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永祥
思辨性阅读指的是一种在思辨性思维的引导下开展的阅读活动。在思辨性阅读环节,学生不再迷信于教材、教师,而是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重新解读文本。在思辨性阅读背景下,教学正在演化为一个分享语文情感、获得情感意识的过程。围绕着语言审美力发起小学语文思辨阅读,在感受语文之美的同时,能够实现思辨阅读的返璞归真,重新解读文本的文化价值、情感价值,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热情[1]。
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出现进一步改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指导小学生学习、互动的过程中,其将阅读活动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可尝试通过思辨性阅读教学重新调整教学方法,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在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推动下,语文教学展现出了更为出色的人文功能,学生看见的不仅仅是包含在教材当中的文字知识,更包含文化、技能等关键知识点,是对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进行训练的有效方法。教师要不断尝试创新阅读教学活动,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下,鼓励学生从客观、对立的角度阅读相关教学文本。“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思辨性阅读教学正是实现教学任务的最佳方法。让学生去思考、研读,可以有效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部分教师在发起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依旧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表达,忽视了学生阅读技能、文化思维的培养。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完全跟随自己的思路进行阅读,并不会对学生的技能、思维进行训练,导致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严重下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阅读教学活动不能以单纯的阅读、积累为目标,更要重视学生文化情感、阅读技能的开发与培养,以此来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带动学生全面进步。思辨性阅读教学重新定义了阅读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在指导学生归纳文本资源的同时,借由多元化阅读互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从文章情感、表达技巧、文本特点等不同的角度对文本素材进行分析,在互动的过程中掌握阅读方法。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学生甚至可以通过类比、交流、课外探究等方式来归纳阅读教学资源,从而以全新的角度认识阅读教学的价值,形成阅读的兴趣。多互动、多探讨,思辨性阅读教学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感悟。
在语言审美力的引导下开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教学的关注点要放在语言表达上。对于小学生来说,语言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发起综合训练的重要载体。在这一特点下,感受语言当中的美,才能使学生产生感悟,进而完成思辨性阅读任务。但对于当前的小学语文思辨阅读教学活动来说,教师只要求学生思考,并不会引导学生鉴赏语言中的美,导致语言中的情感价值无法表现出来,学生的语言审美力得不到培养,自然也无法完成思辨性阅读任务。在语文思辨阅读教学活动中,可借助“聆听”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力,促使学生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完成思辨性阅读任务,加深对于文本素材的理解[2]。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在对文本中的对白、故事情节进行讲述的过程中,学生对《我要的是葫芦》的整体故事进行总结,结合主人公与邻居之间的对白,对人物、语言进行评价:叶子生了蚜虫,主人公却说“那有什么关系,我要的是葫芦”;别人给出了建议,他充耳不闻。由于缺乏相对应的生活经验,一些学生认为,主人公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叶子和葫芦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还有一些学生则认为,叶子枯萎,葫芦也无法成长,主人公的行为是愚蠢的。在语言审美力的带动下,小学生掌握了思辨阅读的基本方法,进而对有关问题作出回应。在听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故事情节,也感受到了语言的表达之美,对于思辨性阅读将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
在围绕提升语言审美力开展思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语言之中美的感知,不能完全依靠教师来引入,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思维意识的个体,也能够依靠自己的表达、交流展现语言之美,进而与学生、教师建立良好的语言互动关系,形成语言学习热情。在落实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语言审美力开展交流活动,将思辨阅读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感想、灵感分享出来,为学生提供审视语言之美的素材。鼓励学生表现美,在思辨阅读教学中理解美,这才是语言审美力的存在意义。对于语文教学中情感丰富的文本,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思辨阅读活动,在鉴赏文本情感内涵的同时,体会文本的表达特点。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中,可引导学生分角色阅读文本,在独立设计对白的同时,完成思辨阅读学习任务。铁罐是一个处处不让人的角色,刚强霸道;与之相对应的,陶罐则更加宽容、更加忍耐。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你想做一个陶罐还是一个铁罐?在思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做铁罐,学习铁罐的锋芒毕露,但需辩证性思考,不能学习铁罐的处处逼人;做陶罐,学习陶罐的谦虚谨慎,但面对他人的威胁,还是要学会自我保护。这一环节,思辨阅读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有关角色,进而对有关故事形成新的感悟。在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清晰流畅地表达,以语言之美来支撑思辨阅读活动。看见语言,看见文化,培养态度,从而升华教学。
