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伟民 by Fan Weimin
(《雕塑》杂志社社长、泛雕塑时尚艺术展策展人)
《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陪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观展并与部分艺术家合影
2022年8月,《雕塑》杂志社组织的“泛雕塑时尚艺术展”在南京成功举办。作为“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以形式精美、材料丰富、设计感强、内涵突出的展品为观众营造了一场华美的视觉盛宴,助推高雅艺术品走入寻常百姓家庭,从艺术审美与实用功能的双重角度上满足了公众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引发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等专业领域的关注与思考。
多年来,《雕塑》杂志社创建了很多知名的展览品牌,比如“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展”“全国抽象雕塑展”“中国雕塑年鉴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雕塑与建筑艺术展”等,“泛雕塑时尚艺术展”只是其中之一。
“泛雕塑”这个概念或者品牌,源于我大学毕业后到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作多年的社会实践与研究心得。在长期促进工艺美术与雕塑相关领域发展的工作中,我发现了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很多不足,比如社会上的工艺美术队伍创新意识不够,艺术创作主题陈旧,人才培养思路单一,产品市场定位不清晰;艺术高校领域也有诸多问题,有些学院在教育教学方面有脱离群众基础现象,人才培养方向向精英化、高雅化发展,培养的部分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差,创作出来的一些作品不容易被民众所理解。开始从长远角度上考虑中国工艺美术的创新发展问题,希望从源头上去正视、解决其弊端。
都说艺术不分国度,是指的解读与欣赏;而艺术更要打破界限,解除艺术创作方面的束缚。我从2000年开始,在惠安连续组织了多届“中国传统雕刻大奖赛”“中国雕刻艺术节”,目的是促进中国传统雕刻与民间艺术行业与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融合,让雕刻匠人们吸收院校艺术家、国外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在提升了当地雕刻艺术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整个产业的提升。后来又有感于院校雕塑教育的不足,组织了“全国抽象雕塑培训班”,将部分学院毕业的学生集中培训,提升了他们的心得视野,将国内、国际优秀艺术理念融合,形成世界通行的国际语言,在对外艺术交流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所以,工艺美术要与其他艺术领域相融合,艺术家要介入到工艺美术领域中,在跨界交流、互补中增加艺术含量,提升文化内涵。艺术家要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也需要科学技术的加持,在制作技艺、材料材质等方面借鉴工艺美术的的长处。艺术要走向市场、走向生活,为广大民众所需要。因此,我开始酝酿“大工艺美术”或者“大雕塑”的概念,最终我归结为“泛雕塑艺术”,开始致力于把雕塑艺术与工艺美术跨界融合,实现艺术美、实用美、科学美、技术美的深度结合。
2007年,我在上海世贸商城策划举行了“泛雕塑艺术展暨第十三届中国雕塑论坛”,主题是“科技·雕塑·生活”。这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变了业界对雕塑的固有认识——材料上无限丰富,形式上创新发展,雕塑的概念变得多维、多元、多样。展会期间,来自全国的专家们围绕“泛雕塑”的理论观念、创作方向、市场前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正式确立了“泛雕塑”的概念范围与学术地位。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泛”首先是指宽泛,表示概念范围广;其次是广泛,比喻行业领域大;第三是活泛,指思维灵活,不拘一格,具有创新性。这些语义归结到雕塑上,会产生跨行业、跨文化、跨国度的丰富文化联想与语义内含。这对当前雕塑艺术越来越专业、高端、精细化发展的发展现状,是一种逆向思维;对中国工艺美术来说能够为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启迪。
随着当前国家全面实施文化复兴战略,当代雕塑艺术与工艺美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量艺术名家与手工艺人立足传统美学精神,创新现代技艺语言,完成了大量蕴含中国精神的艺术精品。对他们来说,创作作品的目的从大里说是表达中国文化,从小里来说是表达艺术个性。除了很好一部分作品进入博物馆、美术馆,但更多的作品都要走向市场,在商业运作中体现出真正价值。因此,艺术走入市场、艺术品成为商品是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艺术家必须接地气,艺术家的作品要为人民所用。本展览就是在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创造艺术与市场对接、实现艺术作品商业化的机会。
工艺美术家的最大优势是对材料、工具的了解和驾驭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制作技艺上的熟练把握;艺术家的思维天马行空,善于表达创意理念。两者的结合,可以让艺术作品更能突出个性,有更好的形式感、空间感、表现力,增加艺术含量,提升文化内涵,增加作品进入市场的附加值。两个领域的接轨可以实现艺术美、实用美、科学美、技术美与数字美等多种学科的深度结合,顺应艺术产业与高新技术的新趋势、新常态,助推新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理念,让更多的艺术从业者加强技艺与修养,以优良的表现力与审美观去呈现当代艺术之美。
在全球化时代、数字元宇宙时代,不管是雕塑艺术还是工艺美术,都会从单一走向多元,从专业化、具体化走向跨界、交叉与融合,概念与外延得到了无限扩大。当代艺术的发展交织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与创新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体现,也是当代世界文化建构的重要内容。在当代开放多元的语境下,借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新材料、新语言、新观念来创作艺术品,采用新渠道、新方式、新理念、新途径来促进艺术交流,是行业发展的方向与未来。如何让艺术与科学技术进一步结合,是基于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雕塑艺术与工艺美术的未来发展状况和应对策略的重新定位与深度思考。“泛雕塑时尚艺术展”的很多作品,制作上采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新颖材质、展示方式与理念表达,体现了艺术与科技的深度结合。
现在是消费时代,艺术品也是商品,也要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同时兼有了审美与实用两个功能。“泛雕塑”是在原有雕塑概念的造型、材料、技艺以及创意理念方面的革新与突破,在审美方面给人以心灵愉悦与精神鼓舞,在功能方面也要与人们的实际需要相协调。因此,泛雕塑与时尚艺术的融合,是针对“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美好注解,实际就是以艺术生活化带动生活艺术化,打造现代生活与高雅艺术共存相融的魅力所在,把“泛雕塑”艺术作品输入大众视野,提升生活品质,满足精神需求。通过“泛雕塑”与“时尚艺术”的融合,弘扬艺术之美,培育生活之趣,追求高雅艺术与高品质生活的融合。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泛雕塑时尚艺术展的成功举办并受到广泛好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泛雕塑时尚艺术展”策展理念明晰,展览定位准确切合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潮流与方向,契合了新时期民众的需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前我们已全面建成并进入了小康社会,人们的物质需要已经基本得到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更多元的文化需求日益凸显出来,实现广大民众精神富足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课题。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泛雕塑时尚艺术展的出现,以艺术感染与表达的方式,助力人民群众优化生活品质、美化居住环境、提升审美水准,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适应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一种潜移默化、卓有成效的推动方式。
《雕塑》杂志与很多艺术品牌进行了良好合作,比如“上海世博会”“广州艺术双年展”“威尼斯国际双年展”等,这次借助“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平台,弘扬工匠精神,振兴传统技艺,推动工艺美术传承创新,为体现工艺美术发展成就、促进市场变革转型、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举办成果。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领导对举办“泛雕塑时尚艺术展”的策划思路给与了充分支持与肯定,在活动实施、场地选择、宣传推广等方面提供了一定方便;特别推出的“创新设计大赛”极具鲜明亮点,与“泛雕塑时尚艺术展”的主旨理念相契合;在“百鹤杯”“百花奖”评选中让泛雕塑艺术作品有机会获得了金鼎奖、创新奖、新锐奖等多个奖项。
此外,还有广大艺术家的积极参与、行业领域的鼎力支持、展览团队的辛勤付出……