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也是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自然保护和资源利用新模式,发展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美丽经济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的需要,是我们的遵循。为此,我们应全盘考虑湖南省各类型自然公园发展阶段和功能定位,以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协调为目标,以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力为推动,探索一条“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激活万水千山-共享绿水青山”美丽经济发展模式。
一、美丽经济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美丽经济没有公认的概念和标准。
美丽经济本质上是自然资源的产业化、资本化、金融化,是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模式,是一个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美丽化”而不断扩展的生态圈、不断丰富的场景集。美丽经济不仅是生态经济或绿色经济的升级版,而且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经济化,或者说是美好生活的生动实现。
二、湖南省自然公园发展美丽经济的条件分析
一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17年,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林业厅联合印发了《湖南省森林康养发展规划(2016~2025年)》。2018年,编制了《湖南省森林旅游与康养千亿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列入湖南林业四大重点产业之一。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湖南省林业局印发《湖南省“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南省财政支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这一系列政策出台,为湖南省自然公园发展美丽经济创造了有利的政策条件。
二是美丽资源优势明显。湖南地处中亚热带,森林类型多样,林木树种繁多,生态环境良好,森林景观优美,全省森林面积1270.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9.96%,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湖南省自然公园内的美丽资源分布形成“三山为屏障、四水入洞庭、资源聚五区”的格局,以湘资沅澧四大水系为主脉,以幕阜-罗霄山脉、武陵-雪峰山脉、五岭为屏障,形成了以洞庭湖湖泊湿地风光、平原地貌、早期农耕文明遗迹等景观为主的洞庭湖资源聚集区,以江南丘陵地貌、潇湘八景、滨江风光、南岭生物基因库为主要特色的湘江资源聚集区,以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雪峰山、南岭植物基因宝库为主要特色的资水资源聚集区,以喀斯特地貌、湘黔商贸走廊历史遗迹为主要特色的沅水资源聚集区,以张家界地貌、喀斯特地貌、武陵山生物基因库为主要特色的澧水资源聚集区。极佳的资源禀赋是美丽经济的生态本底。
三是产业基础初具规模。近年来,湖南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农业特色优势千亿产业的决策部署,做优做强林业产业,健全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扎实推进油茶、竹木、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林下经济、花卉苗木五个千亿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四大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全省围绕自然保护地建设了生态旅游目的地513个,基于自然保护地设立的5A级景区11个、4A级景区45个,综合旅游收入2022.42亿元,占旅游总产值的22.25%。打造了湖南省首届花卉博览会、大围山杜鹃花节、沩山茶旅文化节、湖南·桃花源文化旅游节等一批优质品牌活动。
三、湖南省自然公园内美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不足。自然公园内的美丽经济发展缺乏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和扶持政策,没有稳定投入渠道。由于历史原因,发展生态旅游等美丽经济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型自然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多,自身的造血功能严重不足,软硬件基础设施条件都十分薄弱,制约了美丽经济的发展。
二是发展理念和开发模式落后。在全省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林下经济等美丽经济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地区对美丽经济的认识不到位,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不重视资源保护和顶层规划设计,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部分地区过分追求旅游门票经濟,不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人为增加保护压力,降低了生态旅游质量。大部分景区没有充分发挥自然科普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功能。部分景区所在的社区民众参与度偏低,没有决策建议权,未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三是美丽经济的产品较单一,辐射带动力不强。全省自然公园内美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生态产品开发不深、产业链不长、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生态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不对称、综合消费水平偏低等。此外,生态旅游整体品牌形象尚不鲜明,没有形成媒体、公共设施、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企业全覆盖多层次的立体宣传体系,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自然教育产业尚在起步阶段,自然教育导师和自然教育课程尚不成熟,品牌效益不强。
四、湖南省自然公园美丽经济发展对策及建议
保护生态是关键,注重合理利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以生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服务人民、永续发展为目标,始终把主动保护生态作为发展美丽产业的前提,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之下可持续地合理利用。
思路转变是重点,突出创新发展。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与再生融入自然公园内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努力找寻“契合点”,规避“风险点”,谋求最佳生态效应。探索创新美丽经济投融资、自然教育、生态补偿等机制,形成生态保护与美丽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新模式。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拓宽参与渠道,让当地居民更多分享生态旅游发展红利。结合现代文化、教育、体育、养生等其他新兴产业,打造各类“生态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从“景点旅游”向“体验旅游”转变。
美丽产业是出路,打造特色品牌。依托美丽资源发展美丽产业,把林业、文化、民俗、旅游、科技等有机结合,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保护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注重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打造富有创意的生态旅游名片。全面构建东部罗霄神奇山水生态旅游区、中部丘陵都市休闲生态旅游区、南部南岭湘江源头生态旅游区、中西部雪峰峻岭风情生态旅游区、西部武陵奇峰秀水生态旅游区和北部环洞庭湖光山色生态旅游区等六大特色生态旅游区。打造“罗霄山、武陵山、南岭、苗岭”四大国家森林步道系统以及雪峰山森林步道系统,建设串联湖南省“一湖三山四水”各主要生态旅游景区的湖南省森林步道体系。建设森林康养、森林体验、自然教育、秀美林场等特色生态旅游基地,打造以科普教育、产品展示、科技培训、实践体验等为主题的林业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本文作者单位:湖南省林业事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