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2022-11-17 13:41刘树云
农业知识 2022年4期
关键词:株数收获机力争

刘树云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是在传统间作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通过大豆带与玉米带复合种植,让高位作物玉米具有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间,实现大豆玉米“一季双收”。

一、选用适宜品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关键是选用适宜的大豆、玉米优良品种。大豆应选用耐荫抗倒、株型收敛、宜机收的早中熟高产品种,如“齐黄34”“菏豆33”等。玉米应选用株型紧凑、抗倒抗病、中矮秆、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获的高产品种,如“登海605”“郑单958”等。

二、选用适合模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核心是扩间增光、缩株保密。可选用4~6 行大豆间作2~3 行玉米等多种模式。由于复合种植技术是第一年在山东省大面积推行,各地普遍缺少配套作业机械,应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和现有农机条件,科学选择适宜种植模式。

(一)4∶2模式

实行4 行大豆带与2 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复合带宽290cm,其中,大豆行距40cm、株距10cm,亩播种9200 粒,力争有效株数达到7800 株;玉米行距40cm、株距10cm,亩播种4600 粒,力争有效株数达到4100 株。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cm。

(二)4∶3模式

实行4 行大豆带与3 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复合带宽350cm,其中,大豆行距40cm、株距10cm,亩播种7600 粒,力争有效株数达到6500 株;玉米行距50cm、边行株距12cm、中间行株距15cm,亩播种4400粒,力争有效株数达到3900株。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cm。

(三)6∶3模式

实行6 行大豆带与3 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复合带宽455cm,其中,大豆行距45cm、株距10cm,亩播种8800 粒,力争有效株数达到7500 株;玉米行距50cm、边行株距12cm、中间行株距15cm,亩播种3400 粒,力争有效株数达到3000 株。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cm。

三、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质量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能否实现增产增效的基础。播种前要充分做好农机、种子、化肥、农药等准备,切实按照所选模式的技术要求进行播种,保证播种质量。

(一)农机选择

4∶2 模式可用专用农机实施种肥同播。4∶3、6∶3 模式可利用现有玉米和大豆播种机械,按照所选择模式的带宽、行距、株距等技术要求分别进行播种作业。

(二)种子处理

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种子包衣。每100kg 大豆种用62.5g/L 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300~400mL 拌种,玉米选用包衣种子。

(三)适墒播种

山东省主推夏茬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各地应在小麦收获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早播种,确保早出苗、出全苗。若墒情适宜,应立即抢墒播种,采取单粒精播,播深以3~5cm 为宜。播种前,可先进行灭茬,再旋耕一遍,或选用带灭茬功能的播种机进行大豆、玉米灭茬播种。若墒情较差,要先造墒再播种。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大豆、玉米播种后进行滴灌、喷灌,以促进出苗。

(四)种肥同播

大豆一般施用专用肥(N-P-K:12-18-15)10~20kg/亩,对前茬小麦单产达到600kg/亩以上的地块,大豆可以不施肥,仅在鼓粒期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玉米一般施用氮磷钾控释肥(N-P-K:28-6-10,控N≥8%)30~40kg/亩。

四、科学田间管理

播种后要适时开展田间管理,科学防治病虫草害,合理进行化控,努力提高大豆、玉米单产水平。

(一)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最好在播后苗前进行,每亩可用960g/L 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85mL,或330g/L 二甲戊灵乳油150~200mL,对水30kg,表土喷雾封闭除草。如确需在出苗后化学除草,要在大豆2~3 片复叶期、玉米3~5 叶期进行,大豆每亩用15%精喹·氟磺胺微乳剂(精喹禾灵5%+氟磺胺草醚10%)100~120g,对水30kg。玉米每亩用27%烟·硝·莠可分散油悬浮剂(烟嘧磺隆2%+硝磺草酮5%+莠去津20%)150~200g,对水30kg。苗后除草要在喷雾装置上加装物理隔帘,将大豆、玉米隔开施药,防止药害。施药要在早晚气温较低、没有露水、无风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药剂喷施要均匀,提高防效。

(二)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提倡统防统治。一是防治点蜂缘蝽。在大豆初荚期,每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g+5%高效氯氟氰菊酯15g,或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4~6g,7~10天喷雾防治1次,连续2~3次。早晨或傍晚害虫活动较迟钝,防治效果好。二是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荚螟、食心虫、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黏虫)。发生初期,用甲维盐+茚虫威(或虱螨脲、虫螨腈、氟铃脲、虫酰肼等)复配成分杀虫剂1000~2000 倍液,配合高效氯氰菊酯、有机硅助剂等防治。三是防治玉米锈病。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三)适期化控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边际效应增强,但单位面积群体较大,存在倒伏减产和影响大豆生长的风险。玉米可在7~11 片叶时喷施化控剂,适度控制株高,增强抗倒能力,改善群体结构。若大豆长势过旺,在初花期每亩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g,对水30kg,茎叶喷施控旺。

五、做好防灾减灾

大豆、玉米生长期是干旱、洪涝、风雹等极端天气高发期,应加强灾害天气的监测预警,科学应对,减少损失。

(一)干旱

大豆苗期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下扎,可起到蹲苗的效果,但如果叶片失水较重则应及时浇水。7 月底8 月初,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防止大豆落花不结荚、玉米卡脖旱。

(二)大风

大豆、玉米生长后期,出现大风倒伏时,及时喷施叶面肥、防治病虫害,可有效减轻灾害损失,提高产量。

(三)渍涝

夏秋大豆、玉米生长期间降水较多,要提前疏通沟渠提高排涝能力,如遇强降水形成田间渍涝,应及时排水。受涝地块容易造成土壤养分流失,排涝后应及时在大豆带和玉米带之间追施复合肥(N-P-K:15-15-15)10kg,或适当喷施叶面肥,促进生长结实。

六、合理机械收获

根据大豆、玉米成熟顺序和种植模式,合理调配机械,适期收获。

(一)先收玉米后收大豆

玉米在完熟期收获。4∶2模式应选择整机宽度小于1.5m的2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4∶3、6∶3 模式应选择整机宽度小于2.1m 的3 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二)先收大豆后收玉米

大豆叶片全部落净,摇动植株豆荚有响声时收获。4∶2、4∶3 模式应选择割台宽度大于1.4m 的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6∶3 模式选择割台宽度大于2.45m 的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

猜你喜欢
株数收获机力争
山西省出台关于深化农业生产托管的指导意见 力争到二〇二五年全省农作物托管面积达六成以上
联合收获机的卫星定位控制与远程管理技术应用
玉米收获机的规范使用与维护保养技术
生态疏伐采伐强度控制要素探析
玉米收获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展望
力争2019年基本完成农村重点危房改造工作
龙粳31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不同草种交播对春季冷暖季型草坪草消长的影响
商务部:力争尽快结束RCEP谈判 推动本地区一体化
巧解“植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