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依托实体医院开设的互联网医院,运用互联网技术,一方面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诊患者提供远程支持帮扶,包括远程会诊、远程病例讨论、远程示教等;另一方面利用“线上问诊,线上看病”的技术为患者直接提供线上诊疗或咨询服务,开具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等,让村民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城市专家的医疗问诊服务,解决广大农民反映的“小病拖,大病扛”的老大难问题。2)构筑完善的乡村智慧养老服务。
综上所述,数字乡村建设是一个持续推进、不断演化的过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发展水平不一、优势特点各不相同,只有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才能步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路径,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