简单来说,思辨性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多种阅读观点,对教学活动的后续开展要求形成一个新的认识。在围绕语言审美力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思辨性阅读建立对应的互动练习机制: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审美意识,感受语言之美;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形成语言审美力,能够结合语言审美力感知文本的思辨性表达特点,确定文本表达活动的后续发展方向。练习、思考、互动,以此来夯实思辨阅读教学的基础,进一步开发学生的语言审美力。教师可尝试在思辨阅读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技巧,借由阅读、写作的综合练习,促使学生形成思辨性阅读的基本思路,锻炼学生的语言审美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白鹅》的教学为例,教学时将生活经验与教学文本互相融合,使得学生产生了不同的阅读情感,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由此开启。一些学生看见的是文本中的鹅,憨态可掬,大模大样,难以按捺心中的喜爱;一些学生想到的则是生活中的鹅,家禽中的霸主,无论是面向谁,都要狠狠地咬上一口。情感的差异,为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开展创造了环境。结合语言审美力的基本概念,可要求学生利用灵动的语言来描述有关故事:对于鹅,你有着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感?依靠说、写的过程帮助学生记忆语文知识,深入解读文本素材。在语言审美力的要求下,清晰而生动的表达才能让学生的观点被更多的同学所接受,愿意学习、愿意分享,这便是语言审美力培养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
感悟语言的表达特点,在思考中形成语言审美力,有助于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发展。在开展思辨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点不一致、学习方法不一致,对于教学文本的解读自然也就不同。加之部分文本情感丰富,其虽然具有丰富的语言之美,但由于小学生的语言审美力并没有得到完全发展,其很难将文本当中的语文之美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强行要求学生鉴赏,则会破坏学生好不容易形成的语言审美力,将语言审美鉴赏教学转化为单纯的阅读指导教学,破坏学生的思辨意识。静下心感悟,体验语言的表达特点,能够在落实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的教学为例,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文章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部分学生认为,包含着对园子和祖父的怀念;部分学生则提出,只有对祖父的怀念,“爱屋及乌”,如果祖父在田地间、在水坝上劳动,那么,文章的表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思辨阅读教学的主体已经确定,有关教学活动围绕着鉴赏情感之美、语言之美展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祖父的园子》当中,作者用了怎样的语言来描述祖父、我和园子?这一环节,是对文本内涵的深层感悟,在体验文章的语言之美的同时,思辨思维引导着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一些学生看见的是“纪实”,是站在当下的角度,穿越时间的长河,对过去的回忆,这是现实发生的故事,属于纪实。有的学生则将文章的语言表达手法理解为“抒情”,因为有了对祖父的感情,所以会有这样的故事,就算没有“想要拔草却拔了苗”的经历,但那样慈祥的祖父,也一定会原谅“我”的。借助语言审美力,学生看见了作品当中的情感之美,然后在语言审美力的支撑下,解读文章的主要表达特点,感悟文章的审美价值。语言审美力下的思辨阅读教学,是充满情感与思想的教学,更是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
学会自省,沉淀内心,远比单纯的教学灌输更加重要。在语言审美力视角下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教师要让学生看见语言中的表达之美,并将这种文化上、情感上的美记录下来,然后将这种美表现在课堂当中。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省”的机会,学会自我沉淀,在归纳语言表述特点的同时,挖掘文本的语言魅力。看见语言之美,这是教学的第一步,审视语言之美,这是教学的第二步,形成思辨性意识,愿意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在语言审美力视角下开展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省”,在自省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穷人》的教学为例,穷人身无分文,家徒四壁,却还要收养死去邻居的遗孤,这样的行为值得提倡吗?在教学中,借助多元化的自省落实教学活动。第一个环节,看见的是穷人妻子内心的挣扎,“他会揍我的”,为什么丈夫会揍她?因为家里很穷,未必养得起两个孩子,但妻子始终不曾动过将孩子送回去的念头。在描写人物内心当中的忐忑情感时,作者并没有对人物的情绪施以太多的笔墨,而是让人物开口,将这种忐忑、纠结表达出来。第二个环节,看见的是丈夫的善良,“把孩子抱过来,和死人待在一起可不是事。”看见的是夫妻二人的一心向善。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言审美力进行深入思考:如果你是穷人,你会怎么做?进而引出教学中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两种观点。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将语言、教材整合起来,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当中的情感之美,体验作品中的人文关怀,有想法、有观点,这才是真正的思辨阅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去表达、创新,以此来发现新的语文知识。
总之,语言审美力视角下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正在将教学活动的关注点转移到语言表达之美上,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表现特点,应用并积累语言知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来说,语言审美力下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是一种集语言审美、语言鉴赏、语言应用于一体的教学模式,看见语言中的美,然后将其转化为文本当中的美,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教师要抓住语言之美重新落实教学,打开学生语言的“天窗”,提高语文教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