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兵兵 邓武明 宋 稀 田露申 余青青 杨玉恒 赵昌斌
(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南充 637000)
我国是世界上食用植物油消费大国,年消耗量超过3000 万t,但自产植物油仅有1100 万t,对进口依存度高且自产总量长期严重不足[1-4]。油菜作为我国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667万hm2,90%为冬油菜,具有不与其他油料作物争地的优势,面积扩增潜力巨大;油菜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是含油量最高的油料作物[5]。但与加拿大油菜品种相比,我国油菜主产区商品菜籽含油量低4~6 个百分点[6]。因此,利用杂种优势提升菜籽产量及产油量是甘蓝型油菜遗传育种的主要方向,可有效解决我国食用植物油供需矛盾,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2]。
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为适应油菜产业的发展趋势,以选育高产、高油、优质、抗病油菜新品种为育种目标,按照“杂优+优质”的技术路线[7-8],于2015 年以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南A5为母本、恢复系37R 为父本,配制出强优势杂交油菜组合南油537。该组合在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院内鉴定、品比等筛选试验中表现优异,后经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2 年试验,于2020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0)510143),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陕西汉中和安康冬油菜区秋播种植。
1.1 不育系南A5 与保持系南B5 的选育2005 年春从波里马杂交种(03 杂-6×德油22-3)后代中发现优良不育单株,将其与自育优良双低品系(中双2 号×5029B)测交。其中中双2 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抗病、抗寒常规油菜品种,5029B 是自育优质高配合力保持系南B7。2006 年起,在测交后代中选取优良双低不育单株与该保持材料自交后代连续成对回交5 代,结合田间选择、室内品质测试和配合力测定,于2011 年定型为双低、早熟、抗病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南A5,其保持系南B5同步选育而成。不育系南A5和保持系南B5于2015 年3 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田间技术和纯度鉴定。
1.2 恢复系37R 的选育2002 年春以三系双低组合7-3 为母本、双低品系R758-11 为父本杂交,2003 年、2004 年春在杂交后代中选优良可育株与父本R758-11 连续回交2 次,2005 年起选优良可育株自交5 代,结合田间选择、室内品质测试和配合力测定于2009 年定型为双低、高产、抗倒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37R。恢复系37R 于2013 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田间技术和纯度鉴定。
1.3 品种选育2015 年用不育系南A5和恢复系37R 配制杂交组合南油537,2016-2017 年参加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院内品比试验,田间表现为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抗倒性强、熟期适中。2018-2019 年参加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试验,表现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对试验区域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2020 年10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0)510143,定名为巡油919。
2.1 农艺性状巡油919 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在2018 年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试验中平均生育期为203.8d,比对照蓉油18 早熟3.0d;在2019 年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试验中平均生育期为203.4d,比对照蓉油18 早熟1.7d;2 年试验平均生育期203.6d,比对照蓉油18 早熟2.4d,属中熟种。平均株高191.6cm,单株有效角果数343.7 个,每角粒数15.4 粒,千粒重3.79g。子叶肾形,幼茎紫色,心叶黄绿色,刺毛少;幼苗半直立,苗期叶绿色,叶片厚,蜡粉多,叶长度较长,叶柄长,裂片2.0~2.5对,顶裂近圆形,叶缘波状。苔茎叶呈狭长三角形,半抱茎,苔茎绿色。花冠中等大小,中等黄色,花瓣平展、侧叠、椭圆形。匀生分枝,株型扇形。角果平生,长度长。种子种皮黑褐色。
2.2 品质性状巡油919 在2 年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试验中菜籽含油量高,且品质均达国家双低油菜标准。2018 年种子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含量25.32μmol/g(饼),含油量44.33 %;2019 年种子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含量20.90μmol/g(饼),含油量43.58 %。2 年平均芥酸含量为0,硫苷含量23.11μmol/g(饼),含油量43.96 %。
2.3 抗病性与抗逆性植保接种鉴定结果:2018年巡油919 菌核病病情指数76.95,鉴定为低感;病毒病病情指数0,鉴定为高抗;2019 年菌核病病情指数46.12,鉴定为低抗;病毒病病情指数9.13,鉴定为抗。综合2 年接种鉴定结果,巡油919 低感菌核病、抗病毒病。2 年试验花期均未发生倒伏,抗倒性评价为强,与对照蓉油18相当。
巡油919 于2018 年参加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试验,8 点(次)试验均增产,菜籽平均产量2950.72kg/hm2,比对照蓉油18 增产10.51 %(极显著),居中熟2 组1 亚组第1 位;菜籽平均产油量1297.14kg/hm2,比对照蓉油18 增产9.46 %(极显著),居该组试验第1 位。2019 年续试,9 点(次)试验5 点(次)增产,菜籽平均产量2932.95kg/hm2,比对照蓉油18 增产5.68 %(极显著),居中熟2 组1亚组第2 位;菜籽平均产油量1282.58kg/hm2,比对照蓉油18 增产4.13 %(显著),居该组试验第3 位。2年汇总17 点(次)试验13 点(次)增产,菜籽平均产量2941.84kg/hm2,比对照蓉油18 增产8.10%,产量最高增幅达34.63 %;菜籽平均产油量1289.86kg/hm2,比对照蓉油18 增产6.80 %,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2 年试验平均增产点率为76.5 %,对试验区域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陕西汉中和安康冬油菜区秋播种植。
4.1 抢墒适期播种在油菜适播期内,抢墒抢晴播种。育苗移栽,一般9 月上中旬育苗,苗床与本田比例约为1∶5~6,苗床用种量7.5~9.0kg/hm2,苗龄30~35d;直播油菜10 月上中旬播种,用种量3.0~4.5kg/hm2。
4.2 合理密植,构建高产群体移栽密度9 万~12万株/hm2,直播种植15 万~27 万株/hm2。在油菜适播期外,播期每推迟5d 播种量增加0.15kg/hm2,以密补迟,且适当增加密度可提高光照及肥水利用率、减轻草害、增强抗倒性。播栽结束后,注意及时查苗补苗,保优除劣,确保田间密度。
4.3 科学配方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必施硼肥。因地制宜,每hm2施用纯氮165~195kg、五氧化二磷45~75kg、氧化钾60~90kg、硼砂12~15kg,磷肥、钾肥、硼肥和70%的氮肥用作基肥,30%的氮肥用作追肥。也可选用宜施壮全营养缓释型油菜配方肥或其他油菜专用复合肥,用量600~750kg/hm2。在追肥时注意看苗调控,控旺促弱,做到早提苗、育壮苗、防倒伏。
4.4 适度规范管理全生育期做好油菜病虫草害防控。直播前后1~2d 内,每hm2可用50%乙草 胺·异噁草松乳油1200~1500mL 或50%乙草胺乳油1350~1800mL 或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金都尔)1200~1500mL 全田表土喷雾,封闭除草。菜青虫可用5%锐劲特悬浮剂1500 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 倍液或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2000 倍液等喷雾防治。菌核病可在初花期每hm2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00g 或咪鲜胺1500g+磷酸二氢钾1500g+速效硼750g(有效硼含量>20%)无人机叶面喷施,实现油菜“一促四防”。
4.5 适时收获在全田80%以上油菜角果外观颜色呈黄绿或淡黄时人工或割晒机割倒,适当晾晒后脱粒;或在黄熟后期至完熟期进行一次性机械收获。及时晾晒入仓,防止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