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供稿
9月26日—29日,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人民日报》理论版连续刊发《道路自信何以更加坚定》《理论自信何以更加坚定》《制度自信何以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何以更加坚定》4篇“任理轩”文章,深刻阐明了历经新时代10年的砥砺奋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四个自信”更加坚定。文章见报后引发社会关注和读者好评,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理论氛围。
在这4篇“任理轩”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人民日报社理论部精心构思、细心打磨,反复修改,在“稳、准、实、新、巧”上下了功夫。
持中守正,把握准确平稳。《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代表党中央的声音,这决定了“任理轩”文章写作必须持中守正、准确平稳,始终围绕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下笔行文,决不能剑走偏锋、跑偏走样。比如,《理论自信何以更加坚定》在确定文章的框架结构时,就把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先讲马克思主义“行”,再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中,按照统揽“四个伟大”的结构阐述这一重要思想对实践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这样的论证既有充分依据、又有严谨结构,严谨大气、令人信服。
精准精确,把握好“时度效”。精准精确是做好党中央机关报理论宣传的重要要求,也是“任理轩”文章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把握精准,首先体现在选题准,每一篇文章的主题都与党中央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相契合,起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其次体现在表述准,字字句句都以党中央精神为依据,对标对表,保持一致,既确保方向准确,又保持论述精准。再次体现在时机准,把握好发表时机,让优秀理论产品“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起到最好的宣传效果。这四篇文章以“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为主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宣传解析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把党中央关心与群众期待有机统一起来,在国庆前和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刊发,实现“时度效”相得益彰。
平实务实,讲实实在在的道理。坚持问题导向,以平实务实的文风讲实实在在的道理,避免华而不实、堆砌辞藻、空喊口号,是“任理轩”文章多年来始终遵循的基本准则。比如,《制度自信何以更加坚定》始终围绕新时代10年的制度建设成就展开,在结构上首先论述新时代我国制度体系更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接着论述我们依靠“中国之制”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展现出强大的治理效能,回答了我们的制度自信何以更加坚定这一中心问题。在论证治理效能时,注意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有力有效应对美国极限施压、反腐败取得压倒性胜利等人们的亲身经历来说话。这样实实在在的事实、逻辑最令人信服。
守正创新,努力作出新概括新表述。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任理轩”文章在准确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精神的前提下,努力在结构上不落俗套,在行文中作出新概括新表述,让读者眼前一亮。比如,《道路自信何以更加坚定》的第二部分提出了四个“相统一”。其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相统一”“坚持弘扬中华文明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相统一”就是在准确领会中央精神基础上作出的新概括;这四个“相统一”组合在一起,又形成了集成创新。又如,这篇文章对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既准确又有新意的理论概括,得到理论界认同。这些创新都是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为依据的,是从既有思想认识中合乎逻辑地得出来的结论,是在守正的基础上作出的创新,写出了深度和气度。
构思精巧,努力做到“四两拨千斤”。一般而言,“任理轩”文章的题目都比较宏大,主题涵盖范围广、内容多、材料丰富。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选取合适角度、确定结构、组织材料,必须在把握文章主题和正确政治方向基础上,精心构思、合理谋篇,找到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最具理论穿透力的逻辑结构、最能论证观点的材料、最符合大众阅读习惯的行文,做好凝练取舍,避免大而化之、泛泛而谈。比如,文化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范畴,《文化自信何以更加坚定》以不到7000字的篇幅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新时代的文化成就,努力通过新角度、新材料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恢弘气象,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都融入其中,写出了文化自信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